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地黃散

FU ZI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腎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9%
大腸經 6%
胃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地黃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救逆,回陽固脫: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腎陽之功效。方中地黃滋陰,附子溫陽,兩者相配,寒熱相濟,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陰降火,以達到溫陽救逆,回陽固脫之目的。

二、助陽化氣,通利水濕:附子能溫腎助陽,使腎陽充沛,脾陽得助,則脾之運化功能增強,水濕得以代謝,有助於治療陽虛水泛之證。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附子地黃散以溫補腎陽為主,但腎陽虛寒,脾陽亦會受累。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與附子相輔相成,共同溫補腎陽,提升藥效。
  2. 協調藥性,避免寒涼:生地黃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陽氣。乾薑辛溫,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造成脾胃不適或加重腎陽虛的症狀,使藥物更溫和有效。

因此,乾薑在附子地黃散中發揮着溫陽散寒、協調藥性的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助陽,回陽救逆: 附子地黃散以溫陽補腎為主,肉桂辛熱,走腎經,能溫補腎陽,助附子回陽救逆,使藥效更強。
  2. 引藥入腎,促進流通: 肉桂性溫,能溫經散寒,有助於藥物滲透腎臟,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腎陽虛導致的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肉桂的加入,既能增強附子地黃散的溫陽之力,又能促進藥力發揮,達到溫腎壯陽,扶正祛邪的效果。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附子地黃散以溫陽補腎為主,但同時也有寒濕侵襲、正氣不足的可能性。黃耆的加入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寒邪入侵。
  2. 協同作用: 附子溫陽,地黃滋陰,二者相配,寒熱並濟。黃耆性溫,可以調和附子之燥烈,防止其過於燥熱,同時也能使地黃的滋陰作用更加有效。三者配合,更能達到溫陽補腎、益氣固表的效果。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附子地黃散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心煩等症,龍骨的鎮心安神之效能,可協同附子溫陽補腎、地黃滋陰養血,共同達到改善心神不安之功效。
  2. 固澀止汗:龍骨亦具有固澀止汗之效。附子地黃散部分方劑組成可用於治療盜汗、自汗等症,龍骨的固澀止汗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療效更顯著。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附子地黃散主治腎陽虛衰,寒濕內盛,導致的腰膝冷痛、小便不利等症狀。白朮加入後,可以健脾胃,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祛除寒濕,增強藥效。
  2. 配合附子: 附子性熱,味辛甘,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的作用。白朮則能緩解附子溫燥之性,防止燥烈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白朮的加入,既能加強附子地黃散的利水健脾之功,又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穏定。

附子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腎虛引發的各類症狀,如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等。其組成成分精選多種中草藥,其中包含牡蠣,主要取其殼,即牡蠣殼,性味鹹、澀,微寒,入肝、腎經。牡蠣殼在本方中的應用,基於中醫理論中的“酸收固澀”原則,能收斂固澀,補益腎氣,強壯筋骨。同時,牡蠣殼富含鈣質,可增強骨骼密度,對因腎虛導致的腰膝無力有輔助療效。此外,它還能鎮靜安神,對於腎虛引起的失眠、心悸亦有一定調理作用。配合附子、熟地黃等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補腎陽、滋陰養血之效,達到調和臟腑、固本培元的目的。因此,牡蠣作為附子地黃散的重要成分,其獨特的藥性使其在治療腎虛相關疾病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附子地黃散中的生地黃,其作用主要體現於以下兩點:

一、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附子性熱,可溫陽補火,與生地黃相配,可達到寒熱平衡,既能溫陽補火,又能滋陰降火,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二、 瀉熱解毒: 附子地黃散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各種病症,如口乾舌燥、心煩易怒、盜汗失眠等。生地黃能清熱解毒,瀉火降逆,配合附子等藥物,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

附子地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和附子毒性: 附子性熱燥烈,易傷陰耗津。白芍性寒涼,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可緩解附子燥熱之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調和藥性: 附子性偏燥熱,地黃性偏滋膩,白芍性偏寒涼,三者相配,可互相制約,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寒熱不均,更利於藥效的發揮。

白芍的加入,使得附子地黃散的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於不同體質的患者使用。

主治功效


附子地黃散

附子地黃散為中醫經典名方,源自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主要成分包括附子、乾薑、肉桂、黃耆、龍骨、白朮、牡蠣、生地黃、白芍九味中藥材。此方具有溫補腎陽、益氣養血、止血攝陰之功,是治療虛勞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等虛勞血證的常用方劑。

組成介紹

  • 附子:性熱味辛,歸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牡蠣: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主治功效

  • 虛勞吐血:因身體虛弱而引起的吐血。
  • 下血:大便帶血。
  • 衄血:鼻出血。
  • 崩血:月經量過多,或非經期出血。
  • 漏血:陰道不正常出血。

使用注意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對本方成分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時應避免食用生冷、寒涼食物。
  • 本方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總結

附子地黃散是治療虛勞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等虛勞血證的常用方劑,具有溫補腎陽、益氣養血、止血攝陰之功。但由於本方含有附子等有毒成分,因此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附子2兩,乾薑2兩,桂2兩,黃耆2兩,龍骨2兩,烏魚骨2兩,白朮2兩,牡蠣2兩,生乾地黃2兩,白芍藥1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空心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溫補腎陽、填精止血之劑,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乾薑、肉桂等溫熱藥物,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龍骨、牡蠣等收斂藥物,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骨質疏鬆症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地黃散,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附子2兩,乾薑2兩,桂2兩,黃耆2兩,龍骨2兩,烏魚骨2兩,白朮2兩,牡蠣2兩,生乾地黃2兩,白芍藥1兩。 主治:虛勞吐血、下血、衄血、崩血、漏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