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葛清胃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葛根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積而引起的口渴、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
- 疏散風熱,解表退熱:葛根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因此,葛根在乾葛清胃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散風熱,協同其他藥材發揮解表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
乾葛清胃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乾葛清胃湯主治熱邪犯胃,胃熱熾盛,症狀如口渴、咽乾、煩躁、胃痛、嘔吐等,石膏可以清熱瀉胃火,緩解上述症狀。
-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胃熱引起的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石膏在乾葛清胃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涼血止血,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熱邪犯胃的功效。
乾葛清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乾葛清胃湯主治胃熱痰阻,症見口苦咽乾、胸悶氣促、苔膩黃厚等,半夏能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改善胸悶氣促等症狀。
- 和胃降逆: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乾葛清胃湯中加入半夏,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和胃降逆,緩解嘔吐等不適。
乾葛清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降逆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與乾葛清胃湯中其他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胃熱上炎、口渴泛惡的功效。
- 助消化健脾: 厚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於脾胃運化,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進一步提升乾葛清胃湯的療效。
乾葛清胃湯中的陳皮,主要發揮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功。方中葛根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故配伍陳皮以理氣健脾,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 調和藥性: 方中石膏、知母寒涼,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而陳皮的溫性可以調節藥性,使其不至於過寒,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保持藥效平衡。
乾葛清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乾葛清胃湯中多為寒涼藥性,加入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增強乾葛清胃湯的清熱解毒、降火生津作用,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乾葛清胃湯」,主要成分:葛根、石膏、半夏、厚朴、陳皮、甘草。主治功效:陽明經有表邪,也有內熱,會出現嘔吐、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等症狀,剛開始口渴症狀嚴重,吐完之後又覺得口渴,沒有汗,脈象浮且大。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乾葛清胃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適用於治療陽明經有表邪,也有內熱,會出現嘔吐、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等症狀,剛開始口渴症狀嚴重,吐完之後又覺得口渴,沒有汗,脈象浮且大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清胃湯加乾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表、和胃止嘔的功效,適合外感風熱、內有胃熱的患者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葛清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清胃湯加乾葛。 主治:內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乾葛清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升麻、葛根、甘草、川黃連。 主治:酒積腹痛,口苦舌乾者。
乾葛清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乾葛、竹茹、黃連、廣皮、甘草。 主治:內傷陽明嘔吐,吐苦水,脈長大而洪。
乾葛清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升麻、生地、丹皮、川連、甘草、乾葛、石膏。 主治:外感牙衄,身熱有汗,右脈浮數,無表邪者。
乾葛清胃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乾葛、石膏、熟半夏、厚朴、廣皮、甘草。 主治:陽明外有表邪,內有積熱,嘔吐,目痛鼻乾,先渴後嘔,無汗,脈浮大。
乾葛清胃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升麻、川黃連、山梔、丹皮、生地、甘草、乾葛。 主治:內傷膏粱積熱,口眼歪斜,肌肉不仁,脈右關洪長;外感陽明積熱,齒痛,脈右關沉數;飲食內傷,腸胃積熱之痢,脈滑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