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眼雄黃膏
DIAN YAN XIONG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3.2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雄黃膏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殺菌消炎的功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眼部感染、發炎,如目赤腫痛、眼瞼糜爛、眼生翳膜等症狀,雄黃能有效殺滅細菌、病毒,減輕炎症反應。
此外,雄黃亦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幫助癒合眼部傷口,促進眼部組織再生。
然而,雄黃有毒,需謹慎使用。點眼雄黃膏需遵醫囑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眼部損傷。
點眼雄黃膏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眼部疾患如風寒侵襲,可導致眼痛、眼紅、視力模糊等症狀,乾薑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 促進藥力: 乾薑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雄黃的藥效。雄黃性寒,而乾薑性溫,二者配合,既能發揮雄黃的殺蟲止癢功效,又能避免其寒性過強,對眼部造成刺激。
點眼雄黃膏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之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眼部疾病如赤眼、目赤腫痛等,往往因熱毒蘊結所致。黃連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可有效緩解眼部炎症,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減輕眼部感染。因此,點眼雄黃膏中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抑菌等作用,對眼部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功效。
點眼雄黃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菌消炎: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其含有的硫酸鋁鉀等成分,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有效消炎殺菌,減輕眼部炎症。
- 收斂止癢:白礬能收斂眼部組織,減少滲出,緩解眼部癢痛等不適症狀。此外,白礬還有收溼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眼部乾澀、灼熱等不適。
點眼雄黃膏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翳障等症。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而消腫止痛則可以減輕眼部疼痛和腫脹。
- 抑菌止癢: 硃砂中的硫化汞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同時也能止癢,緩解眼部瘙癢症狀。
因此,硃砂在點眼雄黃膏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幫助其發揮更好的療效。
點眼雄黃膏中添加麝香,是基於其開竅通絡、散瘀止痛的功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點眼雄黃膏主治目赤腫痛、翳障等眼疾,而麝香可以通經活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也能開通眼竅,改善視力。
此外,麝香還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眼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眼雄黃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眼暗暈生翳膜,累年不癒,兼乾澀痛」,即因慢性眼疾(如角膜混濁、白內障初期或慢性結膜炎)導致視物昏暗、眼前有暈影,並伴隨翳膜(角膜或晶狀體混濁)長期不癒,且伴有眼睛乾澀疼痛的症狀。古人認為此類眼疾與風熱上攻、肝肺積熱或濕熱鬱滯有關,而「點眼雄黃膏」外用點眼,旨在清熱解毒、散瘀化翳、潤燥止痛。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分析
本方由六味藥組成,以雄黃為主藥,搭配清熱、燥濕、活血開竅之品,其配伍邏輯如下:
雄黃(研):辛溫有毒,外用能殺蟲解毒、散結消腫。《神農本草經》載其可「殺百蟲毒」,在此方中用以攻毒散瘀,化解眼部翳膜。
乾薑(炮):辛熱,能溫經散寒、通脈消腫。炮製後減其燥烈之性,在此方中與黃連寒熱並用,調和藥性,兼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翳膜消散。
黃連(去須):苦寒,清熱瀉火、解毒燥濕。《本草綱目》謂其能「治目痛眥傷」,此處用於清肝肺之熱,緩解眼乾澀痛。
礬石(燒令汁盡):即白礬煅製後的枯礬,具收斂、燥濕、解毒之效,可收斂眼部分泌物,減少濕濁上犯。
丹砂(研):即硃砂,甘微寒,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本草備要》提到其可「明目」,在此方取其輕清之性,助清熱明目。
麝香(研):辛香走竄,能開竅活血、散瘀通絡。其穿透力強,可引藥直達病所,促進眼部氣血流通,緩解翳膜阻滯。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清熱解毒:黃連、丹砂清肝肺之熱,雄黃攻毒,共治熱毒上攻所致眼疾。
- 散瘀化翳:雄黃、麝香活血散結,配合乾薑通脈,促進眼部氣血運行,以消翳膜。
- 燥濕收斂:礬石燥濕收斂,減少濕濁鬱滯,改善眼部分泌物及腫脹。
- 潤燥止痛:麝香開竅、黃連瀉火,緩解眼乾澀痛;雪水性寒,能滋潤清熱。
四、製法與用法特點
- 雪水調和:雪水性寒,可加強清熱之效,並助藥物溶解。
- 重湯煮一日:隔水加熱使藥性緩和,避免過於燥烈傷眼。
- 綿濾過:確保藥液純淨,避免雜質刺激眼睛。
- 點於目眥頭:即外眼角(目外眥),此處為少陽經所過,利於藥效吸收。
此方藉由外用直達病所,以清熱、散瘀、化濕為主,適用於慢性眼疾屬熱毒或濕濁鬱滯者。然而,方中雄黃、礬石、麝香等藥性較峻,需精確調配,故使用時須謹遵醫囑。
傳統服藥法
雄黃(研)1分,乾薑(炮,搗末)1分,黃連(去須,搗末)1分,礬石(燒令汁盡,研)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錢。
上用雪水二盞調和,入瓷瓶子內,重湯煮一日,藥成候冷,用綿濾過。
點少許於目眥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雄黃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雄黃(研)1分,乾薑(炮,搗末)1分,黃連(去須,搗末)1分,礬石(燒令汁盡,研)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錢。 主治:眼暗暈生翳膜,累年不癒,兼乾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