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眼丹

點眼丹

DIAN Y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3%
胃經 11%
肺經 11%
腎經 11%
三焦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丹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熱痛、分泌物多、眼瞼水腫等症狀,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炎症。
  2. 軟化角膜: 芒硝溶於水後,可以形成高濃度的鹽溶液,具有較強的滲透性,能有效軟化角膜,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

因此,點眼丹方劑中加入芒硝,是為了利用其清熱解毒、軟化角膜的功效,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點眼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開竅通竅: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開通經絡阻塞,對於眼部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翳障、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疏風散寒、消腫止痛作用。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對於眼部因瘀血阻滯導致的視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點眼丹中加入麝香,可起到開竅通竅、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眼部疾病。

點眼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相關的疾病。在其組成中,硃砂作為一種重要的成分,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硃砂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汞,這種化合物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和鎮靜的作用。它能夠減輕眼睛的紅腫、疼痛,對某些眼疾如結膜炎、眼睛疲勞等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然而,由於硃砂含有汞的成分,其用量必須慎重,過量可能會產生毒性,因此在使用這種藥物時需要遵循醫師的指示。綜合來看,硃砂在點眼丹中的使用,主要是因為其在中醫理論中對於眼科疾病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但也需謹慎對待其潛在的副作用。

點眼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銻,具備良好的抗菌及消炎作用,這使得它在中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眼科。

首先,雄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減輕眼部的紅腫和炎症現象,對於由於熱毒所引起的眼病如結膜炎、眼瞼炎等有良好的療效。其次,雄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眼部的微循環,提升視力與眼睛的健康狀況。此外,雄黃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能緩解眼部的不適感。

然而,使用雄黃需謹慎,因其含有較高的毒性,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中毒。此外,現代醫學研究對於雄黃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因此使用時應遵循中醫師的建議,確保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眼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頭痛、心腹絞痛、絞腸痧、盤腸氣痛及疝痛,均屬急症之「不通則痛」範疇。古人以「點眼」給藥,乃因目為五臟精華所聚,與經絡臟腑相通,尤以肝經系目系,而肝主疏泄,可調氣機之滯。此類痛症多因氣滯、寒凝、血瘀或痰阻,致經絡閉塞,藥力透過目內眥(睛明穴等)迅速滲入經絡,開竅通閉,達到「外治內效」之目的。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牙消(硝石)

    • 性味辛、苦、咸,大寒,入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瀉下攻積、散結消腫,尤擅破「實熱鬱結」。此方取其通泄之力,開瀉壅滯之氣血,緩解急痛。
  2. 麝香

    • 性味辛溫,通行十二經。
    • 傳統功效: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其香竄之性可穿透閉塞,迅速疏解氣滯血瘀,為急症止痛要藥。
  3. 朱砂

    • 性味甘微寒,入心經。
    • 傳統功效:鎮驚安神、清熱解毒。此方利用其沉降之性,協同麝香之升散,調暢氣機,兼防竄散太過而擾神。
  4.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入肝、胃經。
    • 傳統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古人用於「破瘀滯」,尤擅化解痰瘀互結之痛,如絞腸痧、疝氣。

三、組方邏輯與作用機理

  • 配伍核心:以「辛香走竄」為主,佐以寒溫並用。
    • 麝香、雄黃溫通開閉,牙消寒瀉積滯,朱砂鎮斂反佐,形成「通—瀉—鎮」聯動。
    • 四藥協同,共奏開竅通絡、散結止痛之效,尤其針對氣機驟閉之急痛(如痧症、疝氣)。
  • 給藥途徑:點眼法屬「外治內效」之捷徑。目內眥為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交會處,經絡連屬臟腑,藥力可速達病所。

四、可能的治療原理推論

  1. 反射性調節:藥物刺激眼部黏膜,通過經絡—神經反射(如三叉神經分支),調節內臟平滑肌痙攣,緩解絞痛。
  2. 藥性透吸收:麝香、雄黃具極強穿透力,可能經結膜微血管或淚鼻管吸收,直接作用於循環系統,改善局部瘀滯。
  3. 寒溫並調氣血:牙消瀉熱結,雄黃溫散寒凝,契合「寒熱交錯」或「痰瘀互結」之痛證(如腸痧、疝氣)。

結語: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維,結合外治巧法,以香竇藥速啟閉塞,雖現代臨床少用,然其組方思路對急症痛證仍有啟發。

傳統服藥法


牙消2錢,麝香5分,朱砂5分,雄黃5分。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
臨病以銀簪蘸藥點兩眼內。立時取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丹,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牙消2錢,麝香5分,朱砂5分,雄黃5分。 主治:一切頭痛,心腹絞痛,及絞腸痧,盤腸氣痛,疝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