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二桂枝一湯

CHAI HU ER GUI ZHI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吳鞠通醫案》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3%
膽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心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二桂枝一湯」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柴胡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方劑中使用柴胡,旨在疏解肝氣鬱結,解除表寒內熱,調和營衛,達到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發熱惡寒等症狀的目的。
  2. 配合桂枝,增強功效:柴胡與桂枝相配,一辛一苦,相輔相成。桂枝溫通經脈,發汗解表,與柴胡的疏肝解鬱功效相得益彰,共同促進表裏寒熱的緩解,達到治療效果。

柴胡二桂枝一湯為一方結合了多種中藥材的複方,此方強調的是調和肝膽、解表散寒的功效。在該方的組成中,包含青蒿這一味藥材。青蒿味苦性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退虛熱、截瘧等作用。從中醫理論來看,青蒿能夠清肝膽之熱,對於因肝膽濕熱所導致的各種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在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加入青蒿,主要目的在於增強其清熱散結、疏肝解鬱的作用。一方面,青蒿可以輔助柴胡疏肝解鬱,增強方中的解表散寒之力;另一方面,由於青蒿本身具有良好的清熱功效,能夠幫助改善因外感風寒或內生濕熱而引起的頭痛、發熱等症狀。因此,青蒿在該方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還能兼顧到患者體內的寒熱平衡,是一味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陽解表,調和營衛: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解肌發表的作用,能溫煦陽氣,驅散外寒,使營衛之氣調和。柴胡疏肝解鬱,與桂枝相配,能更好地疏散風邪,解表止痛。
  2. 調和脾胃,益氣扶正:桂枝亦能溫通脾胃,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流通,補益正氣。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風邪入侵,桂枝可起到溫補脾胃,提升抗病能力的作用。

柴胡二桂枝一湯為一經典的中醫處方,其組成原則上應源自《傷寒論》或《金匱要略》中的基礎方劑進行加減變化。根據提問內容,該處方名稱顯示柴胡和桂枝為主要藥物,比例為二比一,但具體配方需根據實際臨床應用而定。若此方加入藿香,則考慮到藿香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有濕滯所導致的症狀,如頭痛、胸悶、噁心等。

在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加入藿香,可能是為了增強調和肝脾、解表祛濕的作用。柴胡與桂枝本來就有疏肝解郁、調和營衛之效,配合藿香後,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濕阻所致的疾病更具療效。此外,藿香還能提升整體方劑對暑濕季節病證的適應性,使該方更適合用於夏季或潮濕環境下出現的感冒、胃腸不適等問題。總體而言,加入藿香可使該方劑的治療範圍更加廣泛,並能更好地針對特定病機進行治療。

柴胡二桂枝一湯中添加生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緩解柴胡之寒性: 柴胡性寒,容易造成寒邪內襲,而生薑性溫,可中和柴胡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於強烈,減輕對胃腸的刺激,有助於藥物更溫和地發揮療效。
  2. 增強桂枝的溫陽作用: 桂枝性溫,與生薑搭配,可增強其溫陽散寒、解表發汗的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寒邪,促進體表汗液排出,達到解表止痛的效果。

生薑的加入,使柴胡二桂枝一湯的藥性更加溫和,更適合治療寒邪引起的疾病,也能提升藥效的發揮。

柴胡二桂枝一湯為一方結合了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兩方之精華,用於治療外感病中的某些特殊症狀。其組成包括黃芩、人參、薑半夏、大棗、甘草、生薑、柴胡、桂枝等。其中,半夏(薑半夏)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療效。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半夏性溫味辛,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對於治療胸脹滿悶、噁心嘔吐等症狀效果顯著。在本方中,半夏與柴胡相輔相成,柴胡疏肝解鬱,半夏則助其化痰降逆,共同調理氣機,使氣血得以順暢。此外,半夏還可配合其他藥材,如生薑,增強溫胃和中的作用,對於改善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消化系統不適有良好的輔助療效。總體而言,半夏在此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針對不同症狀進行綜合調理,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加入橘皮,是為了緩解柴胡、桂枝等藥性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的功效。柴胡、桂枝等藥性偏於溫燥,易導致氣機鬱滯,胸悶不舒。橘皮加入方中,可以疏肝理氣,化解藥性中的燥熱,使氣血流通,減輕胸悶腹脹的症狀,從而達到藥效的協調和增效。

