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陰丹方劑中含有硃砂,這與其臨牀應用及藥理作用密切相關。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其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狂躁等症狀,而清熱解毒之效則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因此,硃砂的加入,一方面可起到鎮心安神,緩解陰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另一方面可清熱解毒,減少陰虛火旺之症狀,與補陰丹整體的補陰清熱功效相輔相成。
補陰丹方劑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硇砂性寒,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補陰丹中常配伍滋陰潤燥藥材,如生地、麥冬等,硇砂可協同這些藥材,清熱化痰,使陰液得以滋養。
- 降逆止嘔:硇砂能降氣止嘔,對於陰虛火旺導致的胃氣上逆,呃逆嘔吐,可起到一定治療作用。補陰丹中常配伍一些清熱降火藥材,如黃芩、知母等,硇砂能與之配合,更有效地清熱降逆,止嘔止呃。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補陰丹常用於治療陰虛內熱、氣血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經絡瘀阻,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延胡索入肝經,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作用。補陰丹中加入延胡索,可以幫助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改善陰虛內熱所致的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
補陰丹方劑中包含木香,實乃巧妙之處。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功效為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補陰丹旨在滋陰補腎,但陰虛常伴氣虛,脾胃虛弱,難以吸收滋補之品。木香行氣健脾,可助脾胃運化,使滋陰藥物得以充分吸收,增強補陰效果。
此外,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陰虛所致的肝氣鬱結,進一步促進陰陽平衡,使補陰效果更佳。
補陰丹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在於: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補陰丹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痰少、口渴等症。半夏可以化解痰熱,使津液得以滋潤,達到滋陰降火的功效。
- 和胃止嘔:半夏還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化解痰熱、滋陰降火,同時也能緩解胃氣上逆,達到整體調理陰虛火旺的效果。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芫花,看似矛盾,實則包含着深意。芫花性溫,味辛,有毒,擅長溫肺化痰,散寒止痛。而補陰丹主治陰虛肺燥,咳嗽氣喘,咯痰不爽等症,看似偏於滋陰,卻往往伴隨着寒邪阻肺、痰濁壅塞的情況。因此,加入芫花可以溫肺化痰,散寒止咳,與其他滋陰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避免單純滋陰導致痰濕難解。這種看似矛盾的配伍,實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以毒攻毒,取其利而避其弊,達到最佳療效。
補陰丹方劑中包含苦楝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善於清除體內濕熱,並能殺滅寄生蟲。對於一些因濕熱內蘊或蟲積所致的病症,例如皮膚瘙癢、濕疹、疥瘡、蛔蟲病等,苦楝子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在補陰丹方劑中,苦楝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陰丹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破瘀消積: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的功效。補陰丹為滋陰補腎之劑,但若患者因瘀血阻滯,影響藥物吸收,則需加入三稜以破瘀開路,助藥力直達病所。
- 活血通經:補陰丹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三稜的活血通經作用可改善血脈循環,促進經血運行,有助於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補陰丹中加入文蛤,主要是由於其性味甘鹹寒,入心、肺、腎經,具有以下功效:
- 滋陰潤燥:文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 清熱利濕:文蛤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淋病等。
補陰丹方中加入文蛤,旨在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達到滋陰清熱、潤燥利濕的功效,以治療因陰虛濕熱所致的各種疾病。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瘀:莪朮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血化瘀之效。對於陰虛內熱所致的積滯瘀阻,莪朮可有效改善,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陰虛症狀。
- 清熱解毒:莪朮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補陰藥物清除體內熱毒,進一步改善陰虛體質,提升補陰效果。
綜上所述,莪朮在補陰丹方劑中發揮著消積化瘀、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補陰效果。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附子性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功效,看似與補陰背道而馳。然而,此處的附子並非單純用於溫陽,而是取其「溫陽化氣,陰陽互根」之原理。
附子能溫腎陽,促進腎氣運行,而腎主藏精,精生髓,髓化陰,腎陽充足,則能促進陰精生成,達到陰陽互補的效果。此外,附子也能化氣行水,減少水濕停滯,避免陰寒凝滯,促進陰氣恢復。因此,附子在補陰丹方中,起到溫陽化氣、促進陰陽平衡的作用,而非單純的溫陽,實為補陰之妙用。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暖腎,助陽氣生化: 茴香性溫,入脾、腎經,能溫暖脾胃,助陽氣生化,促進陰液的生成,有助於補陰功效。
- 行氣止痛,緩解陰虛所致疼痛: 茴香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疼痛,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在補陰丹方劑中加入茴香,不僅能助陽氣生化,提升補陰效果,還能緩解陰虛所致疼痛,使療效更加顯著。
