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硫黃煎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硫磺的藥性: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通竅散結等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硫磺可治療因濕熱、寒邪、蟲毒等因素導致的皮膚病、風濕痺痛、瘰癧等疾病。
2. 方劑的組成與功效: 硫黃煎方劑通常用於治療濕熱、寒邪、蟲毒等病症,而硫磺的藥性恰好可以針對這些病因,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硫磺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以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與祛風濕藥物配合使用,以治療風濕痺痛。
硫黃煎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竅開鬱,散結止痛: 硫黃性溫,善於走竄,能通達經絡,散結止痛。麝香辛香走竄,亦能通經活絡,開竅醒神,與硫黃相輔相成,加強其通竅開鬱、散結止痛之效。
-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增強藥效。硫黃性燥,易於留滯體內,麝香的加入可引導硫黃藥力深入經絡,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
硫黃煎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硫黃與雄黃皆為礦物藥,具有燥濕、殺蟲、解毒等功效。硫黃偏於燥濕殺蟲,雄黃則偏於解毒散結。兩者合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 毒性互解:雄黃雖有毒性,但與硫黃配伍後,可相互解毒,降低毒性。同時,雄黃的毒性也使其具有更強的殺蟲效果,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硫黃煎中加入雄黃,是為了發揮兩者優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並降低毒性風險。
硫黃煎方中含有硃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硫黃性溫燥,善於祛風濕、殺蟲止癢,但其燥性易傷津液。硃砂性寒,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能制硫黃之燥,使藥力平和,並協同硫黃驅風止癢,增強療效。
二、 抑制毒性,確保安全: 硫黃雖可治病,但其亦有毒性,可傷陰耗血。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抵消硫黃的毒性,確保用藥安全。
硫黃煎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硫黃性寒,易傷陽氣,而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與硫黃相配,可緩解硫黃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同時也加強了藥效,更好地發揮溫經散寒、祛風止癢的作用。
- 引導藥力: 乾薑具有辛溫發散之性,能引導硫黃之藥力深入肌膚,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同時,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藥物代謝,使藥物更快地發揮作用。
硫黃煎方中加入蜂蜜,其目的主要有二:
- 緩和硫黃毒性: 硫黃性燥熱,易傷陰,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具有潤燥止渴、解毒生津的作用,能緩解硫黃的燥烈之性,降低其對人體的毒副作用。
- 增強藥效: 蜂蜜與硫黃配伍,能促進硫黃的吸收利用,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蜂蜜還有潤喉止咳的作用,與硫黃配伍,能更有效地治療一些外感咳嗽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硫黃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口瘡久不癒,疼痛不可忍」,屬久治不癒、反覆發作之頑固性口瘡(口腔潰瘍)。其特點為疼痛劇烈,病程遷延,可能伴隨瘡面色黯、局部腫硬等證候。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口瘡或與寒毒凝滯、氣血瘀阻,或虛火夾雜穢濁之邪有關,需以溫通散結、解毒化瘀之法治療。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味組成與性味歸經
- 硫黃(1分):性溫燥,入腎、大腸經,具補火助陽、殺蟲解毒之效。外用可祛腐生肌,內服(微量)能溫散沉寒痼冷。
- 雄黃(1分):辛溫有毒,入肝、胃經,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擅療惡瘡疥癬。
- 朱砂(1分):甘微寒,入心經,清心安神、解毒防腐,傳統用於瘡瘍腫毒。
- 麝香(1分):辛溫香竄,通行十二經,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能透達黏膜深層。
- 乾薑(1分):炮製後辛熱之性稍緩,溫中散寒、通脈止痛,助硫黃驅逐陰寒之邪。
- 蜜(1兩):甘平潤燥,調和藥性,緩和諸藥毒性,兼能護黏膜、潤瘡止痛。
配伍邏輯
- 溫通為主,寒熱並用:硫黃、乾薑溫散沉寒,雄黃、麝香辛溫走竄,佐以朱砂微寒制衡,防溫燥太過。
- 解毒與斂瘡並重:雄黃、朱砂解毒防腐,硫黃祛腐生新,麝香活血通絡以促瘡面癒合。
- 局部給藥,直達病所:蜜為賦形劑,黏附黏膜緩釋藥力,諸藥研末調煎成「稀餳」,含咽時藥效持久作用於潰瘍面。
治療原理推論
- 散寒化瘀:針對寒凝血瘀型口瘡,硫黃、乾薑溫散陰寒,麝香活血散結,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解毒祛腐:雄黃、朱砂抑制瘡面穢毒,硫黃殺蟲斂瘡,減少潰瘍繼發感染。
- 黏膜修復:蜜潤澤護瘡,配合諸藥促進潰瘍邊緣氣血運行,加速黏膜修復。
三、方劑特點
此方注重「局部用藥」與「整體療法」結合,以溫通藥為核心,佐以解毒之品,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療思路。其製法講究(重湯慢煎),使藥性緩釋;含咽法使藥力直達病所,均為古代外用方劑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硫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乾薑1分(炮裂,研,羅末),蜜1兩。
上都研令勻,其蜜用水1大盞調,以絹濾過,於湯碗內與諸藥相合,入重湯內,慢火煎如稀餳,以瓷器盛之。
每至臨臥時,以匙抄藥在口內,微微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硫黃煎, 出處:《肘後方》卷三。 組成:好硫黃3兩(末之),牛乳5升。 主治:風毒腳弱,痹滿上氣;腳氣。或覺疼痹,或兩脛小滿,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時冷時熱,腳弱連屈虛冷。
硫黃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硫黃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乾薑1分(炮裂,研,羅末),蜜1兩。 主治:口瘡久不癒,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