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風湯

ZHEN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9%
心經 13%
膽經 8%
肺經 8%
胃經 8%
膀胱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鎮風湯,一個以橘紅、半夏、茯神、鈎藤、天麻、白芍、當歸、秦艽、酸棗仁、續斷等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女性腳部抽筋、肝臟部位感到煩躁、抽搐、心跳加劇、腳部劇烈疼痛、臉部發青、嘔吐等症狀。

  1.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2.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3.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

  4. 茯神: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可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

  5.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可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清熱瀉火可治熱病、口腔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

  6.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可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7.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可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

  8.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

  9.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10.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可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

鎮風湯是一個綜合性的中藥方劑,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安神定驚、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女性腳部抽筋、肝臟部位感到煩躁、抽搐、心跳加劇、腳部劇烈疼痛、臉部發青、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橘紅、半夏、茯神、鈎藤、天麻、白芍、當歸、秦艽、棗仁、川續斷。
白水煎。或加癩葡萄藤1錢;或加赤金為引。

方劑組成解釋


鎮風湯由橘紅、半夏、茯神、鈎藤、天麻、白芍、當歸、秦艽、酸棗仁、續斷組成。其中,橘紅、半夏、茯神具有化痰散結、和胃降逆的功效;鈎藤、天麻具有鎮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白芍、當歸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秦艽、酸棗仁具有養心安神、寧心止痛的功效;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

鎮風湯具有鎮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婦女腳氣、肝風內鼓、搐搦拘攣、心中跳動、腿腳錐痛、面青厥逆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鎮風湯有鎮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鎮風湯後出現頭暈、心悸、胸悶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腳氣病小兒驚巒腦炎心肌梗塞低血壓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病毒性腦膜炎急性脊髓灰白質炎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四肢抽搐手腳冰冷多痰小便疼痛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鎮風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六。 組成:橘紅、半夏、茯神、鉤藤、天麻、白芍、當歸、秦艽、棗仁、川續斷。 主治:婦女腳氣,肝風內鼓,搐搦拘攣,心中跳動,腿腳錐痛,面青厥逆。

鎮風湯, 出處:《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鉤藤鉤3錢,羚羊角1錢(另炖,兌服),龍膽草2錢,青黛2錢,清半夏2錢,生赭石2錢(軋細),茯神2錢,僵蠶2錢,薄荷葉1錢,朱砂2分(研細,送服)。 主治:小兒急驚風。其風猝然而得,四肢搐搦,身挺頸痙,神昏面熱,或目睛上竄,或痰涎上壅,或牙關緊閉,或熱汗淋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