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腎交固湯

肺腎交固湯

FEI SHEN JIAO G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20%
心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0%
三焦經 5%
肺經 5%
胃經 5%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肺腎交固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肺氣: 黃耆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而脾氣健旺,則肺氣亦可得補。肺主氣,氣虛則易於咳嗽、喘息等症狀,黃耆可扶正固本,增強肺臟的抵抗力,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2. 固腎氣: 腎主納氣,腎氣不足則容易導致呼吸短促、氣喘等肺氣不固之症狀。黃耆補氣同時亦可補腎,使腎氣充盈,有助於固護肺氣,改善呼吸系統問題。

因此,黃耆在肺腎交固湯中扮演著補肺氣、固腎氣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整體肺腎功能,改善呼吸道疾病。

肺腎交固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肺腎: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肺腎同源,脾氣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無法充分滋養肺腎。白朮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肺腎提供充足的營養。
  2. 固腎止遺,防止腎氣下陷:白朮同時具有固腎止遺的作用,能固攝腎氣,防止腎氣下陷。肺腎交固湯多用於治療肺腎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咳嗽、氣喘、遺精、尿頻等症,白朮的加入,可有效地固腎止遺,輔助治療。

肺腎交固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固護元氣: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煦腎陽,固護元氣,對於腎陽虛衰、氣虛不固、喘咳氣短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附子溫熱之性,可溫化寒痰,並可通過溫陽補腎,改善肺氣虛弱,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肺腎交固湯中附子的使用,是基於其溫陽補腎、溫肺化痰的特性,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肺腎虛寒、氣虛不固、喘咳氣短等病症的效果。

肺腎交固湯中使用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菟絲子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止遺之功效。肺腎交固湯多用於治療肺虛腎氣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咳嗽氣喘、遺精盜汗、腰膝酸軟等症狀。菟絲子可補腎固精,提升腎氣,進一步鞏固肺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滋陰潤肺: 菟絲子亦有滋陰潤肺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肺虛燥咳。肺腎相表裡,腎氣虛弱會導致肺氣不足,進而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菟絲子既能補腎,又能滋陰潤肺,可從根本上解決肺腎不足的問題。

肺腎交固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攝精氣:龍骨味甘鹹,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之效。對於肺腎虛損,精氣虧虛所致的咳嗽氣喘、遺精盜汗等症狀,龍骨能起到固攝精氣,止咳平喘的作用。
  2. 補益腎陰:龍骨入腎經,能補益腎陰,對於腎陰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龍骨能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

因此,肺腎交固湯中加入龍骨,可以起到固攝精氣、補益腎陰,從而達到治療肺腎虛損的效果。

肺腎交固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針對其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

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肝陰虛導致的虛熱燥咳,同時也有止汗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肺腎陰虛所導致的汗出不止。此外,白芍還能調節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整體療效。

總之,白芍在肺腎交固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肺腎陰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肺腎交固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肺腎交固湯主要治療以下症狀:

  • 淋濁:尿液混濁不清的症狀
  • 尿必淋滴作痛:小便點滴而下且伴有疼痛
  • 身覺作冷:身體感覺寒冷
  • 脾胃不健:消化功能不良
  • 脹悶不快:腹脹胸悶不舒適

此方證顯示患者有下焦虛寒兼濕熱下注之象,病機涉及肺腎不交、脾虛濕阻。

組成分析

此方由六味藥組成,各藥作用如下:

  1. 黃智(炙):此處可能為「黃耆(炙)」之誤

    • 補肺脾之氣,固表止汗
    • 炙後溫性增強,更助陽氣
  2. 白朮(土炒)

    • 健脾燥濕
    • 土炒後增強補脾止瀉之功
  3. 附子(制)

    • 溫補腎陽,祛寒止痛
    • 針對下焦虛寒之主藥
  4. 菟絲子

    • 補腎固精,益肝腎
    • 助陽但不燥烈
  5. 龍骨

    • 重鎮安神,收斂固澀
    • 固攝下元,止淋濁
  6. 白芍(炒)

    • 養血斂陰,緩急止痛
    • 制約附子之燥性

方劑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以下治療思路:

  1. 溫補下焦:附子、菟絲子溫補腎陽,解決下焦虛寒之本
  2. 健脾益氣:黃耆、白朮健脾益氣,培土制水,改善脾胃功能
  3. 固攝收澀:龍骨固澀下焦,止淋濁;白芍斂陰和營
  4. 肺腎同調:方名「肺腎交固」暗示通過補肺氣(黃耆)來助腎氣(附子、菟絲子),體現「金水相生」之法

全方以溫補固攝為主,適用於虛寒性淋濁兼有脾虛氣弱者,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固攝止濁,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黃智(炙)、白朮(土炒)、附子(制)、菟絲子、龍骨、白芍(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前列腺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多痰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肺腎交固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 組成:黃耆(炙)、白朮(土炒)、附子(制)、菟絲子、龍骨、白芍(炒)。 主治:淋濁,尿必淋滴作痛,身覺作冷,脾胃不健,脹悶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