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溫脾散

REN CAN WEN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九八一引《方便集》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9%
胃經 12%
肝經 11%
心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溫脾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虛,導致各種病症。人參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虛弱症狀。
  2. 溫陽散寒: 人參溫脾散常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腹痛便溏等症。人參溫陽散寒,能改善脾胃虛寒,增強體質,緩解寒症。

人參溫脾散中包含茯苓,其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脾虛濕困是脾胃失調的常見病機,而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使脾胃運化恢復正常。
  2. 調和藥性: 人參溫脾散以溫陽健脾為主,但其中亦含有燥熱之品,如人參、附子等。茯苓性平,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趨平和,更適合脾虛濕困患者服用。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人參溫脾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白朮能補益脾氣,溫暖脾陽,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二、 配伍增效: 白朮與人參、茯苓等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白朮健脾燥濕,可增強人參補氣之力,並減少人參的滋膩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散寒,止瀉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散寒、止瀉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可起到溫中散寒、止瀉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人參溫脾散以人參為主,補氣益脾,但單用人參補氣力偏溫燥,加入肉荳蔻可以溫中散寒,並能協調人參的補氣作用,使之更能溫補脾胃,增強藥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氣滯、脘腹疼痛等症狀。人參溫脾散主治脾虛氣弱,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 木香還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食慾不振等。人參溫脾散中加入木香,有助於疏解肝鬱,促進脾胃氣機的正常運行,進一步提升療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提升免疫力。人參溫脾散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諸症,而黃耆的補氣作用可助脾胃運化,改善氣血不足,從而提高整體療效。
  2. 協同作用: 黃耆與人參同為補氣藥,但功效有所側重。人參偏於補益心脾,而黃耆則更擅長補氣固表。二者合用,可相互協同,發揮更佳的補氣作用,並加強溫脾散的整體功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寒、氣虛乏力等症狀。

「人參溫脾散」方劑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白附子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白附子能溫暖脾胃,驅寒止痛,配合人參溫補脾陽,達到溫脾散寒的效果。
  2. 化痰止咳: 白附子亦能化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寒、寒痰阻滯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白附子能溫化寒痰,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總之,白附子在「人參溫脾散」中發揮著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補脾陽、散寒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藿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和胃止嘔: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濕熱導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人參溫脾散用於脾胃虛寒,但虛寒兼有濕邪者,加入藿香可起到和胃止嘔,使脾胃更好地吸收藥效的作用。
  2. 理氣解表:藿香亦有疏散風寒、理氣解表之功,可助於人參溫脾散溫補脾陽,消除體內寒濕之氣,達到溫補脾陽、散寒解表的作用。

綜上所述,藿香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提高人參溫脾散的療效,使之更加適合於脾胃虛寒兼有濕邪的患者。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功效。脾胃氣滯,往往會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陳皮可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
  2. 燥濕化痰: 陳皮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脾虛濕困,易生痰濕,導致咳嗽痰多。陳皮可燥濕化痰,配合人參溫補脾氣,協同作用,改善脾虛痰濕的症狀。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白僵蠶,是取其清熱定驚、止痙之效。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能疏風止痙,清熱解毒,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驚癇、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白僵蠶與方中的人參、白術等溫補脾胃之藥材相配伍,可起到寒熱並用、標本兼顧的作用,既能清熱定驚,又能溫補脾胃,使藥效更加全面。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溫脾止瀉: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幫助溫暖脾胃,緩解因風寒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協同補氣健脾: 人參溫脾散以補氣健脾為主,而防風則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溫陽散寒,進一步增強人參補氣健脾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總體而言,防風在人參溫脾散中起到輔助作用,與人參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溫脾散寒、補氣健脾的功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羌活,是基於以下原因:

  1. 溫散寒邪: 羌活性溫,善於散寒解表,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有助於溫補脾陽,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
  2. 升舉陽氣: 羌活能升發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配合人參補氣健脾,共同提升脾胃功能,改善脾陽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

人參溫脾散方中加入冬瓜子,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消腫,健脾和胃: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人參溫脾散方以溫補脾陽為主,但若脾陽虛弱導致水濕停滯,則可加冬瓜子以利水消腫,防止溫補過度而助濕生痰。
  2. 清熱解毒,降火生津:冬瓜子亦有清熱解毒,降火生津之效。若患者伴有熱毒內蘊、口乾舌燥等症狀,則冬瓜子可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輔助作用,使溫補脾陽之效更加顯著。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滋陰潤燥之效。與人參、白術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固腎健脾:山藥還具有固腎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氣不足、脾虛濕困等問題,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疏通脾胃氣機,緩解因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升陽舉陷: 川芎辛散上行,能升散脾胃之氣,有助於脾胃陽氣的升發,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更能溫補脾陽,提升整體療效。

