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丸

SHUI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一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1%
胃經 21%
腎經 13%
心經 8%
大腸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水煮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病症,而半夏可以有效地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可降氣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濕阻滯,導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半夏可以溫脾化濕,降逆止嘔,幫助緩解噁心嘔吐。

水煮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水煮丸通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脾胃濕阻等症,藿香可有效驅散濕邪,化解暑熱,改善患者的嘔吐、腹脹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藿香還兼具疏肝理氣的作用。當濕邪阻滯脾胃,易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胸悶、脅痛等症。藿香可疏解肝氣,使氣機流通,緩解相關症狀,提高藥效。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的功效。水煮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白朮可以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燥溼利水:白朮亦具有燥溼利水之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水溼內停引起的腹脹、浮腫等症。水煮丸中加入白朮,可以幫助利水消腫,緩解水溼停滯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總之,白朮在水煮丸方劑中發揮着健脾益氣、燥溼利水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可改善氣虛、血虛所致的乏力、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扶正祛邪:水煮丸多用於治療虛損、氣血不足之症,人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扶助正氣,抵抗外邪侵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因此,水煮丸方劑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地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水煮丸多用於治療脾腎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而山藥的滋補功效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增強體質。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水煮丸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物,而山藥性平,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山藥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水煮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溼盛、水腫、腹瀉等症,而茯苓可健脾助運,利水滲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水腫腹瀉症狀,達到治本之效。
  2. 益氣安神:茯苓還可補益心脾,寧心安神。水煮丸中常加入茯苓,可增強其益氣安神的功效,緩解患者因脾虛溼盛而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使治療更加全面。

「水煮丸」方劑中加入粟米,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健脾益胃: 粟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健脾益胃、和中益氣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粟米有助於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2. 利水消腫: 粟米性利水,能利水消腫,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粟米富含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體內廢物,進一步利水消腫。

因此,在「水煮丸」方劑中加入粟米,能起到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煮丸」,主要成分包括:半夏、藿香、白朮、人參、山藥、茯苓、粟米。這些成分各具功效,共同作用,達到治療長期生病不願進食、胸腔和橫膈膜充滿痰液、痰液增多引起咳嗽、噁心煩躁、頭部和眼睛昏沉疼痛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它可以幫助補益氣血,增強體力,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水腫,增強脾胃功能,祛除濕氣。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粟米具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清熱除濕、益氣生津、止渴除煩、補虛益精等功效。粟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清熱除濕、益氣生津、止渴除煩、補虛益精等功效。粟米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粟米還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促進食物消化,緩解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粟米還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症狀。粟米還具有清熱除濕的功效,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濕邪,緩解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粟米還具有益氣生津的功效,可以幫助補充人體的氣血,緩解氣虛、血虛引起的疲勞、乏力、氣短、頭暈等症狀。粟米還具有止渴除煩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粟米還具有補虛益精的功效,可以幫助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緩解虛弱、疲倦、乏力等症狀。

中藥方劑「水煮丸」,將這些成分組合在一起,具有補氣、健脾、利水、化痰、止咳、止嘔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長期生病不願進食、胸腔和橫膈膜充滿痰液、痰液增多引起咳嗽、噁心煩躁、頭部和眼睛昏沉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洗去滑,焙乾)2兩,天南星(生,去皮臍)半兩,膩粉1錢,桑根白皮(銼)1分,丁香1錢,人參3錢。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生面和丸,如豌豆大。
每服15-20丸,漿水內煮2-3沸,漉出,別用生薑、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煮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水煮丸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咳嗽多痰眼睛模糊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水煮丸,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半夏1兩,藿香葉1兩,白朮1兩,人參1兩,山藥1兩,茯苓1兩,粟米7兩,白面1兩。 主治:久病不入飲食,胸膈痰滿,痰多咳嗽,惡心增煩,頭目昏痛。

水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焙乾)2兩,天南星(生,去皮臍)半兩,膩粉1錢,桑根白皮(銼)1分,丁香1錢,人參3錢。 主治:痰逆胃虛,不下粥食,兼療風痰,頭目昏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