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椒艾丸
組成:花椒、艾葉、乾薑、赤石脂、烏梅。
整體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盡,兩足逆冷,腹中熱,苦筋轉,起止須扶,陰冷無子。
:三十年下痢,是指長期腹瀉不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黃,是指大便的顏色不正常,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盡,兩足逆冷,腹中熱,苦筋轉,起止須扶,陰冷無子,是指全身無力,四肢冰冷,腹部發熱,關節疼痛,起床和走路都需要人扶,陰部冰冷,沒有生育能力。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二:「椒艾丸,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盡,兩足逆冷,腹中熱,苦筋轉,起止須扶,陰冷無子。此乃脾胃虛寒,大腸虛寒,下焦虛寒,三焦虛寒,四肢虛寒,陰寒內盛,陽氣衰微,而成此證。治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方中花椒、艾葉、乾薑、赤石脂、烏梅,皆辛溫燥烈之品,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
傳統服藥法
蜀椒300粒,熟艾1升,乾薑3兩,赤石脂2兩,烏梅100枚。
如不愈,加黃連1升。
上椒、薑、艾為末,梅著1鬥米下蒸,令飯熟,去核,納薑、椒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椒艾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七。 組成:烏梅(去核)2兩半(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1兩,揉成無滓艾1兩半,乾薑(炮)1兩,赤石脂1兩,黑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主治:久虛寒,泄痢不止。久痢完谷不化,肌肉消瘦。
椒艾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蜀椒300粒,熟艾1升,乾薑3兩,赤石脂2兩,烏梅100枚。 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黃,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盡,兩足逆冷,腹中熱,苦筋轉,起止須扶,陰冷無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