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嘔吐、洩瀉、頭痛、牙痛、鼻淵、冠心病、心絞痛。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胡椒性辛、熱。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用於脾胃受寒、胃寒嘔吐、食慾減退、脘腹冷痛、腹痛泄瀉、食慾不振、癲癇痰多。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三七性甘平溫,主治活血祛淤、止血、消腫止痛。常用於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血瘀腹痛、跌打損傷。
蟾酥性味辛、溫、有毒。主治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癧、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丁香性辛、溫。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脘腹冷痛、腰膝酸冷、陰疽等症。
麝香性味辛、溫。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癓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花蕊石性酸,澀,平,無毒。主要功效化瘀;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
孫武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 孫武散(《種福堂方》卷四。)出處:《種福堂方》卷四。組成:蓽茇1錢,生半夏1錢,南星1錢,肉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胡椒1錢,川烏2錢,三七2錢,蟾酥2錢,草烏2錢,丁香8分,麝香少許,花蕊石2錢半,風茄子3錢。主治:麻醉。 。 主治: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