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清肺化痰: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之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 桑白皮亦可利水消腫,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桑白皮在奪命救生散中,主要發揮其清肺化痰、利水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同時,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因此,在奪命救生散中加入茯苓,能有效改善水濕痰飲、脾虛氣弱等病症,達到扶正祛邪、救治生命的功效。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杏仁,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肺化痰的功效。對於因風寒、燥熱或痰熱等因素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呼吸道疾病。
- 降逆止嘔:杏仁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胃氣上逆、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在奪命救生散中,杏仁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奪命救生散中含有枳殼,其主要作用在於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在奪命救生散中,枳殼主要針對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腹痛、胸悶等症狀。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達到止嘔、化積、消食的目的。此外,枳殼還能促進消化,幫助食物消化吸收,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症狀。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固脫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當患者因外邪侵襲、氣血虧虛、元氣衰敗而出現氣短乏力、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時,人參可補益元氣,振奮心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
此外,人參還能改善循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腦供血,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存機會。
「奪命救生散」方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破血行瘀:桃仁味甘苦,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方中使用桃仁,旨在破血行瘀,解除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症狀。
- 消腫止痛:桃仁可消腫止痛,對於因血瘀引起的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桃仁也可潤腸通便,對於因血瘀引起的便祕,也有輔助作用。
總之,桃仁在「奪命救生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幫助化解藥物中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 和解藥性: 奪命救生散藥性偏寒涼,陳皮性溫,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秦艽能有效緩解,配合其他藥材,可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秦艽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丹毒等症。在奪命救生散中,秦艽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秦艽在奪命救生散中的作用,主要是發揮其祛風濕止痛和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 白芷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外邪入侵而引起的瘡瘍腫毒、皮膚感染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奪命救生散本身即以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為主要功效,白芷的加入可增強其解毒消腫之力。
- 通鼻竅止痛: 白芷亦有通鼻竅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鼻塞流涕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此方面功效雖然並非奪命救生散的直接目標,但也可視為額外的一項優勢。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基於其發汗解表的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寒濕等症。麻黃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作用。
當患者因風寒侵襲而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時,麻黃可通過發汗解表,將外邪從體內驅出,緩解患者不適。此外,麻黃還可宣肺平喘,對於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幫助。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可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其二,柴胡亦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與其他藥物合用,可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柴胡在奪命救生散中起著疏肝解鬱、解表散寒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甘草,是基於其藥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的考量。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
首先,甘草可調和藥性,減緩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峻猛,確保方劑安全有效。
