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靈丹

紅靈丹

HONG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6%
心經 11%
脾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8%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靈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具有明顯的解毒、消腫、抗炎等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雄黃常用於熱毒阻滯、風濕型疾病的治療。由於其特殊的藥理作用,雄黃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驅邪止痛,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元素,其使用必須謹慎,通常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可能的毒副作用。因此,紅靈丹在組方時,將雄黃納入其中,主要是基於其在臨牀上對熱毒性疾病的療效,但同時也需考慮安全性的問題。使用時需遵循適量及正確的用法,以確保療效而不影響健康。

紅靈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其組成中包含硃砂(又稱硃砂),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硃砂具備安神鎮靜的效果,能有效地緩解由於內火過旺所引起的焦躁不安、失眠等症狀。這使得紅靈丹在治療這類症狀時,能更好地發揮療效。

其次,硃砂的化學成分中含有汞,儘管過量使用會有毒性,但在適當的劑量下,它能夠引導人體排出內部的熱毒,促進身體的自我調節。這對於清熱解毒的功效尤為重要。

最後,根據古代中醫理論,硃砂和其他藥材的搭配,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具協同作用,提升患者的恢復速度。因此,硃砂成為紅靈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時必須遵循醫師的指示,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紅靈丹方劑中加入礞石,主要是為了其以下作用:

  1. 清熱瀉火:礞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紅靈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而礞石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降低血熱,緩解症狀。
  2. 止血生肌:礞石還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以幫助紅靈丹更有效地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等疾病。

綜上所述,礞石在紅靈丹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瀉火、止血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紅靈丹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紅靈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燥便祕等症,芒硝可清熱解毒,通利腸道,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可引藥下行,加強其他藥物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紅靈丹中其他藥物多偏於清熱解毒,芒硝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下行,增強其療效。

「紅靈丹」方劑中含有硼砂,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炎症。
  2. 消腫止痛: 硼砂亦可消腫止痛,對於外傷、燙傷、濕疹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硼砂存在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且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或外用。

紅靈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通開,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具有開竅醒神、豁痰開竅的功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痰迷心竅等症狀,能起到迅速改善的作用。

2. 活血止痛: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紅靈丹中加入麝香,既能開竅醒神,又能活血止痛,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靈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廣泛,涵蓋外感、內傷、急症及外科諸疾,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外感時邪:如感冒傷風、傷寒傷暑、時症瘟疫,顯示其具解表透邪、辟穢化濁之效。
  2. 急症救逆:痧脹、中惡中毒、霍亂吐瀉,反映其能通竅醒神、解毒止嘔。
  3. 氣血鬱滯:心疼腹痛、月經不調,通過活血行氣以止痛調經。
  4. 痰熱壅阻:哮喘痰嗽、痰核痰疱,善於消堅化痰、降氣平喘。
  5. 外科癰毒:癰疽疔毒、蜂螫蟲咬,以解毒消腫、化瘀散結見長。
  6. 小兒疾患:急驚風、五疳積滯,兼具息風鎮驚、消積導滯之功。

此方劑既可外敷,亦可能內服(古法常見),體現「內外兼治」思路,尤重於「通竅活血、化痰解毒」三大核心。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解毒辟穢為君

  • 雄黃(辛溫有毒)、朱砂(甘微寒):祛痰解毒、鎮驚安神,針對瘟疫、蟲毒、癰瘡。
  • 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貫穿全方引藥透達,急救中惡痧脹。

2. 活血消痰為臣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止痛生肌,主治氣血鬱滯之痛證與瘡瘍。
  • 青礞石(墜痰下氣)、煅月石(硼砂,清熱化痰):化解頑痰老痰,針對哮喘、痰核。

3. 清熱散結為佐使

  • 火消(硝石,苦寒):攻積瀉熱,與雄黃協力消癰腫、破積滯。
  • 三梅(疑為「冰片」別稱):辛涼通竅,增強麝香透達之力,並清熱止痛。

配伍特點

  • 辛香與礦石並用:麝香、冰片之走竅,配雄黃、朱砂之沉降,形成「上透下泄」之勢。
  • 動靜相兼:乳沒活血行氣(動),礞石、月石化痰固結(靜),共調氣血痰瘀。
  • 外用內治合一:外敷可藉藥性穿透膚表,內服(若古法允許)則直攻病所,尤擅「痰瘀互結」之證。

潛在治療機轉

  • 抗炎鎮痛:乳沒、雄黃抑制局部炎症,緩解瘡瘍疼痛。
  • 神經調節:麝香、冰片興奮中樞,改善昏厥驚厥。
  • 化痰抑菌:硼砂、礞石溶解痰液,雄黃、朱砂對病原微生物具抑制作用。

此方結構嚴謹,以「開竅活血、滌痰解毒」為軸心,針對「痰、瘀、毒」交織之病機,展現中醫「異病同治」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雄黃6錢,乳香6錢,煅月石1兩,青礞石3錢,沒藥6錢,三梅3錢,火消6錢,朱砂2兩,麝香1錢。
活血止痛,消堅化痰。
除三梅、麝香外,共研細末,最後加三梅及麝香,瓶裝封固不出氣,備用。
將藥粉撒於一切膏藥或藥膏上,再敷貼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靈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頸間生瘡感冒牙齦腫脹痛腹痛氣喘月經不調肺炎胰臟炎霍亂小兒驚巒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痛上吐下瀉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紅靈丹,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雄黃6錢,乳香6錢,煅月石1兩,青礞石3錢,沒藥6錢,三梅3錢,火消6錢,朱砂2兩,麝香1錢。 主治:活血止痛,消堅化痰。主治:一切癰疽未潰者。

紅靈丹, 出處:《齊氏醫案》卷六。 組成:明雄6錢,朱砂6錢,礞石6錢,火消6錢,月石6錢,麝香2分,洋片2分,佛金40張。 主治:感冒傷風,傷寒傷暑,痧脹,中惡中毒,心疼腹痛,哮喘痰嗽,牙痛,小兒急驚,五疳諸積,食傷飽脹,霍亂吐瀉,時症瘟疫,癰疽疔毒瘡癤,痰核痰皰,蜂螫蟲咬,婦女月經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