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健脾丸」方劑中包含「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本: 鐘乳石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固澀止瀉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鐘乳石,有助於補益腎氣,固護脾胃,改善脾腎虧虛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 收斂止瀉: 鐘乳石含有豐富的鈣質,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導致脾氣不固,出現慢性腹瀉者,鐘乳石可以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達到止瀉固腸的效果。
總之,鐘乳石在「增損健脾丸」方劑中起到補腎固本、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症狀。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是基於其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功效。
赤石脂性澀,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止瀉止汗,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腹瀉便溏、汗出不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赤石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因熱毒所致的腹瀉、汗出等症狀。
因此,在增損健脾丸中加入赤石脂,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收斂止瀉、固澀止汗、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達到健脾益氣、止瀉止汗的目的。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健脾止瀉: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停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能起到溫暖脾胃、驅寒止瀉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健脾益氣之效。
- 助藥力: 乾薑性溫,能促進藥物吸收,並增強藥物的療效,使方中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健脾益氣的作用。
增損健脾丸方劑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腎益精,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具有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虛常伴腎虛,而肉蓯蓉能補腎益精,從根本上提升脾胃功能。
-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 增損健脾丸以健脾益氣為主,但若脾虛日久,常伴腎虛,影響脾胃功能。肉蓯蓉補腎益精,能增強補脾藥效,協調藥性,使脾腎同補,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
增損健脾丸中包含桂枝,其作用主要有二:
- 溫脾陽,助脾運化: 桂枝性溫,入脾經,可溫暖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脾虛導致的氣血不足,進而改善面色蒼白、肢體乏力等症狀。
因此,增損健脾丸中加入桂枝,可有效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增損健脾丸中添加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能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對於脾虛氣弱,脾胃津液不足者,石斛能有效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慾,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
- 益氣健脾: 石斛亦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其含有的多糖類物質,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石斛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瀉: 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瀉之效。對於脾虛泄瀉、肺氣虛弱、容易咳嗽等症狀,五味子能夠收斂肺氣、固護脾胃,起到止瀉止咳的作用。
2. 滋陰補腎: 五味子味酸甘,能滋補腎陰、固澀精氣。增損健脾丸常用於脾虛氣弱、腎氣不足等症,五味子能夠滋陰補腎,協同其他藥物一起調理脾腎,達到健脾益氣、固精止瀉的效果。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濕利水,健脾除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健脾丸主要針對脾虛濕困、食少便溏等症,澤瀉的加入有助於利水滲濕,減輕脾胃負擔,達到健脾除濕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功效: 增損健脾丸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燥濕之效,澤瀉的加入則能配合其利水滲濕,共同達到健脾除濕、止瀉止痢的效果。同時,澤瀉能降低白朮的燥性,避免其燥性過強而傷津。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智開竅,健脾和胃: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脾經,具有益智開竅、安神定志、健脾和胃的功效。其開竅之性可振奮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增損健脾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方中多用甘溫補脾之品。而遠志的加入,則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燥性,使藥物更易於脾胃吸收,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柏子仁」是為了滋養心脾、寧心安神。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柏子仁,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腸燥便祕等症狀。
柏子仁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共同作用,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使脾胃功能恢復,心神安定,達到治療目的。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健脾 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腎、安神益智的功效。
對於脾虛所致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四肢倦怠等症狀,人參可以通過補氣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緩解上述症狀。此外,人參還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對於脾虛引起的反覆感冒、易感等症狀也有幫助。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白頭翁,是取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