其次,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正氣,有助於抵禦疾病,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綜上所述,甘草在奪命救生散中起到緩和藥性、補脾益氣、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奪命救生散」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的功效。此方劑多用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危重病症,如寒厥、心衰、腎衰等。附子的強大溫陽之力,可回陽救逆,振奮心腎,迅速改善患者的危重狀態。
二、配伍協調:附子在方劑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附子與乾薑、桂枝等藥物配伍,可加強溫陽散寒之力;與人參、黃芪等藥物配伍,可扶正固本,增強抗病能力。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桂枝,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該方劑主要針對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導致的疾病,而桂枝有助於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恢復陽氣,達到救治的目的。
- 調和營衛: 桂枝亦有調和營衛之功,可使營氣充足,衛氣強盛,提升人體抵抗力,有利於疾病的恢復。此方劑多用於寒邪侵襲導致的疾病,而桂枝的調和作用可幫助人體抵禦外邪,並促進體內氣血運行,加速康復。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驅蟲和消積的功效。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消積、降逆、行氣等作用。
在方劑中,檳榔常與其他驅蟲藥物配合使用,如使君子、南瓜子等,共同達到驅除腸道寄生蟲的效果。此外,檳榔也能消食積,治療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原因是其具有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該方劑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而肉荳蔻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作用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發揮治療作用。
奪命救生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旨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止痛消腫、活血生肌的效果。
- 補血益氣:當歸亦有補血益氣之效,能夠改善氣血虧虛,增強人體抵抗力,加速傷口癒合。配合方劑中其他藥材,可以共同達到扶正祛邪,增強療效的效果。
奪命救生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能直達心竅,開通經絡,醒神定志,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明顯效果,有助於救治危重病人。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奪命救生散主治「大小傳屍、肺痿骨蒸、酒色食氣、諸勞」,此為古代對痨瘵(結核病)、慢性虛損、消耗性疾病的統稱,核心病機為「氣血耗傷、陰陽俱虛、痰瘀膠結」。
- 傳屍勞瘵:指具有傳染性的虛勞病(如肺結核),症狀包含咳嗽、咯血、潮熱盜汗,與「肺痿骨蒸」相呼應,屬陰虛內熱、瘀血阻肺之證。
- 酒色食氣諸勞:因酒色過度、飲食不節或氣機鬱滯導致的長期虛損,涉及脾肺氣虛、腎陽不足,兼夾痰濕瘀血。
此方以「補益氣血、溫陽散寒、化痰逐瘀」為整體方向,結合外用燻蒸法(魚肉裹藥煅燒),可能是古代針對頑固性勞瘵的複合療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
補氣溫陽
- 人參、甘草:補益元氣,固護根本。
- 附子、桂心:溫腎助陽,散寒通脈,針對陰寒內盛、陽氣衰微。
- 肉豆蔻:溫脾止瀉,改善虛寒泄瀉(常見於長期虛勞)。
宣肺化痰、降氣平喘
- 桑白皮、杏仁、麻黃:宣降肺氣,止咳平喘,針對肺痿咳嗽。
- 枳殼、陳皮、檳榔:理氣化痰,破滯消積,解決氣機壅滯。
活血化瘀
- 桃仁、當歸:活血養血,散瘀通絡,針對「瘀血內停」之骨蒸癆熱。
- 麝香:辛香走竄,開竅散結,增強化瘀之力(古代認為瘀血可致勞瘵)。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秦艽、白芷:祛風濕、清虛熱,緩解骨節疼痛(勞瘵常見骨節煩疼)。
- 柴胡:疏肝解鬱,升舉清陽,調節氣機升降。
利水滲濕
- 白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助脾胃運化水濕。
(二)特殊製法邏輯
魚肉裹藥煅燒:
- 選用大魚(如鯉魚)為主材,其性甘平,古代認為能「滋陰行水、活血消腫」。
- 藥物與魚肉同煅,可能借助魚膠質滲透藥性,並通過高溫分解(炭化)使部分成分轉化為更易吸收的形態(類似「血餘炭」原理)。
- 鹽泥固濟:密閉煅燒保留藥性,鹽性鹹寒,或可平衡溫燥之弊。
桃柳枝煎湯送服:
- 桃枝活血,柳枝祛風,烏梅斂肺生津,三者合煎可調和藥性,減少溫燥傷陰之慮。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攻補兼施」為核心:
- 補虛:人參、附子、當歸等溫補氣血陽氣,針對虛損本質。
- 攻邪:麻黃、桃仁、麝香等開泄肺氣、活血通絡,解決痰瘀阻肺之標。
- 調氣機:柴胡、枳殼升降氣機,陳皮、檳榔疏通中焦,恢復臟腑功能。
適用於「正氣已虛、痰瘀互結」的複雜勞瘵證候,尤其偏重陽氣不足、寒濕瘀滯者(若純陰虛火旺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枳殼1兩,人參1兩,桃仁1兩,陳皮(焙)1兩,秦艽(淨)1兩,白芷1兩,麻黃(去節)兩半,柴胡兩半,甘草(炙)半兩,附子(炮)半兩,桂心(生)半兩,檳榔半兩,肉豆蔻3分,當歸(洗,焙)2兩,麝3錢。
上為末。魚大者2斤,湯渫,去淡血、頭、腸、肚入藥,麻皮縛紙裹數重,鹽泥紙筋固濟,約厚6-7寸許,就地掘坑,可容糠三籮,先以籮半,安坑底,入泥球,再以籮半鋪滿四旁,發火一伏時,取出將藥並肉骨三處焙乾,一處杵末。
每服2錢,溫酒調下。不勝酒,水1盞,桃、柳枝各3寸,烏梅半個,煎7分,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奪命救生散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化痰、活血通絡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津耗液。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救生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 組成:桑白皮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枳殼1兩,人參1兩,桃仁1兩,陳皮(焙)1兩,秦艽(淨)1兩,白芷1兩,麻黃(去節)兩半,柴胡兩半,甘草(炙)半兩,附子(炮)半兩,桂心(生)半兩,檳榔半兩,肉豆蔻3分,當歸(洗,焙)2兩,麝3錢。 主治:大小傳屍,肺痿骨蒸,酒色食氣,諸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