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養血、提神醒腦的功效,常用於心悸、乏力等症狀。
- 白茯苓:可健脾益胃,利水滲溼,對於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有幫助。
- 粟米:富含纖維素及多種維生素,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慾並且提供能量。
- 麥門冬:具有潤肺、滋陰的作用,適合於乾咳或口渴的病症。
綜合而言,此粥品適合於氣虛、脾虛或是需要滋養身體的人羣,具有增強體力、改善消化及喉嚨潤澤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粟米半合,麥門冬1兩(去心)。
上銼細。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諸藥至7分盞,去滓,下米作粥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體質考量:這款粥適合虛弱或需要恢復體力的人,但若體熱或有上火現象的人不宜食用。
- 用量掌控:每次食用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掌控用量,不宜過量食用以防影響脾胃。
- 存放時間:若煮不完的粥,宜於冰箱冷藏,最多可保存2-3天,重新加熱後食用。
- 過敏反應:對任何成分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尤其是在初次嘗試時。
如有特殊健康狀況,建議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或中醫師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粥, 出處:《喉證指南》卷四。 組成:潞黨3錢,白茯苓6錢。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短少。
人參粥, 出處:《聖惠》卷九十七。 組成: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粟米半合,麥門冬1兩(去心)。 主治:小兒冷傷脾胃,嘔逆及痢,驚癇。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人參(爲末)1合,防風(去叉,爲末)1分,磁石(搗碎,綿裹)2兩,豬腎(去筋膜,細切)1對。 主治:耳聾,耳虛鳴。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人參1兩(銼如粟,以水4升,煮至2升,去滓下米),粟米5合,薤白(切)1合,雞子(去黃)1枚。 主治:中偏風,冒悶煩躁,食飲不得。
人參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人參(爲末)半兩,生薑(取汁)半兩。 主治:益元氣,補五臟,抗衰老。主治:反胃,吐酸水。年老體弱,五臟虛衰,久病羸瘦,勞傷虧損,食欲不振,慢性腹瀉,心慌氣短,失眠健忘,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的病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