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白虎加參湯主治外感熱病,症見高熱、口渴、汗出、脈洪大等,石膏可清解陽熱,降火生津,達到解表退熱之效。
- 保護津液: 白虎加參湯所治疾病多伴有津液耗損,石膏能清熱而不傷津,且其甘寒之性可滋潤胃陰,保護津液,防止病人因高熱、口渴而進一步耗傷津液,有助於疾病恢復。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白虎湯原方主治熱病,但若患者出現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則需加入知母清熱降火,緩解肺燥傷津,增強療效。
- 制約甘草: 白虎湯中甘草性甘,味甘,偏於溫燥,容易燥熱傷陰。知母性寒,味苦甘,可與甘草相配,制約甘草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
白虎加參湯中的大米,並非直接添加米粒,而是以米粉的形式加入。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白虎加參湯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其藥性較烈。米粉性質平和,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 增加黏稠度:米粉在煎煮過程中,會釋放出澱粉,增加湯劑的黏稠度,使藥液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同時,米粉的加入也使湯劑更易於服用,更符合病人需求。
因此,白虎加參湯中添加米粉,既能緩和藥性,又能增加黏稠度,提高藥效,是藥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白虎加參湯以石膏、知母、粳米等寒涼藥為主,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性,防止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幫助抵抗病邪,促進身體恢復。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白虎加參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在白虎加參湯中,梔子可與石膏、知母等藥物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清熱瀉火,並可解熱毒,降低體溫,緩解高熱煩躁等症狀。
- 緩解熱毒壅盛,心煩不眠:梔子清熱解毒,又能安神定志,對於熱毒壅盛、心煩不眠的患者,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緩解焦躁不安的作用。此外,梔子還能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症狀。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粳米等寒涼之品為主,清熱瀉火力強,容易耗傷陰液,導致津傷口渴。麥門冬性微寒,入肺、心、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能緩解白虎湯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過甚。
- 配合石膏清熱: 白虎湯以石膏清熱為主,麥門冬則能輔助石膏清熱,並滋陰潤燥,避免燥熱傷陰,使清熱之效更佳,同時也能減輕石膏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傷脾。
總之,麥門冬的加入,既能滋陰潤燥,又能協調白虎湯的寒涼之性,使方劑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更為完善。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祛邪: 白虎湯以清熱瀉火爲主,但若患者正氣不足,單純清熱可能導致病情加重。人參為補氣藥,可補益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 防止虛脫: 白虎湯清熱力強,容易耗傷津液,導致患者出現虛脫症狀。人參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可緩解藥物對人體的負面影響,避免出現虛脫。
因此,白虎加參湯在清熱瀉火的同時,也能補氣益津,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更適合正氣不足或伴有虛脫的患者。
白虎加參湯為清熱生津之名方,源自《傷寒論》,主要針對氣分大熱、津液受損之證候。其基本組成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加入人參以增強補氣養陰之力。然而,根據傳統方書記載,白虎加參湯的標準配方中並未記錄五味子。五味子在中醫藥學中,性味酸、甘,微溫,歸肺、心、腎經,主要功效為斂肺止咳、滋腎安神、生津止汗。若將五味子加入白虎加參湯,可能是基於臨床經驗,欲增強其固表止汗、養陰潤燥之效,特別適用於熱病後期,患者出現汗出不止、口乾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狀。這種加減變化,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靈活調整方藥,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源於其清熱生津之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解毒之效。白虎加參湯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為主,用於治療熱病高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症。而天花粉可增強方劑清熱生津之效,並可緩解熱病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使治療更為全面。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白虎加參湯以清熱解暑為主要功效,而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抑制體內的熱邪,達到清熱降溫的效果。
- 制參回陽: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人參,目的是益氣生津,但人參性溫,若單獨使用,容易助熱,不利於清熱解暑。黃連性寒,可以制約人參的溫燥之性,使之不至於助熱傷陰,達到清熱回陽的效果。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之效。白虎加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津,但病邪未盡,或兼有表寒者,生薑可助解表散寒,使邪氣從表透出,促進體溫下降,減少津液損失。
二、和中降逆: 生薑能和中降逆,止嘔吐。熱病傷津,常伴有口渴、嘔吐等症狀,生薑可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進食,促進恢復。
白虎加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甘溫益氣,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和胃健脾之功效。白虎湯本身偏寒涼,加入大棗可起到緩和藥性,避免過寒傷正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補氣生津之效。
二、緩解白虎湯的燥烈之性: 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甘草等寒涼之品為主,容易導致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棗性溫潤,可滋陰生津,緩解白虎湯的燥烈之性,使藥效更溫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白虎加參湯 」
中藥方劑「白虎加參湯」的總成分為:石膏,知母,大米,甘草,梔子,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生薑,大棗。
「白虎加參湯」的主治功效:熱病出汗後出現煩渴、脈洪大、背部怕冷的症狀。
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白虎加參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益氣養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脈洪大、背部怕冷等症狀。方劑中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適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山梔、 麥門冬、 人參、 五味子、 天花粉、 黃連、 生薑、 大棗。心煩,加竹葉、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惡寒,渴,加茯苓,去山梔;嘔,加薑汁炒半夏;頭微疼,加葛根,去山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虎加參湯,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梔、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生薑、大棗。 主治:熱病汗後煩渴,脈洪大,背惡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