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寒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寒濕是中醫病因學術語,指風、寒、濕三種邪氣[1]的結合。《素問.痹論》:「風寒[2]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風寒濕是引起人體疾病的一種外邪,其致病特點是具有侵襲性、滲透性和易變性。風寒濕邪最易侵犯人體的肌肉[3]、筋骨、關節等部位,引起風寒濕痹[4]症。

風寒濕痹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關節疼痛、腫脹[5]、活動受限。
  2. 肌肉酸痛、乏力。
  3. 皮膚麻木、刺痛。
  4. 發熱[6]惡寒頭痛
  5. 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6. 大便溏薄、小便不利

風寒濕痹症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為主。常用中藥有羌活防風獨活白芷蒼朮細辛桂枝白芍甘草等。

風寒濕痹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3.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風寒濕痹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參考資訊


  1. 邪氣(漢語詞語)_百度百科

  2. 風寒 - A+醫學百科

  3. 肌肉(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4. 風寒濕痹:病因,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飲食療法,_中文百科全書

  5. 腫脹的解釋|腫脹的意思|漢典"腫脹"詞語的解釋

  6. 2023超保暖「發熱衣」12款推薦!ptt、dcard聲量超高的是MIT台灣製造的發熱衣 | Women's Health | LIN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