人參溫脾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人參溫脾散的主要功效為溫中健脾、化濕止瀉,而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可助於祛除脾胃濕邪,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溫陽散寒: 天南星性溫,可溫陽散寒,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脾胃虛寒,有溫煦脾胃、化解寒濕之效。

總之,人參溫脾散中加入天南星,是為了加強燥濕化痰、溫陽散寒的效果,更好地達到溫中健脾、化濕止瀉的功效。

人參溫脾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人參溫脾散中藥材性偏溫燥,甘草可緩解溫燥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2. 增強脾胃功能: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協同其他藥材一起,更有效地溫補脾陽,改善脾胃虛寒症狀。

主治功效


《人參溫脾散》:調理小兒慢脾風的方劑

《人參溫脾散》是中醫用於治療小兒慢脾風的一種方劑,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化痰止咳、澀精止遺等功效。方中組成包括:人參、茯苓、白朮、肉荳蔻、木香、黃耆、白附子、藿香、陳皮、白僵蠶、防風、羌活、冬瓜子、山藥、川芎、天南星、甘草。

1. 人參:

性味甘、微苦,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益氣益血、健脾益肺、寧心益智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食慾不振、咳嗽氣喘、心悸失眠等症。

2. 茯苓:

性味甘、淡,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心悸失眠等症。

3. 白朮:

性味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表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水腫、自汗等症。

4. 肉荳蔻: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止瀉、止嘔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瀉、腹痛、泄瀉等症。

5. 木香:

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食積等症。

6. 黃耆:

性味甘、微苦,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尿消腫等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盜汗、水腫、尿少等症。

7. 白附子:

性味辛、溫。歸心、腎經。具有溫陽化痰、祛風除濕、鎮咳平喘等功效。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風濕痹痛等症。

8. 藿香:

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解暑闢穢、理氣和中、止瀉止嘔等功效。用於治療暑濕感冒、泄瀉嘔吐、食積腹脹、水腫等症。

9. 陳皮:

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泄瀉、咳嗽氣喘等症。

10. 白僵蠶:

性味辛、寒。歸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眩暈頭痛、風濕痹痛、咳嗽氣喘等症。

11. 防風:

性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惡寒發熱、風濕痹痛、水腫等症。

12. 羌活:

性味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痹痛、中風偏癱、跌打損傷等症。

13. 冬瓜子:

性味甘、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化痰止咳等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水腫等症。

14. 山藥:

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益肺養陰、固腎益精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肺虛咳嗽、腎虛腰痛等症。

15. 川芎:

性味辛、溫。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解熱鎮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症。

16. 天南星: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定驚搐等功效。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風濕痹痛、驚厥癲癇等症。

17.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緩急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腹痛泄瀉、心悸怔忡等症。

總結:

《人參溫脾散》是中醫用於治療小兒慢脾風的一種方劑,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化痰止咳、澀精止遺等功效。方中組成包括:人參、茯苓、白朮、肉荳蔻、木香、黃耆、白附子、藿香、陳皮、白僵蠶、防風、羌活、冬瓜子、山藥、川芎、天南星、甘草。該方劑在臨牀上廣泛應用,對小兒慢脾風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白朮(炮)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木香半兩,黃耆(銼)半兩,白附子半兩,藿香半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乾)半兩,白僵蠶(直者佳)半兩,防風半兩,羌活半兩,冬瓜子仁(微炒,取仁)半兩,山藥半兩,芎窮半兩,北南星半兩(每個破作4分,同醋塗黃土煮,內1點黃豆大白為度,洗去泥用),甘草1錢(炙微赤)。
溫調脾胃。
上為細末。
三歲兒每用1錢,水1盞,加生薑3片,淮棗1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溫脾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八一引《方便集》。 組成: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白朮(炮)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木香半兩,黃耆(銼)半兩,白附子半兩,藿香半兩,陳皮(湯浸,去白,焙乾)半兩,白僵蠶(直者佳)半兩,防風半兩,羌活半兩,冬瓜子仁(微炒,取仁)半兩,山藥半兩,川芎半兩,北南星半兩(每個破作4分,同醋塗黃土煮,內1點黃豆大白爲度,洗去泥用),甘草1錢(炙微赤)。 主治:溫調脾胃。主治:小兒慢脾風,脾虛胃冷,作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