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飲丸

CHU Y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3%
肺經 16%
大腸經 9%
肝經 7%
腎經 5%
心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飲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燥,入肺經,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多而黏稠的症狀,能有效祛除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除飲丸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天南星的燥濕化痰作用,正好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開竅醒神:天南星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除飲丸中加入天南星,除了化痰止咳外,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因痰濁引起的頭昏腦脹等症狀。

除飲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除飲丸主治痰飲阻滯,胸膈滿悶,嘔吐不食,腹脹腹痛等症。半夏在方中起到化痰止嘔,降逆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除飲通陽,消痞散結的功效。

此外,半夏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助於消除痰飲,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除飲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除飲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加入生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
  2. 解表散寒: 生薑亦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除飲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解表作用的藥材,加入生薑可以加強解表散寒之效,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除飲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食導滯: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能幫助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除飲丸主要針對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加入青皮可增強其消食導滯的效果,促進食物消化,解除腹脹。
  2. 行氣止痛,健脾和胃: 青皮不僅能疏肝理氣,還能行氣止痛,健脾和胃。除飲丸中常配合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物,如香附、陳皮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減輕患者的疼痛不適,改善脾胃功能。

除飲丸方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燥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除飲丸中加入陳皮,可助於理氣降逆,燥濕化痰,緩解脾胃氣滯、濕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二、行氣消脹:陳皮能行氣消脹,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除飲丸中常與其他健脾燥濕藥物合用,通過行氣消脹,協同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飲丸中加入紫蘇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其油脂成分可潤燥滑腸,有助於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除飲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飲內阻、胸膈滿悶、嘔吐呃逆等症,紫蘇子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降逆止嘔之效。
  • 行氣寬中: 紫蘇子具有行氣寬中之效,能緩解胸膈滿悶、氣機阻滯等症。除飲丸中常配伍其他行氣寬中之藥,如陳皮、枳殼等,紫蘇子的加入可增強方劑行氣寬中之力,使藥效更加全面。

除飲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除飲丸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脘痞悶、口苦泛酸、納呆食少等症狀,赤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達到除濕止嘔的效果。
  2. 化痰止咳:赤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化痰止咳作用。除飲丸中常與半夏、陳皮等化痰藥配伍,赤茯苓可助其消痰止咳,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除飲丸中包含枳殼,乃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1. 疏肝理氣: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可疏肝理氣,解鬱化滯,有助於解除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達到除飲之效。
  2. 消食導滯: 枳殼善於消食積,導滯氣,可助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除飲功效。

總而言之,枳殼在除飲丸方劑中發揮著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積滯,恢復脾胃正常功能,達到除飲的目的。

除飲丸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除飲丸主治風寒犯肺、咳嗽痰多、咽喉不利等症,桔梗可宣散肺氣,利咽開音,助於消除痰濁,緩解咽喉腫痛。
  2. 配合其他藥物:除飲丸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多具有化痰止咳、健脾利濕之效。桔梗與之相配伍,可增強其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

除飲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具有消食積、導滯氣、下氣消痰的功效。除飲丸常用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檳榔可助其消食導滯,暢通氣機,改善食慾。
  2. 降逆止嘔:檳榔入胃經,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症狀,具有緩解作用。除飲丸中加入檳榔,有助於穩定胃氣,減少嘔吐的發生。

總之,檳榔在除飲丸中發揮了消積導滯、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積滯、嘔吐等病症的效果。

除飲丸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脾止嘔: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除飲丸主治脾胃寒濕,症見嘔吐、脘腹冷痛等,乾薑能溫脾散寒,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

二、助藥力:除飲丸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皆性偏寒涼,乾薑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過於傷脾胃,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因此,乾薑在除飲丸中起著溫脾止嘔、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

除飲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止嘔降逆: 高良薑具有止嘔降逆之功,可以緩解因寒邪侵襲胃部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因此,除飲丸中加入高良薑,既能溫中散寒,又能止嘔降逆,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寒邪犯胃所致的諸多症狀。

除飲丸中含有巴豆,主要是針對其瀉下之效。

巴豆為峻下逐水之藥,性味辛熱,能瀉熱導滯、消腫止痛。其作用機制為刺激腸道蠕動,加速排泄,並能降低體內濕熱,達到清除積滯、通利大便的效果。

除飲丸用巴豆,主要針對濕熱積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腹脹、腹痛、嘔吐等症狀。透過巴豆的瀉下作用,能排除體內積滯,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除飲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積: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溫中止嘔的功效。除飲丸旨在治療脾胃氣滯、飲食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砂仁的理氣消積作用能促進胃腸蠕動,助消化,消食積,改善這些症狀。
  2. 溫脾止嘔: 砂仁還具有溫脾止嘔的功效。脾胃虛寒,易導致嘔吐,砂仁溫脾散寒,能緩解脾胃寒氣,抑制嘔吐。除飲丸中常與其他溫中和胃的藥物配合使用,共同起到溫脾止嘔的作用。

除飲丸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除濕: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消暑止瀉的功效。除飲丸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濕熱瀉痢,白扁豆能健脾燥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瀉痢症狀。
  2. 清熱解毒:白扁豆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濕熱之毒,配合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協同作用,更加強除濕解毒的效果,達到治癒濕熱瀉痢的目的。

除飲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行氣止痛之功效。除飲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脹等症狀,大腹皮能利水消腫,減少水液瀦留,達到消腫止渴的效果。
  2. 健脾化濕: 大腹皮亦可健脾化濕,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停滯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除飲丸

【組成】天南星,半夏,生薑,青皮,陳皮,紫蘇子,赤茯苓,枳殼,桔梗,檳榔,乾薑,高良薑,巴豆,砂仁,白扁豆,大腹皮

【功效】治痰飲留胸,積久不化,上氣不接。

方劑組成介紹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紫蘇子: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
  •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解毒。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高良薑: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白扁豆: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總結

除飲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化痰飲、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它主要用於治療痰飲留胸,積久不化,上氣不接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4兩,半夏(2味同銼細,以生薑自然汁浸1宿,同薑汁慢火炒乾為度)4兩,青皮(湯浸,去白)4兩,陳皮(湯浸,去白)4兩,紫蘇子4兩,赤茯苓4兩,枳殼(湯浸,去瓤,麩炒)4兩,桔梗(炒)4兩,檳榔2兩,乾薑(炮)2兩,高良薑(銼細,同巴豆14粒捶碎,同炒焦黃色,用紙包定,安土地上候冷,去巴豆)2兩,縮砂仁2兩,白扁豆2兩,大腹皮(蜜炙)2兩。
心痹,怔忪驚悸,加石菖蒲4兩,遠志(去心)2兩;夜不得眠,夢泄,白濁,加酸棗仁、龍骨各2兩,用朱砂為衣,參麥門冬湯送下。
上為細末,用神曲半斤,麥糵半斤,以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內不得著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除飲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六引《衛生家寶方》。 組成:天南星4兩,半夏(2味同銼細,以生薑自然汁浸1宿,同薑汁慢火炒乾爲度)4兩,青皮(湯浸,去白)4兩,陳皮(湯浸,去白)4兩,紫蘇子4兩,赤茯苓4兩,枳殼(湯浸,去瓤,麸炒)4兩,桔梗(炒)4兩,檳榔2兩,乾薑(炮)2兩,高良薑(銼細,同巴豆14粒捶碎,同炒焦黃色,用紙包定,安土地上候冷,去巴豆)2兩,縮砂仁2兩,白扁豆2兩,大腹皮(蜜炙)2兩。 主治:一切久積痰癖停飲及中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