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火湯

QING WEI SAN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1%
大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方劑中常因濕熱內蘊、食積不消而導致胃火上炎,山楂可助消化,消解積滯,減輕胃腸負擔,從而達到清胃散火之效。
  2. 活血化瘀:山楂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因濕熱瘀阻導致的胃痛、口苦、便祕等症狀,輔助清熱解毒,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降火: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其善於燥溼化痰,降胃火,清熱解毒,對於熱邪壅滯胃腑,引起胃熱熾盛、口乾舌燥、煩躁易怒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胃腸氣滯,緩解胃脘脹痛、腹痛等症狀。對於因胃熱導致的胃氣上逆、噯氣泛酸等問題,厚朴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厚朴的加入不僅能清熱散火,更能兼顧行氣止痛,使清胃散火湯的功效更加全面。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性寒涼,能清降胃火,對於胃熱引起的口苦咽乾、牙齦腫痛、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解毒作用,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因此,在清胃散火湯中加入梔子,可有效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達到治療胃熱證的目的。

清胃散火湯中包含黃芩,是基於黃芩的藥性與方劑功效的契合。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此方以清胃散火為目的,主治胃熱熾盛、口苦咽乾、牙齦腫痛、便祕等症。黃芩的清熱瀉火功效可直接針對胃熱,並可通過清熱燥濕作用緩解口苦咽乾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胃散火、消炎止痛的療效。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清胃散火湯多用於治療胃熱蘊積、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症狀,陳皮可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並化解濕熱痰濁,使藥效更趨顯著。
  2.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胃腸的刺激。同時,陳皮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使清熱瀉火、消食化積的作用更為明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其清肺止咳、降火解毒的功效。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降火解毒的作用。清胃散火湯主要針對胃熱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祕等症,而枇杷葉能清肺熱,也能散熱解毒,有助於緩解胃熱,改善上述症狀。此外,枇杷葉還能潤肺止咳,對於伴隨有咳嗽的患者,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清胃散火湯中加入枇杷葉,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清熱解毒、散火止咳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養陰: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之效。清胃散火湯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因熱傷津而導致的陰虛,麥門冬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並滋養津液,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

2. 緩解心火:心火亢盛是常見的病理狀態,容易導致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麥門冬可滋養心陰,降心火,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平肝降火之功效。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當歸,看似與清熱解毒的方劑主旨不符,但實則蘊藏著巧妙的配伍理念。

首先,當歸味甘微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其溫和的性質可緩解清熱藥物對脾胃的寒性影響,避免傷及脾胃正氣。

其次,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傳輸,提高清熱解毒的療效。同時,當歸可緩解熱毒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因此,當歸在清胃散火湯中起著平衡寒熱、補益脾胃、促進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緩解熱毒攻伐肺胃之苦: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清熱涼血、緩解疼痛的作用。清胃散火湯主要用於治療胃熱、口乾、咽痛、牙齦腫痛等症,白芍能有效緩解熱毒對肺胃的攻伐,減輕患者的痛苦。
  2. 調和脾胃,避免寒涼之弊: 清胃散火湯以清熱解毒爲主,但其寒涼之性容易損傷脾胃。白芍具有養血柔肝、健脾和胃的功效,加入白芍可以有效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風、止痛止癢的功效。清胃散火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肺胃濕熱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防風能疏散風熱,使體表邪氣外解,並能促進體內熱毒的排泄,起到解表透疹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清胃散火湯中的其他藥材,如黃芩、梔子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防風則可以起到引導藥力向外,促進藥效發揮的作用。同時,防風也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正氣。

因此,清胃散火湯中加入防風,能夠有效地疏散風熱,解表透疹,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昇陽舉陷之效,可調理肝氣鬱結,緩解胸悶、脅痛等症狀。而胃火上炎常伴有肝氣鬱結,柴胡可疏肝理氣,使肝氣條達,從而達到和胃降逆之效。

二、協同清熱瀉火: 柴胡與其他清熱瀉火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降火的效果。例如,清胃散火湯中常配伍黃芩、梔子等清熱瀉火藥,柴胡可輔助清熱解毒,並通過疏肝解鬱,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

清胃散火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胃火旺盛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與清胃散火湯的清熱瀉火功效相輔相成。
  2. 解表透疹,升陽散寒: 葛根具解表透疹功效,對於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疹子,可以促進其發散,同時具有升陽散寒的作用,可緩解因胃火上炎引起的頭昏腦脹、四肢乏力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清胃散火湯

山楂

  • 消食化積
  • 理氣行氣
  • 活血化瘀
  • 降氣
  • 清熱利尿
  • 安神

厚朴

  • 溫裡溫中
  • 降氣
  • 健脾胃
  • 燥濕
  • 驅蟲殺蟲

梔子

  • 止血
  • 清熱解毒
  • 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
  • 清熱涼血
  • 清熱利尿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陳皮

  • 理氣行氣
  • 止咳化痰
  • 健脾胃
  • 消食化積
  • 燥濕
  • 活絡止痛

枇杷葉

  • 清肺熱
  • 化痰平喘
  • 止咳止嘔
  • 降氣喘
  • 止血
  • 補血養肝
  • 疏肝解鬱

麥門冬

  • 養陰生津
  • 潤肺清心
  • 益氣安神

當歸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止咳平喘

白芍

  • 平肝息風
  • 補血養肝
  • 健脾胃

防風

  • 散風邪
  • 解表發汗
  • 活血止痛
  • 祛風除濕
  • 解毒透疹

柴胡

  • 散風熱
  • 發汗解表
  • 止咳化痰
  • 平肝息風
  • 補陽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葛根

  • 散風熱
  • 發汗解表
  • 止血
  • 生津止渴
  • 解酒毒
  • 透疹
  • 止瀉
  • 清熱解毒

總結

清胃散火湯由山楂、厚朴、梔子、黃芩、陳皮、枇杷葉、麥門冬、當歸、白芍、防風、柴胡、葛根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氣喘、肺炎等,以及肝氣鬱滯、脾胃虛弱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清胃散火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組成:山楂、厚朴、山梔、黃芩、陳皮、枇杷葉、麥冬、當歸、白芍、防風、柴胡、乾葛。 主治:勞倦而感風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