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二桂枝一湯

CHAI HU ER GUI ZHI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吳鞠通醫案》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3%
膽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心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柴胡二桂枝一湯 方劑組成

  •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退熱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

  • 青蒿: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退虛熱、止咳化痰、抗瘧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 藿香:性微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芳香化濕、健脾止瀉、理氣和中、止嘔等功效。

  • 生薑:性溫,味辛,歸脾、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健脾止瀉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苦,歸脾、肺、胃經,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橘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利尿等功效。

  • 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安神養血等功效。

  •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甘草:性甘,味甜,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主治功效

本方主治心腹疼痛畏寒,小便短澀,四肢厥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臨牀應用

本方可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嘔吐、感冒、發燒、頭痛、咳嗽、氣喘、風寒濕痹等症。

方劑特色

本方組成複雜,藥效顯著,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總結

柴胡二桂枝一湯 方劑組成複雜,藥效顯著,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廣泛應用於臨牀治療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嘔吐、感冒、發燒、頭痛、咳嗽、氣喘、風寒濕痹等症。

傳統服藥法


柴胡6錢,焦白芍2錢,青蒿2錢,桂枝3錢,藿香梗3錢,生薑3錢,半夏6錢,廣橘皮3錢,大棗(去核)2枚,黃芩2錢,炙甘草1錢。
煮3杯,分3次服。
泄瀉 丙寅六月初六日,某,其人本有飲咳,又加內暑外涼,在經之邪傾瘧而未成,在腑之邪泄瀉未止,恐成滯下,急以提邪外出為要;按六脈俱弦之泄瀉,古謂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湯為主方,況加之寒熱往來乎?六脈俱弦,故謂脈雙弦者寒也,指中焦虛寒而言,豈補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現在寒水客氣燥金司天,而又大暑節氣,與柴胡二桂枝一湯。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柴胡、青蒿、桂枝辛溫解表,散寒止瀉為主藥。柴胡辛散苦泄,能解表散寒,和中止瀉;青蒿苦寒,能清熱解表,和中止瀉;桂枝辛溫,能解表散寒,和中止瀉。三藥合用,共奏解表散寒,和中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中焦虛寒泄瀉,六脈俱弦。若脾胃虛寒,泄瀉清稀,可加白朮、茯苓健脾益氣;若寒濕重,泄瀉黏稠,可加蒼朮、厚朴燥濕化痰;若兼有嘔吐,可加香附、砂仁理氣和胃。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二桂枝一湯, 出處:《吳鞠通醫案》。 組成:柴胡6錢,焦白芍2錢,青蒿2錢,桂枝3錢,藿香梗3錢,生薑3錢,半夏6錢,廣橘皮3錢,大棗(去核)2枚,黃芩2錢,炙甘草1錢。 主治:中焦虛寒泄瀉,六脈俱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