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粥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功效相近,互補增效:人參與黨參皆屬補氣藥,但人參偏於大補元氣,性溫燥;黨參則補氣養血,性平和。將兩者搭配,可取長補短,既能補益元氣,又能滋養氣血,相輔相成,增強補益效果。
- 價格差異,降低成本:人參價格昂貴,而黨參價格相對低廉。加入黨參可降低藥材成本,使藥方更具經濟效益,同時也能達到類似的補益功效,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
人參粥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人參補氣益血,茯苓健脾利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血不足、水濕停滯等症狀,適合脾虛氣弱、面色蒼白、四肢乏力、水腫等患者。
- 調和藥性,緩解燥熱:人參性溫,容易燥熱,茯苓性平,能緩解人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適合體質偏燥熱者服用,避免藥物過於溫燥,引發口乾舌燥、便祕等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在治療各種疾病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參粥」是一款專門針對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問題的中藥粥,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黨參和茯苓,這兩種中藥材以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共同作用於脾胃,從而達到補中益氣、健脾胃的目的。本文將對「人參粥」的主要成分進行詳細介紹,並探討其對脾胃虛弱的治療效果。
黨參,作為「人參粥」的關鍵成分之一,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黨參能夠增強脾肺的功能,改善氣虛狀態,使臟腑得以正常運作。對於胃黏膜,黨參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有效預防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此外,黨參的生津止渴作用可以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同時它還具有補血和安神的功效,適合於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茯苓作為另一個主要成分,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它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多種功效。茯苓能夠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適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它的祛風除濕作用適合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的治療。對於孕婦,茯苓還有安胎的功效,能夠預防先兆流產等問題。此外,茯苓在健脾胃、補血、安神方面的功效,對於脾虛導致的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人參粥」通過黨參和茯苓這兩種藥材的共同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弱、飲食減少等問題。它不僅能夠改善氣血狀態,促進胃腸道功能,還能增強身體的整體抵抗力。這種中藥方劑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原則,也展示了中藥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的巨大潛力。
總結來說,「人參粥」作為一款針對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問題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黨參和茯苓各自擁有豐富的藥理作用,並在治療過程中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中益氣、健脾胃的治療效果。這不僅彰顯了中藥材在傳統醫學中的獨特價值,也提供了一種自然、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和維護脾胃健康。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粟米半合,麥門冬1兩(去心)。
上銼細。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諸藥至7分盞,去滓,下米作粥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粥, 出處:《喉證指南》卷四。 組成:潞黨3錢,白茯苓6錢。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短少。
人參粥,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粟米半合,麥門冬1兩(去心)。 主治:小兒冷傷脾胃,嘔逆及痢,驚癇。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人參(爲末)1合,防風(去叉,爲末)1分,磁石(搗碎,綿裹)2兩,豬腎(去筋膜,細切)1對。 主治:耳聾,耳虛鳴。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人參1兩(銼如粟,以水4升,煮至2升,去滓下米),粟米5合,薤白(切)1合,雞子(去黃)1枚。 主治:中偏風,冒悶煩躁,食飲不得。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人參(爲末)半兩,生薑(取汁)半兩。 主治:益元氣,補五臟,抗衰老。主治:反胃,吐酸水。年老體弱,五臟虛衰,久病羸瘦,勞傷虧損,食欲不振,慢性腹瀉,心慌氣短,失眠健忘,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的病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