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藥膏

傷藥膏

SHANG YA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傷科學》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8%
腎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0%
膀胱經 5%
胃經 5%
膽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傷藥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骨折筋傷、瘡瘍腫毒等症狀,乳香都能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乳香還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減輕傷口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傷藥膏中加入乳香,可以有效緩解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傷藥膏中添加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生肌止痛:沒藥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組織的再生,加速傷口修復,並減輕疼痛。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沒藥,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恢復。

傷藥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性溫,味苦甘,歸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消腫生肌的功效,對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傷藥膏主要用於外傷,而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其止痛生肌功效也能減輕疼痛,促進組織再生。因此,在傷藥膏中加入血竭,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提高療效。

傷藥膏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利用其解表散寒、祛風濕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傷藥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羌活的解表散寒、祛風濕作用,可以幫助去除寒濕,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傷藥膏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祛風止痛: 獨活性溫,善於祛風散寒,且具活血化瘀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有效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2. 通絡止痺: 獨活能通經絡,對於因寒濕阻滯而引起的痺痛,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獨活,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傷患的恢復。

傷藥膏中添加續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活血生肌: 續斷性味苦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續斷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2. 補益肝腎: 續斷還具有補益肝腎之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筋骨痠軟、腰膝無力等症狀,續斷能起到補益作用,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傷藥膏中添加續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生肌止痛、補益肝腎的綜合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恢復筋骨功能。

傷藥膏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香附性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所致的瘀血腫痛,香附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並減輕疼痛。此外,香附還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因此,將香附加入傷藥膏中,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傷口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傷藥膏中加入木瓜,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 木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木瓜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消腫生肌: 木瓜富含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質、軟化組織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消腫生肌。對於外傷引起的皮膚損傷,木瓜能幫助組織再生,加速傷口修復。

總之,木瓜在傷藥膏中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傷藥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外用於傷口,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腫脹。
  2. 消腫止痛: 川芎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川芎能起到消腫止痛,緩解炎症的作用。

因此,川芎在傷藥膏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傷口恢復。

傷藥膏中加入自然銅,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血的功效。自然銅性寒,味苦澀,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能有效止住外傷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自然銅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能減輕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有助於傷口更快癒合。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自然銅,可以有效 止血、消腫、生肌,加速傷口癒合。

傷藥膏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強烈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

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烏頭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但烏頭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發揮其療效,同時避免毒副作用。

傷藥膏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一般會與其他藥材配伍,以減輕毒性,發揮藥效。

傷藥膏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的功效則能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傷藥膏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抗菌消炎: 荊芥性辛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瘀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有助於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荊芥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組織的修復,減輕疼痛腫脹,並能有效預防傷口感染。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荊芥,能發揮其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傷口癒合,減輕傷口疼痛。

傷藥膏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活血化瘀: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生肌止痛: 白芷亦能生肌止痛,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對於傷口感染、潰爛等情況,白芷可有效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芷在傷藥膏中的加入,有助於活血化瘀、生肌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是常用的外傷藥材。

傷藥膏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澤蘭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澤蘭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澤蘭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外傷若伴有感染,澤蘭能清熱解毒,防止感染加重,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澤蘭,能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防止感染。

傷藥膏中添加茴香,主要考量其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溫暖經脈、驅散寒邪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寒邪凝滯者,茴香可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同時,茴香亦能行氣止痛,疏通氣血,有助於傷口癒合。

此外,茴香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預防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傷藥膏中加入茴香,可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傷藥膏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血脈瘀阻導致的傷口疼痛、癒合緩慢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

2. 抗菌消炎,預防感染: 肉桂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傷口感染,防止化膿。對於一些容易感染的傷口,加入肉桂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促進傷口癒合。

傷藥膏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麝香能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細胞代謝,加速傷口癒合。其具備的抗炎、抗菌作用,亦可預防傷口感染,避免傷口惡化。

因此,傷藥膏中加入麝香,可以有效地治療外傷,促進傷口癒合,達到快速止痛、消腫、修復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傷藥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傷藥膏之傳統主治為「各類骨折、脫位、傷筋」,乃專治外傷之良方。其主要功效為「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針對跌打損傷後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之腫脹疼痛。此方透過外敷之法,直達患處,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加速組織修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劑之組成依藥物功效可歸類如下:

活血化瘀類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消腫生肌,為傷科要藥
  • 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 自然銅:續筋接骨,促進骨折癒合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祛風除濕類

  • 羌活、獨活:祛風濕,止痹痛
  • 川烏、草烏: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 南星:燥濕化痰,消腫散結
  •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理氣止痛類

  • 香附:理氣解鬱,止痛調經
  • 小茴:理氣止痛,溫腎散寒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

溫經通絡類

  • 上桂(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
  • 甲珠(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經下乳

消腫散結類

  • 荊芥皮:祛風消腫
  • 白芷:祛風除濕,消腫排膿
  • 澤蘭:活血祛瘀,利水消腫

強筋壯骨類

  • 續斷:補肝腎,續筋骨

治療機轉

此方劑組合體現了中醫治療外傷之基本原則:

  1. 活血化瘀:以乳香、沒藥、血竭等藥疏通經絡瘀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 消腫止痛:透過川烏、草烏、南星等藥減輕水腫,緩解疼痛
  3. 強筋續骨:以自然銅、續斷等促進骨痂形成和軟組織修復
  4. 溫通經絡:藉肉桂、麝香等增強藥效滲透,改善組織代謝
  5. 理氣解鬱:用香附、小茴等調暢氣機,助血行暢通

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效,使瘀去新生,腫消痛止,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其劑型以蜜或水酒調敷,既可黏附患處,又能藉酒之行散作用增強藥力滲透。

傳統服藥法


乳香10份,沒藥10份,血竭10份,羌活10份,獨活10份,續斷10份,甲珠10份,香附10份,木瓜10份,川芎10份,自然銅10份,川烏6份,草烏6份,南星6份,荊芥皮8份,白芷8份,澤蘭8份,小茴8份,上桂8份,麝香1份。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上為細末。
蜜或水、酒各半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傷藥膏, 出處:《中醫傷科學》。 組成:乳香10份,沒藥10份,血竭10份,羌活10份,獨活10份,續斷10份,甲珠10份,香附10份,木瓜10份,川芎10份,自然銅10份,川烏6份,草烏6份,南星6份,荊芥皮8份,白芷8份,澤蘭8份,小茴8份,上桂8份,麝香1份。 主治: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治:各類骨折,脫位,傷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