補陰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青皮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之性,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脹痛、噯氣、嘔吐等症狀,有助於改善補陰丹的整體療效。
- 行氣化濕,健脾開胃: 青皮還具行氣化濕之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有助於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發揮更好的補陰效果。
總之,青皮的加入,不僅能有效緩解補陰丹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更能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補陰丹的療效更加全面。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補陰: 肉荳蔻味辛溫,性燥,入脾、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澀精止瀉等功效。補陰丹方劑主要針對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症,肉荳蔻的溫陽散寒之性,可助陽氣溫補腎陰,起到溫補脾腎,散寒止瀉的作用。
- 固澀止瀉,改善虛寒洩瀉: 肉荳蔻具有固澀止瀉的功效,可以改善腎陰虛所導致的虛寒洩瀉,同時也能夠緩解脾胃虛寒所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加入肉荳蔻可增強補陰丹的固澀止瀉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補陰丹方劑中,加入檳榔,其主要原因在於:
- 降逆止嘔: 檳榔味辛性溫,能降逆氣,止嘔吐。補陰丹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虛熱上炎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嘔吐,檳榔可有效緩解此症,提升療效。
- 行氣消積: 檳榔亦能行氣消積,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
總而言之,檳榔在補陰丹方劑中,既能降逆止嘔,又能行氣消積,輔助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諸多症狀,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治功效
補陰丹
介紹:
補陰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等疾病。
組成: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硇砂:涼血解毒、清熱燥濕、止痢、止血。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芫花: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
苦楝子:清熱燥濕、涼血止血、解毒殺蟲、活血化瘀。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文蛤:益氣養陰、強精壯骨、補益腎精、清肝明目、養心安神、補虛潤燥。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主治:
小腸氣:小腸部位脹氣。
膀胱氣刺疼痛:膀胱氣刺疼痛。
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者:婦女產後惡露不止,積聚在體內形成血塊。
用法:
口服,每日1-2次,每次1-2克。
禁忌:
孕婦禁用。
哺乳期婦女禁用。
兒童禁用。
注意事項:
服用本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服用本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如果服用本藥後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補陰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產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等疾病。本藥具有清熱瀉火、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服用本藥時,應注意適當的劑量和用法,並注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洗,焙)7兩半,生乾地黃7兩半,白朮5兩,蒼朮5兩(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兩,牡丹皮10兩,當歸(洗,焙)10兩,秦艽10兩,細辛(去葉土)7兩,蠶退紙(燒灰留性)7兩,肉桂(去粗皮)8兩,甘草(炙)6兩半,大豆黃卷(焙乾稱,炒煙出)6兩半,枳殼(麩炒,去瓤)6兩,陳橘皮(去白)6兩,羌活(去蘆頭),香白芷5兩,乾薑(炮)5兩,糯米3升(炒黑色,炒煙出),白茯苓(去皮)2兩。潤肌體,悅顏色,調榮衛,逐風寒,進飲食。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
每服1丸,空心、食前溫酒化下;醋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但本方中含有硃砂、硇砂、附子等有毒藥物,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陰丹, 出處:《施圓端效方》引賈彥通方。(見《醫方。 組成:熟地黃(焙)2兩,生地黃(焙)2兩,烏梅肉(焙)2兩,川芎3錢。 主治:婦人血氣俱虛,四肢困熱,骨節煩疼。
補陰丹,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磁石(緊者,燒赤,醋淬7次,水飛過,曬乾稱)3兩,鹿茸3兩(去毛,酥炙),生乾地黃8兩,石斛3兩,澤瀉3兩,官桂1兩半(去粗皮),杜仲2兩(細切,炒去絲),山茱萸3兩(生用)。 主治:滋益腎水真陰,鎮伏心火大熱,堅強骨髓,補養精氣,通調血脈,潤澤肌膚,交泰心腎。主治:發熱怔忪,腳膝痹弱。
補陰丹,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朱砂(去石)半兩,硇砂(去石)半兩,延胡素半兩,木香半兩,半夏(湯浸7遍)半兩,芫花(醋浸,炒黃色)半兩,斑貓(去翅足,酒浸後炒令焦黑止)半兩,川苦楝子(醋浸,炒黃)1兩,荊三棱1兩,海蛤1兩,蓬莪朮1兩,大附子(炮,去皮臍)1兩,舶上茴香1兩,青皮1兩,肉豆蔻3枚,檳榔3枚。 主治:大健脾元。主治:小腸氣,膀胱氣刺疼痛;婦人産後惡物不盡,變作血瘕者。
補陰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熟乾地黃(洗,焙)7兩半,生乾地黃7兩半,白朮5兩,蒼朮5兩(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兩,牡丹皮10兩,當歸(洗,焙)10兩,秦艽10兩,細辛(去葉土)7兩,蠶退紙(燒灰留性)7兩,肉桂(去粗皮)8兩,甘草(炙)6兩半,大豆黃卷(焙乾稱,炒煙出)6兩半,枳殼(麸炒,去瓤)6兩,陳橘皮(去白)6兩,羌活(去蘆頭)5兩,香白芷5兩,乾薑(炮)5兩,糯米3升(炒黑色,炒煙出),白茯苓(去皮)2兩。 主治:潤肌體,悅顔色,調榮衛,逐風寒,進飲食。主治:婦人百疾,或經候不勻,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臍腹作痛,潮熱往來,虛煩自汗,中滿氣短,嘔噦不時,肢體痠疼,不思飲食,日漸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