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熬丸

QI 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4%
心經 12%
肺經 11%
胃經 10%
大腸經 7%
腎經 6%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心包經 4%
膀胱經 3%
膽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七熬丸方劑中含有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瀉熱通便 的功效。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排毒。

七熬丸主要針對 熱結便祕,其症狀為大便祕結,腹痛腹脹,口乾舌燥,面紅目赤,舌苔黃膩等。大黃可以 瀉除腸道積熱,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便的效果。同時,大黃也能 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七熬丸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前胡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七熬丸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咳等症,前胡可幫助散寒解表,宣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2.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前胡亦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七熬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前胡可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效果,並利水消腫,促進排泄,幫助緩解濕熱所致的咳嗽等症狀。

七熬丸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並軟化堅硬的結塊。

七熬丸通常用於治療積滯便祕、腹痛脹滿等症狀,而芒硝的加入則可有效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進一步達到消積化滯、通利大便的功效。此外,芒硝也能協助其他藥材發揮作用,更好地疏通經絡,達到治病目的。

七熬丸方中加入葶藶子,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效。方中加入葶藶子,旨在針對水腫、痰多、氣喘等症,藉由利水消腫,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宣肺降氣:葶藶子能宣肺降氣,對於因肺氣不降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七熬丸以宣肺降氣為目的,故加入葶藶子以增強療效。

七熬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七熬丸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花椒的溫散寒邪作用,可溫暖脾胃,緩解疼痛,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止瀉。
  2. 殺蟲止癢: 花椒亦有殺蟲止癢之效。七熬丸若用於治療蟲積腹痛或皮膚瘙癢等症,則花椒的殺蟲止癢作用可有效改善病症。

七熬丸中添加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七熬丸主治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嘔吐,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寒止嘔,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2. 調和藥性: 生薑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的寒性或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七熬丸中包含多種藥材,生薑的加入可以使藥性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

七熬丸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之效。七熬丸多用於治療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川芎能有效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2. 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 川芎性溫,可溫通經脈,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運行,使藥效更好發揮。七熬丸中多含有其他寒涼藥材,川芎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氣,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寒涼傷陽。

七熬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七熬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泄瀉、水腫等症,茯苓可健脾燥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二、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有一定的寧心安神作用,可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七熬丸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平衡患者情緒,緩解因脾虛濕盛引起的不安、焦躁等心理問題,提高治療效果。

七熬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可緩解肺氣不宣、痰阻氣道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同時,杏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因肺熱燥咳導致的便祕症狀。

因此,七熬丸中加入杏仁,能夠有效緩解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便祕,起到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七熬丸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桃仁味甘苦,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七熬丸常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而桃仁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血液流暢,改善病患血瘀狀況。

2. 軟堅散結: 桃仁亦有軟堅散結的功效。七熬丸中,桃仁可協助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於腫塊、結節等病變部位,起到軟化堅硬組織、消散結塊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七熬丸中含有虻蟲,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虻蟲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破血逐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其藥性強勁,能快速穿透血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虻蟲還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對於一些感染性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在七熬丸中,虻蟲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發揮其最佳療效。

七熬丸中含有水蛭,這並非偶然,而是基於水蛭的藥用特性。水蛭,又名螞蟥,性寒、味鹹,入肝、膀胱經,具有破血逐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七熬丸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症狀,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腹痛等。水蛭的破血逐瘀功效可以有效地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七熬丸的製作過程需要經過七次熬製,這也是為了充分提取水蛭的藥效成分,使其發揮最佳療效。

七熬丸方劑中包含蟅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蟅蟲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 蟅蟲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可破瘀血、通經絡,對於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七熬丸作為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的方劑,加入蟅蟲可有效促進血行、消腫止痛。
  2. 蟅蟲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作用: 七熬丸方劑中包含多種藥材,蟅蟲與其他藥材如川芎、紅花等配伍,可相互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蟅蟲與川芎、紅花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七熬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瀉心火,散瘀止痛。七熬丸方劑主要針對熱毒熾盛、血瘀凝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牡丹皮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同時又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熬丸」

七熬丸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大黃、前胡、芒硝、葶藶子、花椒、生薑、川芎、茯苓、杏仁、桃仁、虻蟲、水蛭、蟅蟲、牡丹皮。

杏仁

杏仁性溫,味苦,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芒硝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牡丹皮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前胡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桃仁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水蛭

水蛭性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的功效。

虻蟲

虻蟲性溫,歸心、肝、大腸經,具有破血消癥、通經、活血化瘀的功效。

葶藶子

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總結

七熬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月經不調,手腳發熱,腹部脹滿,昏昏沉沉不想醒來,心裡煩躁這些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1.5兩,前胡(一作柴胡)5兩,芒消(熬)5兩,葶藶六銖,蜀椒(並熬)六銖,生薑18銖,芎窮18銖,茯苓15銖,杏仁9銖(熬),桃仁20枚(熬),虻蟲(熬)半合,水蛭(熬)半合,(《千金翼》無芎窮。一方有蜇蟲2兩,牡丹2兩,為14味)。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空腹以飲送下,日3次。不知,加1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熬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果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胃腸脹氣腹瀉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七熬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大黃1兩半,前胡(一作柴胡)5兩,芒消(熬)5兩,葶藶六铢,蜀椒(并熬)六铢,生薑18铢,川芎18铢,茯苓15铢,杏仁9铢(熬),桃仁20枚(熬),虻蟲(熬)半合,水蛭(熬)半合,(《千金翼》無川芎。一方有(庶蟲)蟲2兩,牡丹2兩,爲14味)。 主治:月經不利,手足煩熱,腹滿,默默不欲寤,心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