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蓬莪荗1兩(炮),乾薑半兩(炮),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藭3分,桂(去粗皮)1兩,白朮3分,檳榔1兩,芍藥1兩。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經。有行氣破血、消積散結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行氣破血、消積散結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胃、肺經。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溫中散寒、止嘔止痛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脾、肺、腎經。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心、肝、腎經。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溫經散寒、補火助陽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檳榔: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經。有行氣破血、消積散結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行氣破血、消積散結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之功。本方用於寒疝,以其養血柔肝、緩中止痛之功,以達到止痛之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之功,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蓬莪荗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蓬莪荗1兩(炮),乾薑半兩(炮),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川芎3分,桂(去粗皮)1兩,白朮3分,檳榔1兩,芍藥1兩。 主治:寒疝,四肢逆冷,氣弱汗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