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血消腫湯

SAN XUE X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肝經 17%
心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0%
腎經 6%
膽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消腫止痛。
  2. 通經絡,止痛消腫: 川芎能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並具有溫經散寒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腫痛,川芎可溫經散寒,促進血液流通,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散血消腫湯中加入川芎,能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補血潤燥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消腫的效果。
  2. 補血益氣,促進傷口癒合:當歸還具有補血益氣的作用,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或手術造成的損傷,當歸能幫助患者恢復體力,促進傷口修復。

散血消腫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消腫止痛: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痰止嘔、降逆止逆、散結消腫之效。對於因痰濕凝滯而引起的腫痛,半夏能有效散結消腫,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散血消腫湯中常包含一些寒涼之藥,例如蒲公英、丹參等,半夏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散血消腫湯中包含莪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莪朮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腫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2. 破血消癥,散結止痛:莪朮具備破血消癥的功效,能有效消散體內積聚的瘀血,並能化解腫塊,減輕疼痛。對於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疾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散血消腫湯中加入莪朮,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達到治療目的。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其一,散血消腫湯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人參具補氣活血之效,可助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其二,散血消腫湯中常配伍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這些藥物多偏寒性,易傷脾胃,人參可補脾益氣,中和寒性,避免藥性過寒傷正氣。

因此,人參在散血消腫湯中起到調和藥性、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的作用,而非單純的補氣。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散血消腫湯常用於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而砂仁的加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健脾和胃:砂仁還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散血消腫湯常會造成脾胃虛弱,影響藥物吸收,砂仁的加入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療效的發揮。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2.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木香能健脾和胃,消食止瀉,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散血消腫湯中加入木香,既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又能健脾和胃,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散血消腫湯中包含五靈脂,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為血竭的加工品,性溫,味甘,歸心、肝經。其主要成分為血竭素,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抗炎止痛等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症,能有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散血消腫湯中加入五靈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腫痛,肉桂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散血消腫湯中往往加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肉桂的溫陽作用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藥損傷正氣,同時也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肉桂在散血消腫湯中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促進腫痛的消退。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散血消腫湯通常由多種藥材組成,藥性偏寒涼或辛熱,容易造成藥性偏激,影響療效。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寒涼或燥熱,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 緩解毒性: 部分散血消腫湯的藥材具有一定毒性,例如蜈蚣、蠍子等。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保障患者安全。

因此,散血消腫湯中加入甘草,不僅能協調藥性,更能降低藥物毒性,提高藥效和安全性。

散血消腫湯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解鬱,散瘀消腫:紫蘇葉味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散瘀消腫之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痛,紫蘇葉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腫脹。
  2.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紫蘇葉亦能疏散風寒,止咳化痰。若腫痛伴有風寒外邪,紫蘇葉可驅散寒邪,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腫痛消散。

綜上所述,紫蘇葉在散血消腫湯中,可發揮行氣解鬱、散瘀消腫,以及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氣滯血瘀、風寒外邪所致的腫痛。

散血消腫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止血化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舒緩瘀血腫痛所帶來的疼痛。同時,白芍能收斂止血,有助於控制傷口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2. 調節氣血,促進循環: 白芍可調節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消腫。白芍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散血消腫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血消腫湯

散血消腫湯,由川芎、當歸、半夏、莪朮、人參、砂仁、木香、五靈脂、肉桂、甘草、紫蘇葉、白芍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治療血壓升高、煩躁不安、漱口後不吞下水、思維混亂、小便量少、大便呈黑色的症狀。

  1. 川芎
  • 性味辛溫,歸肝、脾、心經。
  •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 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1. 當歸
  • 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心悸、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1. 半夏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
  1. 莪朮
  • 性味辛溫,歸肝、脾、胃經。
  • 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症。
  1. 人參
  • 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
  • 補氣、益氣生津、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虛益氣。
  • 治療氣虛、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脾虛腹瀉、久瀉脫肛、崩漏帶下、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症。
  1. 砂仁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1. 木香
  • 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
  •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1. 五靈脂
  • 性味苦、辛,溫,主入肝、脾、腎經。
  • 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
  • 止血,適用於血瘀內阻、血不循經的出血證,如婦女血瘀崩漏等,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中藥材共同使用。
  1. 肉桂
  •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
  •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1.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1. 紫蘇葉
  • 性溫味辛,歸肺、脾經。
  • 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1. 白芍
  • 具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
  • 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散血消腫湯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治療血壓升高、煩躁不安、漱口後不吞下水、思維混亂、小便量少、大便呈黑色的症狀。藥方中各味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2分,當歸尾1錢,半夏1錢,莪朮7分,人參7分,砂仁7枚,木香5分,五靈脂5分,官桂5分,甘草4分,紫蘇3分,芍藥5分。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散血消腫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腹瀉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散血消腫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川芎1錢2分,當歸尾1錢,半夏1錢,莪朮7分,人參7分,砂仁7枚,木香5分,五靈脂5分,官桂5分,甘草4分,紫蘇3分,芍藥5分。 主治:血脹。煩躁,漱水不咽,神思迷忘,小便利,大便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