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丸

安神丸

AN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嬰金鏡》引《秘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0%
胃經 7%
小腸經 5%
腎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安神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能補益元氣,振奮心脾,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腦功能,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此外,人參還可以補氣,改善氣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與安神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的安神功效。

安神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化痰止咳,且能燥濕健脾。安神丸主要針對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而濕邪阻滯心竅,易導致神志不安。半夏能化痰濕,使心神得寧,起到輔助安神的作用。此外,半夏還能健脾胃,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提升整體體質,進一步促進睡眠。因此,半夏的加入,在安神丸中起到 化痰濕、健脾胃、輔助安神 的作用。

安神丸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酸棗仁性味甘、酸、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的功效。其富含酸棗仁皁苷、維生素、氨基酸等,可有效改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精神恍惚等症狀,有助於安神定志,提高睡眠品質。
  2. 酸棗仁與安神丸中其他藥材搭配,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酸棗仁與茯苓、遠志等藥材一同使用,可加強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功效,更有效地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安神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寧心安神:茯神味甘、性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寧心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2. 益氣健脾:茯神同時具備健脾益氣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有助於整體體質的改善,從而達到更好的安神效果。

因此,茯神作為安神丸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發揮寧心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達到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質量的目的。

安神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滋養心神: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調經止痛的功效。心主神明,心血充足,則心神安定,故當歸可滋養心血,使心神安定,緩解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解除瘀血阻滯心脈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在安神丸方劑中起著補血養血、滋養心神、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安神丸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開鬱解鬱:橘紅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化痰、開鬱解鬱的功效。安神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與痰濕阻滯、氣機鬱滯有關,橘紅能化解痰濕,疏通氣機,有助於安神定志。
  2. 調和藥性:安神丸中多用甘潤滋補之藥,如酸棗仁、茯苓等,而橘紅性溫,能調和藥性,防止滋膩,避免藥物過於滋膩而影響療效。

安神丸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其涼血止痛清心安神的功效。

赤芍性涼,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涼血止痛、清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狀,赤芍能夠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此外,赤芍還能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進一步緩解因血瘀、氣滯導致的心神不安。因此,赤芍在安神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安神鎮靜的效果。

安神丸中添加五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滋補腎氣,安神定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中醫認爲,腎藏精,精生神,腎氣充足則心神安定。五味子補腎益氣,可使腎氣充盈,從而達到安神定志之效。
  2. 固精止遺,助眠安睡:五味子還具有固精止遺的作用,可防止因腎氣不足導致的夢遺、滑精等問題,從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五味子還有助於緩解焦慮、緊張等情緒,讓人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提高睡眠質量。

安神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它能調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藥性,防止藥物毒性過強或作用過偏,使其更加平和,協同發揮安神鎮靜之效。
  2. 保護脾胃,增強體質: 許多安神藥物可能對脾胃造成負擔,而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同時還能增強患者體質,爲安神治療提供更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甘草在安神丸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保護脾胃,增強體質等重要作用,使其成爲安神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神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血虛而睡中驚悸,或受驚吓而作」,其病機關鍵在於 「心血不足,神失所養」

  • 「心血虛」為本,血不養心則心神浮越,故入睡後易驚悸不安;
  • 「受驚吓」為標,驟遇外驚,擾動心神,加重虛而不固之狀。
    傳統中醫認為,此類證候需 養血以安神,滋陰以定志,方中藥物配伍即圍繞此核心展開。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養血滋陰為本

    • 桑椹子、女貞子、土地黃:三味皆入肝肾,桑椹子甘寒滋陰補血,女貞子益肝腎之陰,土地黃(疑為「生地黄」之別稱)涼血養陰,共補陰血之根,使心血得充而神自安。
    • 玄參:清熱養陰,既可防陰虛之熱擾神,又能助地黃滋腎水,心腎相交則眠穩。
  2. 活血通絡以助安神

