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餘糧湯

YU YU L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孕集》卷下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肺經 22%
胃經 13%
心經 8%
大腸經 7%
腎經 6%
肝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禹餘糧湯的組成中,包含「禹餘糧」,這是因為:

  1. 藥名取自典故: 「禹餘糧」出自《神農本草經》,為一種草藥,相傳為大禹治水時遺留的糧食,因其具有滋補、固本、生津等功效,故以此命名,符合中醫藥「以形補形,以類取類」的理論。
  2. 藥性相合: 「禹餘糧」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養血止血的功效。禹餘糧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芪、黨參、白朮等,也多具有益氣補脾、固本培元的作用,與「禹餘糧」藥性相合,協同增效。

禹餘糧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禹餘糧湯主治脾胃虛弱、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泄瀉、浮腫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促進水濕代謝,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
  2. 配伍增效: 白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豬苓等配合,共同起到健脾利濕、滲濕化痰的效果,提升整體療效。例如,白朮與茯苓共同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增強了禹餘糧湯的整體功效。

禹餘糧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禹餘糧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洩瀉等症。乾薑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上述症狀。
  2. 助脾運化:乾薑辛溫,可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禹餘糧湯中加入乾薑,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禹餘糧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禹餘糧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黨參性味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之功效,可補益脾胃之氣,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狀。
  2. 益氣扶正: 禹餘糧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共同作用於脾胃,以達到益氣扶正的效果。黨參作為補氣藥,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禹餘糧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禹餘糧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水腫、食慾不振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恢復正常排泄,消除水腫。
  2. 利水滲濕: 禹餘糧湯中含有大量利水滲濕藥物,如澤瀉、豬苓等,茯苓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促進水液代謝,使水濕之邪排出體外,達到祛濕止瀉之功效。

禹餘糧湯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以陳皮配伍其他藥物,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幫助消化,消除因脾胃氣滯、濕痰阻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嘔吐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陳皮味辛,可調和藥性,避免方中其他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效更為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總而言之,陳皮在禹餘糧湯中起着理氣健脾、調和藥性的作用,使方劑更具療效。

禹餘糧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行氣: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禹餘糧湯以補氣養血為主,但同時也需兼顧氣血運行,川芎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瘀滯,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疏散風寒: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作用,對於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禹餘糧湯中也含有其他具有疏散風寒作用的藥材,例如羌活、防風等,川芎的加入可增強其疏散風寒的作用。

總而言之,川芎在禹餘糧湯中扮演着活血行氣、疏散風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禹餘糧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積之效。方中因病機多為氣滯血瘀,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2. 調和脾胃: 本方治脾胃氣滯,木香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協調脾胃功能,消除食積,改善消化不良。

因此,木香在禹餘糧湯中發揮理氣止痛、調和脾胃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

禹餘糧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禹餘糧湯由多味藥材組成,其中部分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藥傷脾胃,同時亦能引導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二、甘草為君藥: 甘草性甘平,具有解毒、調和、緩急止痛等功效,在方劑中起着調和諸藥、輔助藥效的作用,能使藥效更協調、更有效,如同君主統領臣下,協調各方力量。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禹餘糧湯」,主要成分是:禹餘糧,白朮,乾薑,黨參,茯苓,陳皮,川芎,木香,甘草。

禹餘糧湯為一中醫方劑,主治功效為產後嚴重腹瀉。

以下為禹餘糧湯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陳皮:性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黨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性味辛、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木香:性味辛、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禹餘糧湯」,主要成分是:禹餘糧,白朮,乾薑,黨參,茯苓,陳皮,川芎,木香,甘草,主治功效是產後嚴重腹瀉。

傳統服藥法


禹餘糧5錢,白朮2錢,乾薑2錢,黨參1兩,茯苓3錢,陳皮1錢,川芎藭1錢,炙甘草1錢,木香1錢。
分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內熱熾盛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女性不孕症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胃下垂噯氣手腳冰冷口乾口渴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禹餘糧湯, 出處:《産孕集》卷下。 組成:禹餘糧5錢,白朮2錢,乾薑2錢,黨參1兩,茯苓3錢,陳皮1錢,川川芎1錢,炙甘草1錢,木香1錢。 主治:産後泄痢甚者。

禹餘糧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禹餘糧(煅,醋淬)2兩,大麻仁2兩,乾薑(炮)1兩,黃連(去須)半兩,白朮1兩,棗10枚(焙,取肉),桑根白皮(銼)2兩。 主治:喉痹,若胃中虛,有饑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泄註,腹脹喜噫,食則欲嘔,泄癖溏下,口乾,四肢重,好怒,不欲聞人聲,診其脈,右手關上陰陽俱虛者,脾胃虛也。

禹餘糧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禹餘糧(煅,淬7遍)1兩,白僵蠶(去黑者,微炒)1兩,烏賊魚骨(去甲皮)1兩,龍骨(碎,研)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竈下黃土(無灰者)半兩,石韋(去毛)半兩,乾薑(炮)半兩,滑石(研)半兩,赤芍藥半兩,半夏(漿水浸1宿,生絹袋子揉洗去滑,切開,生薑汁炒黃)半兩,代赭(丁頭者,研)半兩。 主治:婦人胞胎寒冷,絕産無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