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五毒丹

奪命五毒丹

DUO MING WU D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1%
肝經 17%
脾經 13%
肺經 13%
腎經 8%
胃經 6%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五毒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複雜且強調解毒療效。牛黃作為該方的重要成分,其選用蘊含深意。根據中醫理論,牛黃味苦性寒,歸心、肝經,擅長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在奪命五毒丹中,牛黃主要針對熱毒所致之神昏、抽搐等症狀,發揮其卓越的清熱解毒功效。此外,牛黃還能開竅醒腦,對於因熱毒內閉導致的意識障礙有獨特療效。因此,在組方時,將牛黃與其他解毒、祛風、活血藥物相配伍,旨在增強整體方劑的解毒力與救急療效,使之成為應對急性中毒、熱病危象的有力武器。牛黃在奪命五毒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以及對藥物性味歸經的深刻理解。

奪命五毒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調和和提升藥效的作用。硃砂的主要成分是 sulfide,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安神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硃砂被認為可以壓制陰邪、解毒消炎,對於一些毒症或邪氣入侵的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奪命五毒丹主要用於治療五毒病,如蛇蟲咬傷、毒蛇咬傷等急性損傷,硃砂在方劑中可以增強解毒和療傷的能力,加速身體的恢復過程。值得一提的是,硃砂在用量控制上需謹慎,因過量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在使用這類方劑時,應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與療效的平衡。綜上所述,硃砂在奪命五毒丹中的配伍作用,體現了中醫藥對於解毒療法的獨特理解和運用。

「奪命五毒丹」中的雄黃,其加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殺毒: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毒性,可驅殺蟲毒,尤其對蛇蟲鼠蟻等毒物有較佳的效果。在古代,人們認為五毒丹能治癒由蛇、蠍、蜈蚣、蟾蜍、蜘蛛等五毒所引起的疾病,而雄黃作為主要成分,可起到驅毒殺蟲的作用。
  2. 辟邪解毒: 古代人迷信,認為雄黃具有辟邪解毒的功效,能驅散瘟疫、避除鬼魅。因此,在一些民間傳說中,雄黃被認為是驅邪的良藥,加入五毒丹中,也意在增強其辟邪解毒的作用。

奪命五毒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解毒和治療各種毒性疾病。其中,冰片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冰片,學名為薄荷腦,具有清涼、芳香的特性,能夠有效地疏通經絡、消炎止痛,並且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在奪命五毒丹中,冰片的主要貢獻是其抗炎和解毒的功能。它能夠提升方劑的整體效力,幫助其他成分更好地發揮療效。此外,冰片的氣味清新,有助於改善方劑的口感和易服用性,尤其對於需要長期服用的人羣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冰片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奪命五毒丹的療效,還提升了患者的服用體驗,使其在中藥方劑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奪命五毒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包含蟾酥,這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強大的藥理作用。蟾酥是取自蟾蜍分泌的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蟾酥被認為可以疏通經絡、祛邪散瘀,適用於各種毒邪侵襲所引起的症狀,如炎症、腫瘤等。

此外,蟾酥還含有多種生物鹼和酶類成分,這些成分能夠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在奪命五毒丹中,蟾酥的加入不僅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更有效的調理和治療。這樣的組合使得奪命五毒丹在中醫臨牀上擁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命五毒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痘黑陷倒靥」,即痘瘡(天花)病程中,毒邪內陷、氣血壅滯所致的危重症候。其特徵為痘疹色黑、塌陷不起,甚者膿血枯涸,乃毒盛正虛、生機欲絕之象。方名「奪命五毒」,意在以其峻猛之性,攻毒逐邪,力挽危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析

    • 牛黃:苦涼,入心肝經,清熱解毒、開竅豁痰,為解熱毒、醒神之要藥,尤擅治熱毒壅盛。
    • 朱砂:甘微寒,重鎮安神、清心解毒,兼能辟穢,可定驚悸、解痘毒。
    • 雄黃:辛溫有毒,燥濕殺蟲、辟穢解毒,古多用於癰疽疔瘡,此處借其攻毒之力。
    • 冰片:辛香走竄,通竅散鬱、清熱止痛,助藥透達,開痘毒壅塞。
    • 蟾酥:辛溫有毒,解毒消腫、強心開竅,善治惡瘡疔毒,其性峻烈,可振奮陽氣。
    • 小豬尾血:血肉有情之品,古人認為可引藥達表,活血透疹,助痘瘡外發。
  2. 配伍邏輯

    • 「五毒」協同:方中牛黃、朱砂、雄黃、蟾酥、冰片皆具毒性,然「以毒攻毒」為其核心。痘毒深陷血分,非峻烈之品不能透發。諸藥合用,清熱解毒、辟穢開竅、活血通絡兼備。
    • 開透與固護並行:冰片、蟾酥辛香走竄,開鬱透邪;朱砂、牛黃清心安神,防毒陷心包;雄黃燥濕辟穢,切中痘毒穢濁特性。
    • 血肉佐引:小豬尾血為引,既活血通絡,又助藥力外達肌表,促痘疹透發轉紅。
  3. 治療原理

    • 透毒外達:痘黑陷乃毒鬱血分、氣血凝滯,此方藉猛藥開泄,使毒從血分外透,逆轉「倒靨」之勢。
    • 振奮生機:蟾酥強心、冰片通竅,可激發臟腑氣機,助正氣驅毒;朱砂、牛黃護心防內陷,為「奪命」關鍵。
    • 從「色變」論治:痘色黑屬血瘀熱極,方中活血(豬尾血)、涼血(牛黃)、散瘀(蟾酥)並用,使瘀熱得解,轉為「紅活」佳兆。

三、總結
此方為古代治痘險證之峻劑,全方以毒攻毒、藥簡力猛,針對毒壅血瘀、正氣欲脫之危候,透過開竅、解毒、活血、透疹多重作用,急挽生機。其組方思維體現「急證用猛藥」之傳統智慧,然須精準辨證,非通瘀達邪者不可輕投。

傳統服藥法


牛黃2分,朱砂1錢,雄黃3分,冰片2分,蟾酥少許。上為末,用小豬尾血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即時紅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五毒丹,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四。 組成:牛黃2分,朱砂1錢,雄黃3分,冰片2分,蟾酥少許。 主治:痘黑陷倒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