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散

龍膽散

LONG D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9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2%
大腸經 11%
膽經 11%
心經 9%
脾經 9%
肺經 5%
膀胱經 5%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膽散中包含龍膽草,主要是因為龍膽草的藥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膽退黃的功效。

龍膽散的組成中,往往加入其他寒涼的藥材,例如黃芩、梔子、柴胡等,共同發揮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作用。龍膽草作為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改善濕熱導致的各種病症。

龍膽散中包含蘆薈,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解毒: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可清解肝膽濕熱,對於龍膽散治療的肝膽濕熱、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2. 通便潤腸:蘆薈能潤腸通便,對於龍膽散治療的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蘆薈在龍膽散中,能起到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龍膽散方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龍膽散主治肝膽濕熱、氣鬱化火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昏耳鳴等症,加入麝香有助於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龍膽散所治療的目赤腫痛、頭昏耳鳴等症,加入麝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龍膽散方中加入麝香,可以起到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作用,提高療效。

龍膽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龍膽散本身主治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淋痛、尿血等症,青黛的加入可輔助清熱解毒,改善熱毒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2. 涼血止血: 青黛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尿血、便血等症。龍膽散中常會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青黛的加入可以中和活血化瘀藥的燥熱,防止其耗傷陰血。

龍膽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效。龍膽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症,黃連可清解濕熱,並抑制細菌生長,達到消炎解毒的效果。
  2. 清熱利濕: 龍膽散中其他藥物如龍膽草、梔子、車前子等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黃連的加入可增強清熱利濕之力,進一步促進濕熱排出,使療效更顯著。

黃連在龍膽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清熱利濕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濕熱下注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膽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膽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乾疳證,其典型症狀包括:

  • 消瘦瘁弱:患兒形體瘦削,精神萎靡
  • 鼻癢:鼻腔乾燥發癢
  • 口瘡:口腔內生瘡潰瘍

此方針對小兒脾胃虛弱,積熱內生所致的疳積病症,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效。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1. 龍膽草(君藥)

    • 性味:苦寒
    • 功效:清泄肝膽實火,清除下焦濕熱
    • 在小兒疳證中的作用:清解脾胃積熱,改善口瘡;其苦味能刺激消化液分泌,間接改善食慾
  2. 防風(臣藥)

    • 性味:辛甘微溫
    •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 在小兒疳證中的作用:疏散外風,改善鼻癢;其升散之性可助龍膽草清熱之效上行頭面

配伍邏輯

  • 寒溫相制:龍膽草苦寒易傷脾陽,防風微溫可制其寒性,保護小兒稚陽之體
  • 清散並用:龍膽草清內熱,防風散外邪,內外兼治
  • 燥濕相濟:龍膽草燥濕瀉火,防風祛風勝濕,協同處理疳證之濕熱病機

治療原理

  1. 清熱除疳:針對疳積發熱病機,龍膽草清瀉肝胃積熱
  2. 祛風止癢:防風疏風解表,改善鼻部瘙癢症狀
  3. 燥濕斂瘡:二藥合用能燥濕解毒,促進口瘡癒合
  4. 調和脾胃:通過清熱祛濕間接恢復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此方藥簡力專,適合小兒稚嫩之體,體現了中醫「治疳必清熱,熱清疳自除」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防風各等分(曬乾)。
上為末。
每服1錢,臨臥溫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肺結核癲癇癲狂狂躁舌炎猩紅熱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黃熱病舌頭痛腹瀉全身性水腫身體消瘦夜間盜汗口乾口渴心情煩燥皮膚顏色發黃舌頭腫大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龍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二。 組成:龍膽、蘆薈、麝香、青黛(各别研)、黃連(去須)、羊子肝(切,焙)各等分。 主治:小兒乾疳,瘦瘁,鼻癢口瘡。

龍膽散, 出處:《聖惠》卷十一。 組成:龍膽半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知母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1分(生,銼),柴胡半兩(去苗)。 主治:傷寒心脾熱,唇乾舌腫,口內生瘡。

龍膽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龍膽半兩(去蘆頭),犀角屑1分,川升麻半兩,檳榔1分,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鱉甲1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小兒壯熱肚脹,不飲乳。

龍膽散,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龍膽3分(去蘆頭),葛根1兩(銼),桂心半兩,葳蕤3分,赤芍藥3分,黃耆3分(銼),石膏2兩,麻黃3分(去根節),大青3分,川升麻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 主治:熱病未得汗,體熱煩躁。

龍膽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龍膽(去蘆頭)1分,木香1分,熊膽(研入)1分,蝸牛(炒黃)1分,蘆薈(細研)1分,夜明砂(微炒)1分,地龍(微炒)1分,麝香(細研)1分,青黛半兩(細研),朱砂半兩,乾蟾頭1枚(炙令焦黃)。 主治:小兒一切疳,日漸黃瘦。

龍膽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龍膽1分(去蘆頭),鉤藤1分,柴胡1分(去苗),黃芩1分,桔梗1分(去蘆頭),赤芍藥1分,茯神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蜣螂2枚(去翅足,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人參1分(去蘆頭),當歸1分(銼,微炒)。 主治:小兒百病,變蒸,客忤,驚癇,壯熱不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