清痧散

QING S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4%
心經 10%
膽經 7%
小腸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清痧散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有良好療效。清痧散作為治療痧症的方劑,多因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所致,而連翹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祛除外邪,並消散瘀滯,緩解痧症所致的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故為清痧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痧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牛蒡子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消腫的功效。其藥性偏於清熱解毒,與清痧散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相輔相成,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痧疹,達到治療痧症的功效。此外,牛蒡子還有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痧症引起的咽喉腫痛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清痧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清痧散旨在清熱解毒,散瘀止痛,而黃芩可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並清除體內積熱,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涼血止血:黃芩亦具有涼血止血之效。痧症常伴有皮膚發紅、疼痛、出血等症狀,而黃芩可有效降低血壓,減輕血管充血,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黃芩作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在清痧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痧症的症狀。

清痧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清痧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痧症,表現為皮疹、瘙癢、發熱、頭痛等。防風可疏散風寒,解除表邪,同時止癢止痛,緩解痧症的症狀。
  2. 調和藥性,相輔相成: 清痧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荊芥等性偏涼,易傷陽氣。防風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涼,保護脾胃,使藥效發揮更佳。

因此,防風在清痧散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清痧散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痧症所致的風熱表證,如發熱、頭痛、惡寒、口渴等症狀,起到疏散風熱、清解毒素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痧症。
  2. 活血化瘀: 荊芥亦具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痧症所致的局部瘀血,加速病症消退。

清痧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效。清痧散以清熱解毒為主,但痧症多伴有咽喉腫痛、痰濁壅盛等症狀。桔梗可宣肺利咽,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緩解咽喉不適,促進痧毒排出。
  2.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可助其他藥物上行,達至清熱解毒於上焦之目的。清痧散中,一些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其性較寒涼,若單獨使用,難以直達上焦。桔梗的升提藥力,可引導藥力上行,更有效地消除痧症。

清痧散方劑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痧症引起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
  2. 補血益氣: 當歸尾亦具補血益氣之效,可提升患者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痧症的復發。

因此,清痧散中加入當歸尾,既能治療痧症的症狀,又能提升患者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痧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化痰止咳: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清痧散多用於治療痧症,而痧症常伴有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陳皮能理氣消滯,化痰止咳,緩解痧症的症狀。
  2. 行氣散結,消瘀止痛:陳皮具有行氣散結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散瘀止痛。痧症的形成與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有關,陳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消瘀止痛的效果。

清痧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效。清痧散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或辛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和,減少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健脾益氣等功效。在清痧散方劑中,甘草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清痧散方劑

中藥方劑「清痧散」,主要成分是:連翹,牛蒡子,黃芩,防風,荊芥,桔梗,當歸尾,陳皮,甘草。主治功效是:痘瘡在最初發作時,是由於肺經蘊熱,夾雜著痧疹而發作的。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清痧散」,主要成分是:連翹,牛蒡子,黃芩,防風,荊芥,桔梗,當歸尾,陳皮,甘草。主治功效是:痘瘡在最初發作時,是由於肺經蘊熱,夾雜著痧疹而發作的。

傳統服藥法


連翹、牛蒡子、黃芩、防風、荊芥、桔梗、歸尾、陳皮、甘草。
痧色紅紫者,石膏亦可加入。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痤瘡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清痧散, 出處:《幼科直言》卷一。 組成:連翹、牛蒡子、黃芩、防風、荊芥、桔梗、歸尾、陳皮、甘草。 主治:痘瘡初起,由於肺經之熱,夾發痧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