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摩腰紫金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助陽固腎: 附子性熱,味辛,歸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摩腰紫金丹主治腰膝痠軟、腰痛、陽痿等症,附子可溫補腎陽,改善腎臟功能,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附子與其他藥物如肉桂、杜仲等協同作用,可增強溫陽補腎的效果,同時還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腰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症恢復。
摩腰紫金丹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在於烏頭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功效。其藥性辛溫,入足太陽膀胱經,能直接作用於腰部及周邊經絡,對於寒邪阻滯所致的腰痛、腿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烏頭的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在方劑中,烏頭的劑量需嚴格控制,並需與其他藥材配伍,以減緩其毒性,發揮其藥效。
摩腰紫金丹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摩腰紫金丹主治腰痛、腿軟、麻木等症狀,而天南星可有效改善因風濕所致的腰腿疼痛。
- 溫陽散寒: 天南星同時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腰痛也有效。摩腰紫金丹針對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的腰痛,天南星的溫陽散寒功效有助於驅散寒邪,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摩腰紫金丹方中含有雄黃,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感染,改善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症狀。
- 解毒消腫: 雄黃具有解毒消腫之功,可用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膿皰瘡等,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摩腰紫金丹中加入雄黃,旨在通過其殺蟲止癢和解毒消腫的功效,有效治療皮膚病症,改善患者的瘙癢和炎症反應。
摩腰紫金丹中加入樟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樟腦性溫通,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並具止痛功效,有助於治療腰部疼痛、痺痛等症狀,與摩腰紫金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合用,能增強通絡止痛效果。
- 溫散寒濕: 樟腦具有溫散寒濕的作用,能驅除腰部寒濕,減輕疼痛,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因寒濕引起的腰痛有較好療效。
摩腰紫金丹中加入丁香,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壯陽:丁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腎陽虛弱之症,丁香有助於溫補腎陽,改善這些症狀。
2. 行氣止痛:丁香亦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腰部疼痛。摩腰紫金丹主要用於治療腰部疼痛,加入丁香有助於改善腰部疼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摩腰紫金丹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其溫中散寒作用可溫暖脾胃,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腰部疼痛;其止痛功效則可緩解因腰部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此外,吳茱萸還能助陽氣,改善腰部虛寒,從而緩解腰痛。因此,在摩腰紫金丹方中加入吳茱萸,可有效改善腰部寒凝血瘀、腰痛等症狀。
摩腰紫金丹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可溫補腎陽,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摩腰紫金丹針對腰部虛寒、腎氣不足等病症,肉桂的溫陽補腎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腰痛、腰部乏力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肉桂具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腰部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摩腰紫金丹中加入肉桂,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腰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摩腰紫金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摩腰紫金丹用於治療腰痛、腎虛、心悸、失眠等症,而硃砂可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質量的作用。
- 活血化瘀:硃砂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腰痛,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以免造成汞中毒。
摩腰紫金丹方中包含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摩腰紫金丹常用於治療腰膝冷痛、寒濕痹痛等症,而乾薑可溫暖腎陽,驅散寒邪,改善腰部寒涼之症。
2. 促進血液循環: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腰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腰部疼痛,並促進局部組織的恢復。
因此,乾薑在摩腰紫金丹中起到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腰部寒濕痺痛等症。
摩腰紫金丹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絡,行氣止痛: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通經散結之效。對於腰部疼痛,尤其是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導致的腰痛,麝香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 溫陽散寒,扶正祛邪:腰部為腎之府,腎虛則易感寒邪,導致腰痛。麝香溫陽散寒,可溫腎壯陽,驅散寒邪,緩解腰痛。同時,麝香亦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促進腰部病症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摩腰紫金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寒濕三氣兼痰飲留滯經絡血脈,閉塞不通而痛」,尤其針對腰痛。其病機核心為外邪(風寒濕)與內邪(痰飲)膠結,阻遏氣血運行,導致經脈壅滯而痛。因腰為腎之府,易受寒濕侵襲,且痰飲隨經下注,加重經絡阻塞,故需溫散、開竅、祛痰並行,以通絡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逐寒,破陰凝
- 附子尖、烏頭尖、肉桂、乾薑、吳茱萸:此五藥皆辛熱峻烈,直入少陰(腎)與太陰(脾),溫散深伏之寒濕。附子、烏頭善走經絡,破沉寒痼冷;乾薑暖中焦,化寒飲;吳茱萸降濁陰,專治厥陰(肝)寒滯腰痛;肉桂引火歸元,助氣化以行津液。
2. 祛痰化飲,通絡開閉
- 南星、雄黃:南星燥濕化痰,專攻經絡風痰;雄黃解毒辟穢,破結滯之痰濕,二藥合用以消痰飲膠結。
3. 香竅透絡,引藥直達
- 麝香、樟腦、丁香:麝香通行十二經,開竅力猛;樟腦辛烈竄透,散局部鬱滯;丁香溫中降逆,兼止冷痛。三者協同,使藥力速透病所。
4. 鎮驚安神,佐制毒性
- 朱砂:鎮心安神,兼防諸辛熱藥過亢之性;其質重沉降,助藥力下趨腰府。
5. 劑型與用藥之法
- 蜜熬蔥汁為丸:蜂蜜緩和藥性,蔥汁辛溫通陽,增強外敷透表之效。
- 薑汁化開外敷:薑汁助溫散,配合膏藥(萬靈膏、蠲痛膏)固定藥力,形成「內外合治」之勢,由表透裏逐邪。
綜論
此方以「溫通」為核心,重用辛熱有毒之品(附子、烏頭、南星、雄黃),佐以香竅鎮墜之藥,體現「峻藥輕用」思路。外敷之法避內服毒性,直攻局部經絡痼結,符合「留者攻之」「寒者熱之」原則。針對痰濕寒凝腰痛,非單純補腎,而重在「通」字,開壅塞、化膠結,使氣血復流,疼痛自止。
傳統服藥法
附子尖2錢5分,烏頭尖2錢5分,南星2錢5分,雄黃1錢5分,樟腦1錢5分,丁香1錢5分,吳茱萸1錢,肉桂1錢,朱砂1錢,乾薑1錢,麝香2分。
上為細末,蜜熬蔥汁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用1丸,以薑汁化開敷患處,上貼萬靈膏或蠲痛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摩腰紫金丹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摩腰紫金丹有毒,孕婦慎用。
- 摩腰紫金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摩腰紫金丹, 出處:《活人方》卷六。 組成:附子尖2錢5分,烏頭尖2錢5分,南星2錢5分,雄黃1錢5分,樟腦1錢5分,丁香1錢5分,吳茱萸1錢,肉桂1錢,朱砂1錢,乾薑1錢,麝香2分。 主治:風寒濕三氣而兼痰飲,留滯於經絡血脈之中,閉塞不通而痛。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