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治癰疽神應膏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散結: 阿魏性溫,具有消腫散結、活血止痛之效。癰疽多為熱毒所致,易導致局部腫脹疼痛,阿魏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引藥入瘡: 阿魏氣味濃烈,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瘡瘍部位,發揮更有效的療效。同時,其辛溫之性,有助於溫通經絡,促進瘡瘍的癒合。
治癰疽神應膏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癰疽所致的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麝香能有效改善。
二、解毒止腐,促進癒合: 麝香具有解毒止腐的功效,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創面癒合。對於癰疽造成的膿液積聚,麝香能有效消散膿液,促進傷口癒合。
治癰疽神應膏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鎮痛止癢的功效。對於癰疽等熱毒熾盛,紅腫疼痛的病症,硃砂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外用安全性: 硃砂作為外用藥物,其毒性較低,且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治癰疽神應膏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殺菌: 雄黃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菌之效。癰疽乃外感熱毒所致,雄黃可直接作用於傷口,殺滅細菌,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 雄黃還具燥濕止癢之效,可抑制瘡瘍的濕熱之氣,減少分泌物,減輕局部瘙癢,加速傷口乾燥癒合。
因此,雄黃在治癰疽神應膏中,可謂是解毒殺菌、燥濕止癢之良藥,對於治療癰疽起到重要作用。
治癰疽神應膏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活血化瘀之效。癰疽常因外邪侵襲、血瘀不通而起,五靈脂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
- 止痛消腫: 五靈脂亦具止痛消腫之功效。癰疽常伴有疼痛、紅腫等症狀,五靈脂可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緩解患者的痛苦。
甘草在治癰疽神應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癰疽引起的紅腫熱痛。
- 調和藥性: 藥性偏寒涼的藥材,容易損傷正氣,而甘草性平,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材傷及脾胃。
此外,甘草還有緩解疼痛、利水消腫等作用,對於癰疽的治療有輔助作用。因此,甘草作為治癰疽神應膏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發揮著多方面的功效。
「治癰疽神應膏」方劑中加入烏頭,乃因其藥性峻烈,具有散寒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對於寒凝血瘀、疼痛腫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癰疽多由外邪侵襲,導致氣血瘀滯、寒凝血脈而發,烏頭可透過散寒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腫痛,加速膿液排出。但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內服,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治癰疽神應膏」的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癰疽腫毒」,即體表化膿性感染疾病。
- 癰:多屬陽證,表現為紅腫熱痛,範圍較大,易潰膿。
- 疽:可分為陰疽與陽疽,陰疽多屬寒凝痰結(如深部膿腫),陽疽則類似癰證。
本方以「外敷畫圈」之法,逐步收束毒邪,防止擴散,兼具解毒消腫、活血散結、拔毒生肌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架構
- 攻毒拔毒:雄黃、朱砂、阿魏、鬧羊花
- 活血散瘀:五靈脂、麝香
- 溫通止痛:川烏、草烏
- 調和緩衝:甘草
(2) 藥材協同作用分析
鬧羊花(主藥)
- 性味辛溫,有毒,能祛風除濕、散瘀止痛。
- 鮮品搗汁煎膏,取其局部刺激性與滲透力,引諸藥直達病所,使毒邪外透。
雄黃、朱砂
- 雄黃(硫化砷)解毒殺蟲,朱砂(硫化汞)鎮靜安神,二者合用清熱解毒、防腐生肌。
阿魏、麝香
- 阿魏(樹脂)氣味烈,能破血消積;麝香穿透力強,活血通絡、開竅散結,助藥力深入。
川烏、草烏
- 大辛大熱,具麻醉止痛、溫通經絡之效,針對陰寒疽瘡或疼痛劇烈者。
五靈脂
-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滯,輔助消腫。
甘草
- 緩和諸藥毒性,調和藥性,避免過度刺激。
(3) 外用機理
- 分層畫圈法:利用酒精揮發促使藥力漸次內透,逐步收束毒勢,避免炎症擴散。
- 酒調外用:酒性辛散,助藥力滲透,加強活血效果。
- 曬乾成膏:濃縮藥效,便於保存,使用時再活化。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毒攻毒為核心,結合:
- 解毒(雄黃、朱砂)→ 直接抑制病原。
- 散瘀(五靈脂、麝香)→ 改善局部循環。
- 溫通(二烏、鬧羊花)→ 化解陰寒凝滯。
- 圍截(畫圈法)→ 物理性阻斷病勢蔓延。
適用於初起癰疽未潰或已成膿者,透過外敷達到局部消炎、止痛、拔毒之效。
傳統服藥法
真阿魏3錢,麝香2錢,朱砂4錢,雄黃1兩,五靈脂1兩,甘草1兩,川烏4兩,草烏4兩,鮮鬧羊花10斤。
將鮮鬧羊花揀去梗葉,打自然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為度;將藥為細末,入羊花膏內攪勻,勿令凝底,用大瓷盆幾個,每盆將藥攤一薄層,置烈日中曬乾,取入瓷瓶封固。
如遇腫毒,用酒調勻如半乾糊,將筆蘸藥,先從紅腫上面畫一圈,待藥將乾,再畫第二層於圈內,與前圈相連,即將酒潤舊乾圈上;待第二圈將乾,再畫第三層於圈內,與第二層相連,又將酒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治癰疽神應膏, 出處:《種福堂方》卷三。 組成:真阿魏3錢,麝香2錢,朱砂4錢,雄黃1兩,五靈脂1兩,甘草1兩,川烏4兩,草烏4兩,鮮鬧羊花10斤。 主治:癰疽腫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