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冷又稱陰寒,是指自覺前陰寒冷。《金匱要略》稱“陰頭寒”, 《諸病源候論》謂“虛勞陰冷”, 《張氏醫通》、《沈氏尊生書》等稱為“陰冷”。均指男子前陰包括陰莖、陰囊自覺寒冷而言,至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篇所載“婦人陰寒”,則不屬本症討論範圍。
陰冷的常見證候有:
- 命門火衰陰冷:陰器覺冷,病程長久,兼有腰膝無力,肢涼畏寒,甚或水腫,短氣,精神倦怠,面色白,五更泄瀉,尿清長,陽萎,遺精,疝氣,舌淡胖潤或有齒痕,脈沉遲或芤。
- 肝經濕熱陰冷:陰冷而兼汗出,陰囊濕癢,臊臭,或早泄、陽萎。煩悶,口苦,口渴,舌苔黃,尿赤或淋濁莖痛,便乾,脈弦。
陰冷的鑒別分析:
《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云:陰冷由於陰陽俱虛弱故也。腎主精髓,開竅於陰,今陰虛陽弱,血氣不能相榮,故使陰冷也。久不已,則陰萎弱。
陰冷為腎氣不足所致,然以命門火衰者多見,且是陽萎、遺精、疝氣、囊縮等症的早期症狀,或是伴隨症狀。緣其病因,多為房勞傷腎,或因失血、下利清榖等致使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陰器所造成。症狀較輕者,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症并治》所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芤遲,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或用天雄散加減,以散寒固精。腎陽不足見症明顯者(肢涼畏冷、短氣、腰膝無力、精神倦怠、尿清長、陽萎、遺精、舌胖潤、脈沉遲)用金匱腎氣丸加鹿茸,以溫補腎陽。甚者陰冷如冰,寒疝囊縮,則應溫陽散寒,方用十補丸,或吳茱萸湯加減。
命門火衰陰冷是由於腎之元陽不足所致,其表現是一派虛寒證,治宜溫補固澀,與肝經濕熱陰冷判然不同。肝經濕熱陰冷則以清利肝經濕熱為治,正如《張氏醫通·前陰諸疾》言:“陰痿弱而兩丸冷,陰汗如水、小便後有餘滴臊氣、尻臀並前陰冷、惡寒喜熱,膝亦冷,此肝經濕熱。宜龍膽瀉肝湯、柴胡勝濕湯選用”。
【文獻別錄】《仁術便覽·痿病》:補肝湯治前陰如冰冷,并陰汗。“(方用黃耆、人參、干蕮、茯苓、豬苓、升麻、柴胡、歸身、羌活、連翹、黃柏、澤瀉、蒼朮、神麯、知母、防風、陳皮甘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