    • 丹參:「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既能養血活血,又可清心安神,針對心血虛兼滯者,使血行暢而神得養。
  3. 解鬱安神為標

    • 合歡花、合歡皮:二者同源,花輕揚解鬱,皮活血消腫,《本草匯言》謂其「寧心安神,和血解憂」,尤擅緩解情志不暢所致之失眠驚悸。
    • 夜交藤:養血通絡,引陽入陰,為治療不寐要藥,與合歡皮協調氣血,共促陰陽交泰。

整體配伍特點:

  • 標本兼顧:以桑椹、女貞、生地黃補陰血治本,合歡、夜交藤調情志治標。
  • 動靜結合:丹參活血防滋膩滯氣,合歡皮輕疏解鬱,使補而不滯。
  • 心腎同調:玄參、女貞子滋腎水,丹參、夜交藤養心血,契合「心腎相交」之理。

現代適應延伸:
此方除傳統所述驚悸,亦可用於 陰血不足型失眠(如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或 輕度焦慮伴陰虛證者。其組方重視「血-神-情志」的關聯,體現中醫「以養為治」的安神思路。

傳統服藥法


合歡花16兩,土地黃8兩,玄參8兩,女貞子16兩,合歡皮32兩,丹參48兩,夜交藤32兩,桑椹子40兩。
養心安神。
取合歡花至女貞子四味,共軋碎或搗爛,乾燥後再軋為細粉;取合歡皮至桑椹子四味,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得濃縮稠膏約38兩。混合、制丸、掛衣,每兩約200粒。
每服15-20粒,日3次,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2. 本方有滋補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幼兒啼哭貧血心絞痛痤瘡肺結核癲癇女性不孕症心內膜炎卵巢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蕁麻疹麻疹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神丸,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黃連1錢(炒),歸身1錢半,酸棗仁5分,茯神8分,炙甘草5分,遠志1錢,菖蒲1錢。 主治:痘疹稠密,昏昏而睡,呼之不醒,或口中喃喃,妄言狂語者。

安神丸, 出處:《採艾編翼》卷二。 組成:龍腦3分,麝3分,朱砂3分,牙消3分,牛黃5分,人參1錢,犀角1錢,茯苓3錢,地骨皮2錢,甘草2錢,麥冬2錢。 主治:男婦五種癲癇,無問遠近發作。

安神丸, 出處:《保嬰金鏡》引《秘旨》。 組成:人參1錢,半夏(湯泡)1錢,酸棗仁(炒)1錢,茯神1錢,當歸(酒洗)7分,橘紅7分,赤芍(炒)7分,五味子5粒(杵),甘草(炙)3分。 主治:心血虛而睡中驚悸,或受驚嚇而作。

安神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三。 組成:人參1兩,柏子1兩,當歸1兩,麥門冬1兩,酸棗仁1兩,生地黃7錢,遠志7錢,石菖蒲7錢,玄參7錢,貝母7錢,黃連7錢,五味子7錢。 主治:黴瘡癒後,精神恍惚,升痰動火,煩渴者。

安神丸,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 安神丸(《誠書》卷八。)出處:《誠書》卷八。組成:人參2錢,天麻(煨)2錢,防風2錢,山藥2錢,地黃(炒)2錢,炙甘草2錢,琥珀1錢,全蠍(去毒)20個,僵蠶(炒)1錢半,朱砂1錢半,金箔10片。主治:鎮驚安神除風。 。 主治:鎮驚安神除風。

安神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使君子2枚(以面裹于慢火中煨,候面熟爲度,去面用之),水銀1錢(結砂子),香細墨1錢,蘆薈1錢,真熊膽1錢,辰砂1錢,臘茶1錢,天竺黃半錢,青黛半錢,蠍梢3-7個,乳香1錢,龍腦1錢,輕粉2錢,寒食面1錢半。 主治:化涎鎮神。主治:小兒驚風搐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