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靈丹

臭靈丹

CHOU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2%
脾經 22%
肝經 18%
肺經 15%
胃經 6%
腎經 5%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臭靈丹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臭靈丹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但其中部分藥材可能造成氣血虧虛,人參的加入可以起到補氣益血,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傷正的作用。
  2.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抵禦病邪入侵。臭靈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人參的加入可以起到扶正祛邪,促進機體恢復的作用。

臭靈丹中包含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救逆回蘇: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救逆回蘇之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氣厥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提升救治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臭靈丹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臭靈丹方劑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臭靈丹方劑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腫毒等症,冰片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能開竅醒神,並具有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一些伴有頭昏腦脹、瘙癢等症狀的傷口,冰片的加入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提高療效。

總之,冰片的加入使臭靈丹方劑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基礎上,更具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更全面地解決外傷感染、腫毒等病症。

臭靈丹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一些外感或邪毒所致的症狀。在其組成中,硃砂(即辰砂)是一種重要的藥材。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平肝潛陽、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性寒,味甘鹹,能有效地降低體內火熱,特別是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另外,硃砂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夠幫助緩解因內熱所導致的焦慮及不安感。方劑中的其他成分與硃砂相結合,形成了協同作用,共同增強療效。因此,硃砂在臭靈丹中的使用,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能調和全方的藥力,使得整個方劑的效用更加穩定和明顯。這些特性使得硃砂在中醫方劑中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處理與熱有關的疾病時。

臭靈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其成分中包含蟾酥,這是一種具有強大藥理作用的中藥材。蟾酥是蟾蜍的分泌物,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蟾毒素和多肽類,這些成分具備抗炎、抗病毒、和毒素清除的特性。在中醫理論中,蟾酥可用於治療各種由熱毒引起的疾患,特別是一些皮膚病和瘡瘍。

此外,蟾酥在治療疼痛和腫脹方面效果顯著,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從而增強臭靈丹的整體療效。由於其藥效強烈,使用時必須謹慎,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臭靈丹中含有蟾酥,主要是基於其獨特的清熱解毒和消炎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方劑的治療效果,促進快速康復。

臭靈丹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殺蟲解毒之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肺經。其具有殺蟲、解毒、燥濕之功。古人認為,臭靈丹所治之症,多因濕熱、蟲毒所致,而雄黃可有效驅除蟲毒、消滅濕熱,故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此外,雄黃還能通經活絡、止痛消腫,有助於治療臭靈丹所針對的諸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臭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臭靈丹主治「霍乱時疫」。霍亂泛指急性吐瀉、腹痛煩悶之症,多因外感穢濁疫氣,或飲食不潔,導致中焦氣機逆亂,清濁相干;時疫則指具有傳染性的流行性疾病,多與暑濕、瘴癘之氣相關。此方以發汗透邪、辟穢解毒為法,意在通過汗出使疫毒外散,緩解急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蒜(1升,搗)

    • 性味功效:辛溫,入脾胃、肺經,具強力辟穢解毒、散寒燥濕、通陽宣竅之效。
    • 作用機理
      • 辟穢解毒:大蒜辛烈之氣可驅逐穢濁疫氣,抑制腸道邪毒,適用於霍亂吐瀉。
      • 發汗透邪:其辛溫走散之性,能開腠理、促汗出,使疫毒從表而解,呼應「須臾汗出立止」之效。
      • 溫中醒脾:針對霍亂中焦寒濕氣逆,大蒜可溫通脾胃,調和氣機升降。
  2. 黃酒(4升)

    • 性味功效:辛甘溫,通行十二經,能活血散寒、助藥勢上行外達。
    • 作用機理
      • 助藥行散:黃酒作為溶媒煎煮,增強大蒜辛散之力,加速藥效發揮。
      • 溫通血脈:配合大蒜促發汗,疏通腠理,驅邪外出。
      • 和胃止嘔:緩解霍亂嘔逆,調和中焦穢滯。

配伍邏輯:大蒜與黃酒相須為用,一者解毒辟穢,一者行散藥力,共奏「發汗解表、祛邪止瀉」之功。其治療原理在於:

  • 汗法驅邪:通過發汗使表氣通、疫毒散,符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內經》)之則。
  • 內外兼治:大蒜內清腸道穢毒,外開皮毛腠理,黃酒助其通達表裏,針對霍亂內外邪交爭之病機。
  • 簡效急救:霍亂發病急驟,此方簡便峻烈,符合古代對急症「單捷效速」的用藥思路。

三、臨床推論與潛在應用

此方雖簡,然其組方思路可溯及古代「以毒攻毒」之理念,尤其適用於:

  • 寒濕型霍亂:吐瀉清水、腹冷脈沉,屬陰證者。
  • 時疫初起:兼見惡寒發熱、體表鬱閉無汗者,借汗法截斷病勢。

潛在限制:若屬熱毒熾盛之陽證霍亂(如吐瀉臭穢、高熱煩渴),單用此方恐辛溫助熱,需配合清熱解毒之品。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未涉及現代藥理或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大蒜1升(搗),黃酒4升。
煮1升,服之。須臾汗出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臭靈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疥癬肺炎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臭靈丹,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大蒜1升(搗),黃酒4升。 主治:破傷風,及金瘡、跌打。

臭靈丹,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硫黃末1兩,油核桃1兩,水銀1錢,生豬脂油1兩。 主治:潤燥殺蟲。主治:疥瘡,酒皶,頑癬,潰瘍。

臭靈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人參3錢4分,麝香6錢4分,梅片6錢7分,朱砂3錢4分,蟾酥7分,京墨7分,明雄6錢,鴨蛋1個(曬臭)。 主治:祛瘟疫,散熱解毒。主治:霍亂時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