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錠子

五毒錠子

WU DU D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4%
肝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毒錠子中包含硃砂,乃因其具有鎮驚安神、解毒止痛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可鎮驚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其亦有解毒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毒等。

五毒錠子,顧名思義,主要針對五毒之害,而硃砂恰能發揮其鎮驚安神、解毒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驅除五毒、保護人體的目的。

五毒錠子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五毒(蛇、蠍、蜈蚣、蟾蜍、壁虎),因此將其納入五毒錠子以達到驅毒防病的目的。
  2. 辟邪鎮驚: 古人認為雄黃有辟邪鎮驚之效,可驅除邪氣,安定心神。五毒錠子除了驅蟲解毒,也兼具辟邪鎮驚的作用,因此將雄黃列為主要成分之一。

五毒錠子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其強烈的開竅活血功效。

開竅方面,麝香氣味芳香濃烈,可直達心竅,醒神開竅,對於一些因痰濁矇蔽心竅而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活血方面,麝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對於一些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麝香在五毒錠子中發揮著開竅活血的重要作用,為治療相關疾病提供有效的輔助。

中藥方劑[五毒錠子]的組成中包含[蟾酥],因為蟾酥具有強效的解毒和燥濕作用。蟾酥在中醫中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類病症,如皮膚病和瘡毒等。它的解毒功能能夠迅速去除體內的病邪,促進健康。然而,蟾酥的毒性強,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中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毒錠子】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惡毒蛇蠍所傷,疔瘡初起」,屬於古代外科急救用藥,主要針對兩類病症:

  1. 蟲蛇毒傷:如毒蛇、蠍、蜈蚣等咬傷,局部腫痛劇烈,毒素擴散迅速者。
  2. 疔瘡初起:疔瘡為熱毒蘊結之急性瘡瘍,特徵為根深頂硬、紅腫熱痛,易成膿潰爛。

其劑型為「錠子」(固體藥錠),可研磨外敷患處,利用藥物毒性以毒攻毒,迅速拔毒消腫。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方中四藥皆具毒性,協同攻毒、活血、消腫:

  1. 朱砂(8錢)

    • 性味:甘微寒,有毒。
    • 作用:清心鎮驚、解毒防腐。外用可抑殺瘡瘍熱毒,抑制蛇蟲毒素引起的局部潰爛。
  2. 雄黃(8錢)

    • 性味:辛溫,有毒。
    • 作用:燥濕殺蟲,解毒辟穢。為傳統驅蛇蟲毒要藥,能瓦解毒素,減輕腫痛。
  3. 麝香(1錢)

    • 性味:辛溫。
    • 作用: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其透皮力極強,可引藥直達病所,促進毒素外排且消腫。
  4. 蟾酥(1錢,黃酒泡製)

    • 性味:甘辛溫,有毒。
    • 作用:解毒止痛、強心消腫。黃酒泡後增強其行散效力,對疔瘡癰腫及蟲毒攻心有速效。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制

  • 以毒攻毒:全方以朱砂、雄黃、蟾酥三大毒藥為核心,直接中和蛇蠍毒素,殺滅瘡毒。
  • 通絡散結:麝香配伍蟾酥,加強局部氣血流通,防止毒邪內陷,並緩解疼痛。
  • 劑型設計:錠子便於攜帶,磨粉外敷使藥力集中於患處,避免內服毒性風險。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重在消、托、補」中「消法」之峻劑,適合熱毒暴烈之證,倚賴毒性藥物速效截斷病勢。

(分析完畢)

傳統服藥法


朱砂8錢,雄黃8錢,麝香1錢,蟾酥1錢。
用黃酒泡酥,合做錠子。
磨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毒錠子,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朱砂8錢,雄黃8錢,麝香1錢,蟾酥1錢。 主治:惡毒蛇蠍所傷,疔瘡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