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白虎湯

常山白虎湯

CHANG SHAN BAI 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肺經 24%
脾經 14%
肝經 10%
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3%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常山白虎湯中包含「常山」,主要源於其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常山味苦寒,入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清熱解毒之效。其寒性強勁,可有效祛除外感寒邪,同時兼具清熱之功,可治療寒熱交雜之症。

常山白虎湯以白虎湯為基礎,加入常山,旨在加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寒熱互結、發熱惡寒、口渴汗出、脈洪數等症,可起到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效。

常山白虎湯為一方經典中醫處方,用於治療特定類型的熱病。其組成成分包含了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常山及草果等多種中藥材。其中,草果作為該方劑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作用不可小覷。

草果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溫中止呕的功效。在常山白虎湯中加入草果,主要是為了輔助其他寒涼藥物如石膏和知母,以調和其性質,防止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草果還能增強整個方劑對脾胃的保護作用,對於因熱病導致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此外,由於常山本身具備較強的驅蟲作用,但可能會引起嘔吐,草果的加入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副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總體而言,草果在常山白虎湯中的應用,既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又能兼顧保護脾胃的功能,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

常山白虎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寒熱交戰之症:常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白虎湯性涼,以瀉火為主。桂枝性溫,能調和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正,使藥性趨於平和,更適合寒熱交戰的病症。
  2. 促進藥效發揮:桂枝能解表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同時,桂枝還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使整體療效更佳。

常山白虎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常山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症,如高熱、神昏、口渴、煩躁等。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高熱症狀。
  2. 涼血止血: 常山白虎湯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可以治療熱邪入血導致的出血症。石膏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抑制熱毒入血,減少出血的發生。

因此,常山白虎湯中加入石膏,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治療熱症的效果。

常山白虎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之效。常山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熱證,如高熱煩渴、神昏譫語、口舌乾燥等,知母可清熱瀉火,降低體溫,緩解熱證症狀。

二、滋陰降火: 知母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降火,可防止熱傷陰液。常山白虎湯中常配伍石膏等燥熱之品,知母可與之相配,防止燥熱傷陰,保護陰液,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常山白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常山性寒,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等寒涼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能緩和藥性,防止寒涼藥傷及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作用,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瀉火止渴的效果。同時,甘草也能緩解寒涼藥所致的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常山白虎湯中加入大米,並非作為藥材使用,而是作為「米飲」的基礎。

一、緩解藥性: 常山白虎湯主治熱病,藥性偏寒涼。大米性平,味甘,能和中益氣,起到緩解藥性寒涼、減少對脾胃刺激的作用。

二、輔助療效: 大米煮成米飲後,能補充水分,有助於維持體液平衡,並緩解因發熱導致的口渴、乾燥等症狀。此外,米飲也能為患者提供一定熱量,維持身體所需能量。

總而言之,常山白虎湯中的大米主要起到緩解藥性、輔助療效的作用,並非單純作為藥材使用。

常山白虎湯的組成中,包含雄黃,乃取其解毒之效。

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肺經,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常山白虎湯主治熱毒壅盛,高熱神昏、痙厥抽搐之證,其中雄黃可解熱毒,辟邪氣,輔助主藥常山清熱解毒,緩解熱邪上攻之症。

此外,雄黃亦有化濕止癢之效,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斑疹,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常山白虎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溫瘧」,其症見壯熱、汗出不暢、骨節酸痛、少氣煩冤、口渴引冷,苔黃脈洪。此屬熱邪熾盛,兼夾痰濕阻滯之證:

  1. 壯熱、口渴、脈洪:反映陽明氣分大熱,與《傷寒論》白虎湯證相符,為裡熱燔灼、津液耗傷之象。
  2. 汗出不暢、骨節酸痛:提示外有表邪(風濕或寒邪)未解,經絡氣機不暢,桂枝可通陽解肌。
  3. 少氣煩冤:熱盛耗氣,痰濁擾神所致,常山、草果祛痰化濁以除瘧邪。
  4. 苔黃:痰熱互結之徵,雄黃助常山、草果解毒劫痰。

綜觀病機,屬 外有表邪、內有痰熱,陽明氣分熱盛為主,故以清熱生津為本,兼祛痰截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虎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 石膏辛寒清泄陽明實熱,知母苦潤滋陰,粳米、甘草護胃生津。
    • 針對「壯熱、口渴、脈洪」之氣分熱熾,直折火勢以保津液。
  2. 常山、草果、雄黃

    • 常山為截瘧要藥,化痰湧吐以祛瘧邪;草果辛香化濁,破瘧疾痰結;雄黃解毒燥濕,助截瘧之力。
    • 此三藥協同,針對痰濕伏邪(瘧疾病理產物),從「痰濁」層面切入治療。
  3. 桂枝

    • 辛溫解肌,外通營衛,助汗出以透邪,兼緩骨節酸痛。
    • 在寒涼劑中反佐,防石膏、知母冰伏邪氣,亦符合「瘧多夾風寒」之特點。

全方配伍思維

  • 清熱(白虎)+截瘧(常山、草果)+透表(桂枝),標本兼治。
  • 白虎湯清氣分大熱,解決主要矛盾;常山、草果直擊瘧疾宿痰伏邪;桂枝調和表裡,使邪有出路。雄黃少量內服,增強劫痰解毒之效。
  • 適用於 瘧疾熱重寒輕,或溫瘧內熱外鬱之證,藉石膏、知母制約常山、桂枝之溫燥,相反相成。

此方體現「截瘧不離痰,治熱當存津」的辨證思路,融合清熱、化痰、透邪三法,結構嚴謹。

傳統服藥法


常山6克,草果6克,桂技6克,石膏24克,知母12克,生甘草3克,粳米1杯,雄黃0.6克(研吞)。
清熱生津,祛痰抗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常山白虎湯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汗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口乾口渴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常山白虎湯, 出處:《章次公醫案》。 組成:常山6g,草果6g,桂枝6g,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1杯,雄黃0.6g(研吞)。 主治:清熱生津,祛痰抗瘧。主治:溫瘧。壯熱,汗出不暢,骨節酸痛,少氣煩冤,口渴引冷,苔黃,脈洪。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