白頭翁性寒,味苦,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白頭翁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其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作用,更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助運: 天雄性溫熱,入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健脾助運之效。對於脾陽虛寒、脾胃運化乏力、食慾不振、腹痛便溏等症狀,天雄可以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 補腎助脾: 天雄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之效。脾腎相依,腎陽不足可導致脾陽虛弱,因此,天雄補腎壯陽,可間接提升脾胃功能,促進整體消化吸收。
總之,天雄在增損健脾丸中起著溫脾助運、補腎助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運化乏力等症狀,增強身體的整體功能。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益氣,調和脾胃: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腸、安神之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常伴隨面色蒼白、乏力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而當歸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這些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增損健脾丸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效,當歸可以與之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益脾胃、調理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石榴皮,主要是利用其收斂固澀的特性。石榴皮味酸澀,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縮尿、止血生肌等功效。
在增損健脾丸的組成中,石榴皮的主要作用是收斂脾胃,固澀止瀉。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石榴皮可以起到收斂固澀,緩解症狀的作用。同時,石榴皮也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出血現象也有一定的幫助。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之效。
此方劑多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化、腹脹便溏、或伴有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牡蠣能滋陰潛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並能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脹便溏。
二、 牡蠣富含鈣、鋅等微量元素,具有補腎壯陽之效。
脾胃虛弱往往伴有腎氣不足,牡蠣可以補腎填精,進一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牡蠣在增損健脾丸中發揮著滋陰潛陽、軟堅散結、補腎壯陽等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症狀,提高藥效。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固澀止瀉:龍骨性甘平,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之效。對於脾虛不固、腸滑泄瀉等症狀,龍骨能有效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健脾藥物,可增強療效。
- 寧心安神:龍骨亦具安神定志之功,對於脾虛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龍骨可起到安神寧心之效,使脾胃功能恢復,心神安定。
增損健脾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性偏燥,而甘草可以中和其燥性,避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 增強脾胃功能:甘草入脾經,能益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提高藥效。
因此,甘草在增損健脾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僅調和藥性,還能增強藥效,使之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健脾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症見「初作滯下,久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臭穢者」,即為虛寒性下痢日久,導致脾胃陽虛、臟腑功能衰敗,進而出現腸道潰爛、膿血夾雜、氣味腥臭的嚴重痢疾。此證屬虛中夾寒,脾腎陽虛,腸道失固,故治療需溫補脾腎、澀腸止瀉、扶正固脫。
二、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補脾腎陽氣
- 天雄、桂心、乾薑:溫補腎陽、散寒通脈,針對臟腑虛冷。
- 鐘乳粉、蓯蓉:補腎益精,助陽固攝,改善虛勞損傷。
- 人參、甘草:補益脾胃,恢復運化功能,扶助正氣。
澀腸固脫止痢
- 赤石脂、礜石(或礬石)、龍骨、牡蠣: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用以固脫腸道滑脫。
- 石榴皮:專治久痢,澀腸止瀉。
- 五味子:斂肺固腎,兼能止瀉。
調和氣血,兼清餘邪
- 當歸:養血活血,防過澀留瘀。
- 白頭翁:清熱解毒,止痢,針對痢疾殘留濕熱穢濁。
- 澤瀉:利濕泄濁,避免溫補過滯。
安神益智,固攝心腎
- 遠志、柏子仁:安神定志,改善虛勞所致心神不寧。
- 石斛:滋陰養胃,防溫燥傷陰。
三、組方特點與治療邏輯
本方以溫補脾腎為主,結合澀腸固脫,輔以調和氣血與清解餘邪。
- 標本兼治:既用天雄、乾薑溫補治本,又用赤石脂、石榴皮澀腸治標。
- 動靜結合:在大量溫澀藥中佐以白頭翁、澤瀉,防止溫燥太過或留邪。
- 心腎同調:遠志、柏子仁等兼顧心神,體現「虛勞」的整體調理。
適用於虛寒性久痢滑脫、正氣衰敗之證,非單純熱痢或實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鐘乳粉3兩,赤石脂3兩,礜石(一方用礬石)2兩,乾薑2兩,蓯蓉2兩,桂心2兩,石斛2兩,五味子2兩,澤瀉2兩,遠志2兩,寄生2兩,柏子仁2兩,人參2兩,白頭翁2兩,天雄2兩,當歸2兩,石榴皮2兩,牡蠣2兩,龍骨2兩,甘草2兩。
止痢。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20丸,加至40丸,以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温燥之性,因此,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中含有鐘乳石、赤石脂、乾薑、肉蓯蓉、桂枝、石斛、五味子、澤瀉、遠志、柏子仁、人參、白頭翁、天雄、當歸、石榴皮、牡蠣、龍骨、甘草等中藥,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使用时需遵医嘱,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健脾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鍾乳粉3兩,赤石脂3兩,礜石(一方用礬石)2兩,乾薑2兩,蓯蓉2兩,桂心2兩,石斛2兩,五味子2兩,澤瀉2兩,遠志2兩,寄生2兩,柏子仁2兩,人參2兩,白頭翁2兩,天雄2兩,當歸2兩,石榴皮2兩,牡蠣2兩,龍骨2兩,甘草2兩。 主治:止痢。主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臭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