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葛湯

QIAN G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膀胱經 23%
心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乾葛湯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1. 葛根性寒,能解肌退熱:乾葛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頭痛、項背強痛等症狀。葛根性寒,能解肌退熱,疏散風熱,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2. 葛根能升陽止瀉:乾葛湯中加入葛根,還有升陽止瀉的作用。葛根具有升清降濁、止瀉止吐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熱外感引起的腹瀉、嘔吐等症狀。

總之,乾葛湯中加入葛根,既能解肌退熱,又能升陽止瀉,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等症狀。

乾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乾葛湯中葛根性寒涼,甘草可中和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以免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肌肉痙攣,與葛根共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解肌發表、止渴生津、緩解肌肉疼痛的功效。甘草還能增強葛根的藥效,提高療效。

乾葛湯中包含半夏,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乾葛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夾濕邪,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脘痞、嘔吐腹痛等症狀。半夏作為燥濕化痰藥,可有效祛除濕邪,同時也能降逆止嘔,緩解因濕邪阻滯胃氣引起的嘔吐。

此外,半夏還能配合葛根解肌發表,使風寒濕邪從體表排出,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乾葛湯」

中藥方劑「乾葛湯」,主要成分是:葛根、甘草、半夏。

組成介紹: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半夏: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葛根:味甘、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乾葛湯主治邪熱積聚在胃中,胃中得到熱氣,則氣息不暢,氣息不暢,則陰陽氣息混亂,導致心下微煩,厭惡聞到熱的東西,受熱即嘔吐,時常口渴,脈象虛數或細小而快。

總結:

中藥方劑「乾葛湯」由葛根、甘草、半夏組成,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主治邪熱積聚在胃中,胃中得到熱氣,則氣息不暢,氣息不暢,則陰陽氣息混亂,導致心下微煩,厭惡聞到熱的東西,受熱即嘔吐,時常口渴,脈象虛數或細小而快。

傳統服藥法


乾葛3兩,甘草3分,半夏3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2盞,加生薑3片,竹茹棗許大,煎至1盞,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乾葛湯性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 乾葛湯不宜長期服用。
  • 乾葛湯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胃腸出血睡眠障礙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心情煩燥昏迷鼻子乾燥大便出血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乾葛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乾葛、桂枝、麻黃、白芍藥、甘草。 主治:傷寒陽明經表證,目痛,鼻乾,不眠,脈弦長。

乾葛湯, 出處:《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組成:乾葛2錢,枳實(麸炒)1錢,梔子仁1錢,豆豉1錢,甘草5分。 主治:消癉,口渴咽乾。

乾葛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六引《經驗良方》。 組成:石膏2兩,麻黃(去根節)1兩,乾葛1兩,川芎1兩。 主治:傷寒頭痛不可忍者。

乾葛湯,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白乾葛半兩,枳殼(炒)半兩,半夏(制)半兩,茯苓半兩,生乾地黃半兩,杏仁半兩,黃芩1分,甘草1分。 主治:酒痔。酒痢便血。

乾葛湯,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乾葛3兩,甘草3分,半夏3分。 主治:邪熱蓄於胃中,胃中得熱則氣不清,氣不清則陰陽渾,以致心下微煩,惡聞熱物,得熱即嘔,時時喜渴,其脈虛數或細而疾。

乾葛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乾葛、知母、石膏、大黃、枳殼。 主治:溫熱便結,發熱自汗,汗出熱仍不減,不惡寒而渴,或壯熱唇焦,口渴引飲,譫語神昏,大便不通,脈尺寸洪數,爲正陽陽明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