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風安胎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嘔安胎: 妊娠初期,胎氣虛弱,易受風寒之邪侵襲,導致胎動不安、嘔吐等症狀。荊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嘔安胎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孕婦初期風寒感冒所致的妊娠不穩。
- 活血化瘀,促進血行: 荊芥不僅能疏散風寒,同時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懷孕期間,氣血運行容易受阻,導致瘀血阻滯,進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荊芥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利於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疏風安胎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止咳平喘: 防風味辛溫,善於疏散風寒,止咳平喘。孕婦懷孕期間,體質較為虛弱,易受風寒侵襲,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影響胎兒安穩。防風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孕婦的不適,穩定胎兒狀態。
- 調和營衛,安胎固胎: 防風入肺經,可調和營衛之氣,使氣血運行通暢,避免風寒內襲,造成胎氣不穩。同時,防風也具有安胎固胎的作用,能有效減少孕婦早產、流產的風險,確保胎兒的健康成長。
疏風安胎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孕婦胎動不安,常因風熱內擾所致,連翹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從根本上解決胎動不安的病因。
- 安胎止嘔:連翹還具有一定的安胎止嘔功效。孕婦常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導致胎動不安,連翹能清熱解毒,扶正祛邪,有助於安胎止嘔,穩定胎兒狀態。
疏風安胎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安胎止嘔: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孕婦懷孕期間,體質較為敏感,容易出現風熱犯表、胎動不安、嘔吐等症狀。黃芩入藥可以清熱解毒,平息肝火,安胎止嘔,使胎兒安穩。
- 降氣止咳,利肺化痰:黃芩還具有降氣止咳、利肺化痰的作用。懷孕期間,一些孕婦容易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黃芩入藥可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改善孕婦的呼吸道症狀,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
疏風安胎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妊娠期婦女易受風寒侵襲,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前胡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避免因咳嗽用力而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
2. 調和脾胃,理氣安胎:前胡還能調和脾胃,理氣止痛,對妊娠期出現的胃氣不舒、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有幫助。中醫認爲,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調會導致氣機不順,進而影響胎兒發育,前胡可調和脾胃,理氣安胎,確保胎兒安全。
疏風安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益氣健脾之效。方中其他藥材如柴胡、羌活、防風等,性味偏寒或辛燥,甘草可緩解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為平和,利於孕婦脾胃的調和,更好地吸收藥效。
- 補氣固胎: 甘草能補氣益脾,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同時能固護胎氣,防止胎兒滑脫。對於孕婦因氣虛而導致的胎動不安、胎位不正等症狀,甘草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於安胎保胎。
疏風安胎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針對懷孕期間常見的胎動不安、小腹墜脹等症狀。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安胎止瀉的功效。對於懷孕期間由於濕熱內蘊、脾虛不固導致的胎動不安、小腹墜脹,天花粉可以清熱利濕,滋陰降火,起到安胎的作用。
此外,天花粉還能滋養胎兒,促進胎兒生長發育,進一步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安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疏風安胎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孕婦痘出3日。
此方針對孕婦感染痘疹(可能為天花或類似發疹性疾病)初期,在出疹後三日內使用。中醫認為痘瘡屬「風熱邪毒」,孕婦感染時需兼顧祛邪與安胎,避免邪熱內擾損傷胎元。方名「疏風安胎」明確指出其雙重目的:一則疏散風熱透疹,二則清熱以穩固胎氣。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配伍
- 荊芥、防風:
為「疏風透表」主藥,辛溫解表但性平不峻,適合孕婦。能開腠理、助痘疹外透,避免邪毒內陷。 - 連翹、黃芩:
清熱解毒,黃芩尤善清上焦肺熱,且為傳統安胎要藥(如《本草綱目》載其「得白朮安胎」),兼具清熱與安胎之效。 - 前胡、花粉(酒炒):
前胡宣肺降氣,助肺氣宣發以透疹;天花粉(酒炒後減寒性)清熱生津,防熱毒耗傷陰液。 - 馬蘭:
清熱解毒利咽,民間常用於痘疹熱毒,助緩解咽喉腫痛等兼症。 - 甘草:
調和諸藥,緩和峻性,保護脾胃。
2. 加減法對應病機
- 血虧加川芎、當歸:
若孕婦素體血虛,加養血活血之品,既補母體之虛,又助痘毒外透(血行則毒散)。 - 腰痛加杜仲、續斷:
補肝腎、強腰膝,固衝任以安胎,防熱毒傷及胎元。 - 熱甚加犀角、山梔、黃連:
適用於熱毒熾盛,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清營涼血,梔子、黃連瀉火解毒,阻斷熱毒內傳胎胞。
3.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透表清裡」為總則:
- 疏散透疹:荊芥、防風、前胡開泄皮毛,使痘毒從表而解。
- 清熱安胎:黃芩、連翹清解熱毒,直接保護胎元;配合花粉生津,防熱傷陰液。
- 兼顧體質:通過加減法調節孕婦氣血陰陽平衡,體現「祛邪不傷正,安胎不留邪」的思路。
4. 中醫理論依據
痘疹初期屬「表熱證」,孕婦氣血聚於衝任養胎,若外邪鬱表易化熱內擾。此方遵循《黃帝內經》「火鬱發之」原則,以疏風透邪為主,佐以清熱,符合「有故無殞」的妊娠用藥思想(即治病為安胎之本)。
結語
疏風安胎湯是針對孕婦痘疹的專方,巧妙結合解表、清熱、安胎三法,組方嚴謹且留加減餘地,體現古代中醫對婦科熱病「標本兼治」的靈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荊芥、防風、連翹、黃芩、前胡、甘草、馬蘭、花粉(酒炒)。
血虧,加川芎、當歸;腰痛,加杜仲,續斷;熱甚,加犀角、山梔、黃連。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痘出3日,伴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者,可服用本方。若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者,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風安胎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八。 組成:荊芥、防風、連翹、黃芩、前胡、甘草、馬蘭、花粉(酒炒)。 主治:孕婦痘出3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