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內消丸

SHAN QI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腎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肺經 8%
膀胱經 5%
膽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止痛消積: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積的功效。疝氣常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氣血運行不達,引發疼痛。川楝子可以疏通肝氣,緩解疼痛,同時也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消解積滯。
  2. 降氣平喘,通絡止痛: 川楝子還具有一定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氣逆上衝導致的疝氣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川楝子還能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

因此,川楝子在疝氣內消丸中發揮着疏肝理氣、止痛消積、降氣平喘、通絡止痛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疝氣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疝氣內消丸中包含荔枝核,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止痛的藥效。

荔枝核味苦澀,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痛的作用。疝氣多因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筋脈鬆弛,臟器下垂所致,而荔枝核可收斂固澀,補益脾腎,固護臟器,防止其下垂,同時止痛,緩解疝氣所引起的疼痛。

因此,荔枝核在疝氣內消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疝氣症狀。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橘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行氣消積:橘核性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理氣止痛、行氣消積的功效。疝氣多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致,橘核可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固澀降逆,收斂止痛:橘核亦有固澀降逆、收斂止痛之效。疝氣多伴有腸胃氣逆、下墜之感,橘核可固澀降逆,防止氣機上逆,並收斂止痛,緩解症狀。

因此,橘核在疝氣內消丸中,可發揮理氣止痛、固澀降逆之效,有助於改善疝氣症狀。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的功效。沉香性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降逆止嘔等作用。對於疝氣患者,沉香能有效疏通氣血,緩解疼痛,並可固攝元氣,防止疝氣復發。此外,沉香亦能溫補腎陽,對於因腎虛氣陷導致的疝氣尤為有效。因此,沉香在疝氣內消丸中起到重要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改善病情,促進康復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溫通氣血: 疝氣常因脾腎陽虛,寒凝氣滯而發,肉桂性熱,入腎經,可溫腎陽,散寒氣,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疝氣疼痛和縮回脫出的器官。
  2. 溫經止痛,行氣止痛: 肉桂溫通經脈,行氣止痛,能有效緩解疝氣引起的疼痛不適,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疝氣消退。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攝中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攝中氣的功效。疝氣多因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中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充盈,避免氣虛下陷,有效預防疝氣復發。
  2. 燥濕止瀉,消腫止痛: 疝氣常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而白朮具有燥濕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疝氣引起的腹痛、腹瀉等不適,改善患者整體狀況。

總之,白朮在疝氣內消丸中發揮著健脾益氣、固攝中氣、燥濕止瀉、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疝氣。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疝氣內消丸中,甘草可以調和諸藥,使各藥材發揮最佳功效,並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疝氣常伴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甘草可以補益脾胃,使氣血充盈,從而緩解疝氣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消積的功效。疝氣多由脾腎陽虛、寒氣凝滯所致,而吳茱萸性溫,能溫中散寒,驅散寒氣,並可溫陽益氣,補益脾腎,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改善疝氣的病理基礎。同時,吳茱萸亦有止痛消積的作用,能緩解疝氣引起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使其不再積聚成塊,達到消散疝氣的效果。因此,吳茱萸在疝氣內消丸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消積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奏效。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疝氣常因肝氣鬱結,氣機阻滯而發病,青皮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流通,從而緩解疝氣疼痛。
  2. 降氣消積,活血化瘀:青皮亦能降氣消積,活血化瘀,對於疝氣引起的腹部脹痛、積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疝氣內消丸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疝氣常因脾腎虛寒,寒氣凝滯於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腹瀉等症狀。乾薑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疝氣的疼痛和腹瀉。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乾薑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如與其他溫陽化氣之品,如肉桂、附子等搭配,可以加強溫陽化氣,散寒止痛的作用,協同治療疝氣。

因此,乾薑的加入可有效改善疝氣的症狀,增強療效。

疝氣內消丸中包含絲瓜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絲瓜根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疝氣多因濕熱蘊結、氣血瘀阻所致,絲瓜根可清解濕熱,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和腫脹。
  2. 活血化瘀:絲瓜根亦具活血化瘀之效。疝氣常伴有氣血瘀阻,絲瓜根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病竈恢復。

絲瓜根在疝氣內消丸中,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發揮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疝氣的效果。

疝氣內消丸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固攝精氣: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陽,散寒邪,固攝精氣。疝氣多因腎陽不足,寒邪入侵,精氣不固而致,補骨脂溫陽散寒,可改善腎陽虛弱,固攝精氣,減輕疝氣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骨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消散瘀血,減輕疼痛。疝氣常伴有局部瘀血腫脹,補骨脂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輔助治療疝氣。

疝氣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疝氣常因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所致,茴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降逆止嘔:疝氣發作時,患者常伴有肝氣鬱結、胃氣上逆等症狀。茴香有疏肝解鬱、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使胃氣下降,減少嘔吐等不適。

總而言之,茴香在疝氣內消丸中起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疏肝解鬱、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疝氣症狀,促進康復。

疝氣內消丸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回納脫陷:附子性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疝氣多因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精氣不固,導致臟器下垂,附子溫陽散寒,可增強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固攝精氣,使脫出的臟器回納腹腔。
  2. 助藥力,增強療效:附子藥性猛烈,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藥效。疝氣內消丸中其他藥物多為補益氣血、固腎縮陰之品,附子能促進藥效發揮,使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疝氣內消丸」介紹

中藥方劑「疝氣內消丸」,主要成分包括川楝子、荔枝核、橘核、沉香、肉桂、白朮、甘草、吳茱萸、青皮、乾薑、絲瓜根、補骨脂、茴香、附子等。該方劑具有舒肝行氣止痛、溫補脾腎、活血化瘀、理氣消脹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腸疝氣、偏墜抽痛、睾丸腫大、堅硬不消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

  • **荔枝核:**性溫,味甘,歸腎、脾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生津、收斂固澀的功效。可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尿頻尿急、脾虛泄瀉、氣虛乏力等。

  • **橘核:**性溫,味甘、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潤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氣喘、痰多氣短、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 **絲瓜根:**性涼、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化痰、利尿、解毒、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水腫,尿路感染,瘡腫毒瘡等症狀。

  •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合成,增強免疫,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總結:

中藥方劑「疝氣內消丸」,主要成分是川楝子,荔枝核,橘核,沉香,肉桂,白朮,甘草,吳茱萸,青皮,乾薑,絲瓜根,補骨脂,茴香,附子,具有舒肝行氣止痛、溫補脾腎、活血化瘀、理氣消脹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腸疝氣、偏墜抽痛、睾丸腫大、堅硬不消等症狀。該方劑的組成具有協同作用,能夠改善疝氣的症狀,並預防其復發。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4兩,荔枝核3兩,橘核(炒)3兩,小茴香(炒)5兩,沈香3兩,肉桂(去粗皮)5兩,於朮4兩,甘草1兩,吳萸(炙)4兩,青皮(炒)4兩,炮薑3兩,絲瓜炭4兩,補骨脂(炙)2兩,大茴香1兩,川附片2兩。
順氣散寒,消腫止痛。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每服1丸,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疝氣內消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楝子4兩,荔枝核3兩,橘核(炒)3兩,小茴香(炒)5兩,沉香3兩,肉桂(去粗皮)5兩,于朮4兩,甘草1兩,吳萸(炙)4兩,青皮(炒)4兩,炮薑3兩,絲瓜炭4兩,補骨脂(炙)2兩,大茴香1兩,川附片2兩。 主治:順氣散寒,消腫止痛。主治:小腸疝氣,偏墜抽痛,睾丸腫大,堅硬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