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威靈散

八威靈散

BA WEI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6.4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脾經 24%
腎經 20%
肝經 18%
胃經 4%
肺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八威靈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效。八威靈散主治陽氣虛衰、脾腎虧損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沉重、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症狀,附子溫陽散寒,可扶助陽氣,改善寒邪入侵所致的症狀。
  2. 助陽化氣: 附子溫陽補火,可促進陽氣的生成,並推動氣血運行,從而改善陽氣虛衰所致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等問題。八威靈散中,附子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陽助陽、健脾化氣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八威靈散中含有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烏頭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痹痛、關節疼痛,以及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烏頭能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烏頭亦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烏頭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八威靈散中包含雄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心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方中加入雄黃,旨在清熱解毒,驅除蟲毒,以治療因蟲毒侵襲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2. 抑菌止癢: 雄黃亦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瘙癢症狀。此功效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輔助療效。

八威靈散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其主要成分為硫化汞,能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口舌生瘡等。因此,在八威靈散中加入硃砂,旨在平心安神,清熱解毒,以達到治療目的

八威靈散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殺蟲止癢: 硫磺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八威靈散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疥瘡、濕疹等皮膚病,硫磺可以殺滅皮膚表面的寄生蟲,並抑制細菌滋生,達到止癢消腫的目的。
  2. 燥濕祛風: 硫磺善於燥濕,並能祛風止痛。八威靈散中,硫磺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如苦參、蛇牀子等,共同發揮燥濕祛風的功效,從而治療因濕熱蘊結、風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八威靈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是因為麝香具有以下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驚癇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癰疽瘡瘍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八威靈散中加入麝香,可以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威靈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紫、白癜風」。此二者皆屬皮膚色素異常疾病,中醫認為多由風邪襲表、氣血失和或毒邪蘊結所致,導致皮膚出現白斑(白癜風)或紫斑(紫癜風)。古人以「八威靈散」外擦患處,取其辛溫走竄、解毒祛風之性,調和氣血,以消斑褪色。其用法強調「夏月治尤佳」,因夏季陽氣旺盛,腠理開泄,藥力易於滲透,配合行動汗出時擦之,助藥性發散。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大附子、川烏、草烏:三者皆辛熱大毒之品,歸心、肝、腎經,能逐風寒、通經絡、散瘀結。外用可刺激皮膚,促進氣血運行,開泄腠理以驅風邪。
  • 雄黃、朱砂、紅砒:礦物類藥,雄黃(砷硫化合物)解毒殺蟲,朱砂(硫化汞)鎮心安神兼活血,紅砒(三氧化二砷)蝕瘡去腐。此類藥毒性猛烈,古人用以外攻皮膚頑疾,以毒攻毒。
  • 硫黃:酸溫有毒,外用能殺蟲止癢、助陽散寒,古方常用治疥癬、癩瘡。
  • 麝香:辛香走竄,穿透力極強,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助諸藥透皮吸收。
  • 雞子清:甘涼潤澤,調和藥性並緩解峻藥刺激,使藥劑附著於布條。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辛熱攻毒、通絡祛風」為核心:

  • 逐邪外透:烏頭、附子溫通經絡,開皮毛之閉鬱,使風邪從表而解;麝香引藥直達病所,增強透皮效果。
  • 以毒攻毒:雄黃、朱砂、紅砒、硫黃協同殺蟲解毒,針對古人所謂「風毒蘊膚」之病機,破壞異常色素沉積或白斑病灶。
  • 局部刺激:諸藥合用,透過薑汁、米醋調擦(醋能軟堅散結,薑汁辛散助滲透),刺激患處氣血流通,促進代謝,可能藉此調整皮膚色素分佈。

3. 外治法設計特點

  • 藥布陰乾後蘸液擦用:先以雞子清固附藥性於布條,再用薑醋汁激活藥力,結合摩擦手法,使藥效持續釋放。
  • 三味輔助溶劑(河水、薑汁、米醋):河水(清涼)、薑汁(辛散)、米醋(收斂)三者調和,既能中和部分毒性,又可協調藥性,助其深入肌膚。

綜論

此方體現古人「峻藥外用,慎避內服」的思維,針對皮膚頑疾,以毒性藥物強行攻逐,配合辛香走竄之品引導藥力。其原理在於利用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性與毒性,破壞病理性組織(如色素沉積或脫失區域),並透過局部氣血調動,達到「祛風生新」之效。然須注意,此類方劑多為古代條件下之經驗總結,其具體機轉與安全性需結合現代醫學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錢,川烏1錢,草烏1錢,雄黃5分,朱砂5分,紅砒4分,硫黃3分,麝香2分。
上為細末。
用雞子清調稀,漿小麻布手中2條,陰乾,用河水、薑汁、米醋3味,和1處,以藥手中蘸濕擦患處。待行動汗出時擦之。夏月治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威靈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皮膚異色症

相同名稱方劑


八威靈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大附子1錢,川烏1錢,草烏1錢,雄黃5分,朱砂5分,紅砒4分,硫黃3分,麝香2分。 主治:紫、白癜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