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柴胡、桂枝皆屬辛溫之品,容易燥烈,大棗性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解毒止渴之效,可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效更溫和。

二、益氣健脾: 大棗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柴胡二桂枝一湯主治少陽病,症狀常伴有氣虛乏力,大棗可補氣養血,增強患者體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柴胡二桂枝一湯為一方劑名,此方由《傷寒論》中的經典方劑小柴胡湯變化而來,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病證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狀。在柴胡二桂枝一湯的組成中,包含了黃芩這一味藥材,其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本方中加入黃芩,能夠起到清解少陽之邪熱的作用,與柴胡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肝膽氣機,達到疏肝解鬱的效果。其次,黃芩還能和胃降逆,對於因肝膽不和所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黃芩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有助於提高人體對外感疾病的抵抗力,從而加快康復過程。

總體來說,黃芩在柴胡二桂枝一湯中的應用,既考慮了其對症治療的需求,也兼顧了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目的,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成分。

柴胡二桂枝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柴胡辛散,桂枝溫通,性皆偏燥,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味平,能緩解柴胡、桂枝的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益氣和中,有助於提升藥效。同時,甘草能解藥毒,降低柴胡、桂枝的毒性,確保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柴胡二桂枝一湯 方劑組成

  •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退熱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

  • 青蒿: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退虛熱、止咳化痰、抗瘧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 藿香:性微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芳香化濕、健脾止瀉、理氣和中、止嘔等功效。

  • 生薑:性溫,味辛,歸脾、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健脾止瀉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苦,歸脾、肺、胃經,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橘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利尿等功效。

  • 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安神養血等功效。

  •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甘草:性甘,味甜,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主治功效

本方主治心腹疼痛畏寒,小便短澀,四肢厥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臨牀應用

本方可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嘔吐、感冒、發燒、頭痛、咳嗽、氣喘、風寒濕痹等症。

方劑特色

本方組成複雜,藥效顯著,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總結

柴胡二桂枝一湯 方劑組成複雜,藥效顯著,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廣泛應用於臨牀治療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嘔吐、感冒、發燒、頭痛、咳嗽、氣喘、風寒濕痹等症。

傳統服藥法


柴胡6錢,焦白芍2錢,青蒿2錢,桂枝3錢,藿香梗3錢,生薑3錢,半夏6錢,廣橘皮3錢,大棗(去核)2枚,黃芩2錢,炙甘草1錢。
煮3杯,分3次服。
泄瀉 丙寅六月初六日,某,其人本有飲咳,又加內暑外涼,在經之邪傾瘧而未成,在腑之邪泄瀉未止,恐成滯下,急以提邪外出為要;按六脈俱弦之泄瀉,古謂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湯為主方,況加之寒熱往來乎?六脈俱弦,故謂脈雙弦者寒也,指中焦虛寒而言,豈補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現在寒水客氣燥金司天,而又大暑節氣,與柴胡二桂枝一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中焦虛寒泄瀉,六脈俱弦。若脾胃虛寒,泄瀉清稀,可加白朮、茯苓健脾益氣;若寒濕重,泄瀉黏稠,可加蒼朮、厚朴燥濕化痰;若兼有嘔吐,可加香附、砂仁理氣和胃。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二桂枝一湯, 出處:《吳鞠通醫案》。 組成:柴胡6錢,焦白芍2錢,青蒿2錢,桂枝3錢,藿香梗3錢,生薑3錢,半夏6錢,廣橘皮3錢,大棗(去核)2枚,黃芩2錢,炙甘草1錢。 主治:中焦虛寒泄瀉,六脈俱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