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止痛湯

DIAO QI ZHI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8%
胃經 14%
腎經 13%
肺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4%
小腸經 1%
大腸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痛的功效。當患者因氣虛導致疼痛時,白朮能補益脾胃之氣,使氣血充盈,從而緩解疼痛。
  2. 助藥力:白朮性溫燥,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止痛功效。此外,白朮還能起到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朮在調氣止痛湯中起到健脾益氣、助藥力、緩解疼痛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氣止痛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胸痛、胃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木香能健脾消食,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木香能起到調節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木香在調氣止痛湯中,可發揮行氣止痛、調和脾胃的功效,達到治療氣滯血瘀、腹痛等症狀的效果。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沒藥亦具溫經散寒之效,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痺、痛經等,能起到溫經止痛的作用。

因此,調氣止痛湯中加入沒藥,旨在通過其活血止痛和溫經散寒的功效,達到整體調氣止痛的目的。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峻猛,減輕對人體的副作用。

二、 緩解疼痛: 甘草具有解毒、止痛之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疼痛,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的作用,能有效舒緩因氣滯血瘀、肝氣不舒所引起的疼痛,尤其對於胸腹疼痛、脅肋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調和氣血: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和脾止瀉,有助於調節氣血運行,緩解氣滯血瘀,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有效止痛,還能兼顧氣血調和,為調氣止痛湯的整體療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其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因寒氣凝滯、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如脘腹冷痛、肢體麻木、寒濕痹痛等,肉桂能溫經散寒,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肉桂還有溫腎助陽、溫脾止瀉之效,對於寒性虛損、脾胃虛寒等症也有不錯的療效。因此,在調氣止痛湯中加入肉桂,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狀,並有助於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 的功效。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 疏肝理氣、消食化滯 的作用。

在疼痛的治療中,青皮能夠 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尤其對於 肝氣鬱結、胸脇疼痛、胃脘脹痛、食積不消 等症狀,青皮都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將青皮加入「調氣止痛湯」,可以 增強方劑的止痛效果,並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烏藥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溫陽散寒: 某些疼痛伴隨寒邪入侵,例如腹部冷痛、腰膝冷痛等,烏藥能溫陽散寒,驅除寒邪,從而緩解疼痛。

烏藥的加入,不僅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也能溫暖臟腑,達到調氣止痛的目的。

「調氣止痛湯」方劑中加入荔枝核,主要基於其溫中行氣、止痛的功效。

荔枝核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其含有豐富的生物鹼、皁苷等成分,具有溫暖脾胃、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痛、疝氣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荔枝核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因此,在「調氣止痛湯」中加入荔枝核,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溫中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痛止瀉: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止痛止瀉的作用。對於寒邪客於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疼痛、腹瀉等症狀,附子能溫陽散寒,驅除寒邪,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

2. 補腎壯陽,益氣固本: 附子能補腎壯陽,益氣固本,對於腎陽虛衰、陽氣不足引起的疼痛、虛寒、畏寒等症狀,附子能溫補腎陽,增強陽氣,改善寒性體質,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調氣止痛湯中加入附子,能溫陽散寒、止痛止瀉,並補腎壯陽,益氣固本,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脅肋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降逆止嘔: 川楝子能降逆止嘔,對於肝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調氣止痛湯」中加入川楝子,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肝理氣、止痛降逆的功效,以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症狀。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茴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氣機阻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痛經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二、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茴香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調氣止痛湯」方中加入桑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止痛:桑螵蛸性味甘鹹平,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痛的作用。其能補腎氣,固精髓,使腎氣充盈,則疼痛得以緩解。
  2. 調和氣血:桑螵蛸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調氣止痛湯」中加入桑螵蛸,可起到補腎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止嘔降逆: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降逆的功效。對於因熱痰阻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竹茹能有效清熱化痰,使氣機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和胃降逆,調和氣血: 竹茹能和胃降逆,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胸悶、呃逆、嘔吐等症狀,並能調和氣血,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因此,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竹茹,可以起到清熱化痰、止嘔降逆、和胃降逆、調和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調氣止痛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生薑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化解寒氣入侵所致的疼痛,並可緩解嘔吐,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患者因寒氣侵襲而引起的胃部不適。
  2. 行氣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生薑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寒氣凝滯導致的疼痛效果尤為顯著。

因此,生薑在「調氣止痛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調氣止痛湯:溫暖補腎,舒緩疼痛

調氣止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胃腎虛寒、氣直上衝引起的疼痛。此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有其獨特的功效。

甘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功效。它可以緩解胃氣和腎氣虛弱引起的疼痛,也能止咳化痰,緩解胃腸道不適。

生薑:溫中散寒、發汗解表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胃腸道,緩解胃痛,也能發汗解表,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白芍性味甘酸微寒,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也能補血養肝,增強肝臟功能。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白朮性味甘溫,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功效。它可以補氣健脾,緩解胃痛,也能利水滲濕,緩解水腫等症狀。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川楝子性味辛溫,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等功效。它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也能驅蟲,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附子:溫裏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具有溫裏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身體,緩解胃痛,也能散寒止痛,緩解風寒引起的疼痛。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

木香性味辛、溫,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胃腸道,緩解胃痛,也能行氣止痛,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沒藥性味苦、辛,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它可以活血化瘀,緩解胃痛,也能散瘀止痛,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青皮性味辛、溫,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等功效。它可以理氣行氣,緩解胃痛,也能活血化瘀,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肉桂性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胃腸道,緩解胃痛,也能活血通經,緩解痛經等症狀。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

烏藥性味辛、苦,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等功效。它可以理氣行氣,緩解胃痛,也能補陽行氣,緩解陽虛引起的疼痛。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

茴香性味辛、甘,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等功效。它可以溫暖胃腸道,緩解胃痛,也能理氣行氣,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熱

竹茹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等功效。它可以清熱化痰,緩解胃痛,也能清胃熱,緩解胃腸道炎症。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

桑螵蛸性味甘、鹹,具有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等功效。它可以澀精止遺,緩解遺精早洩,也能固澀收斂,緩解腹瀉等症狀。

總結:

調氣止痛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胃腎虛寒、氣直上衝引起的疼痛。此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有其獨特的功效。它可以溫暖補腎,舒緩疼痛,緩解胃氣和腎氣虛弱引起的疼痛,也能止咳化痰,緩解胃腸道不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體質熱盛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氣止痛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白朮1錢半(土炒),木香6分,沒藥5分(去油),生草5分,白芍1錢(炒),上元桂5分(去皮研),青皮1錢(炒),烏藥5分(炒),荔枝核3錢(鹽水炒),蔻米5分(研),附子1錢,川楝子7分(炒),小茴香1錢(炒),桑螵蛸3錢(鹽水炒),竹茹3分(炒),生薑1片。 主治:一切胃腎虛寒,氣直上衝,或嘔,疼痛難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