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葛平胃散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葛根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頭昏等症狀,同時還能促進體內水分的代謝,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 和胃降逆,止嘔止瀉: 葛根具有一定的和胃降逆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同時也具有止瀉作用,可改善因暑熱引起的腹瀉問題。
總體而言,葛根在乾葛平胃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暑、和胃降逆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乾葛平胃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燥溼化痰: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之效。方中以乾葛、厚朴、陳皮等清熱化濕,但濕濁重濁,單用清熱化濕藥力不足,需配合蒼朮燥濕化痰,以助藥力,使濕邪去盡,胃氣得復。
- 健脾開胃: 蒼朮亦有健脾開胃之功,可助乾葛、厚朴等藥物更好地調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此外,蒼朮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痛等症狀。
乾葛平胃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止嘔: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止嘔,化痰降逆。乾葛平胃散主治脾胃濕熱、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厚朴可有效祛除濕熱,降逆止嘔,配合其他藥物如葛根、白扁豆等,達到清熱化濕、降逆止嘔的效果。
- 理氣消積:厚朴兼具理氣消積之效,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對於因脾胃積滯、氣機阻滯所引起的嘔吐,厚朴有助於消食導滯,理氣和胃,促進脾胃運化,進而緩解嘔吐症狀。
乾葛平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功效。乾葛平胃散主治脾胃虛弱、氣滯食積,陳皮能理氣降逆,幫助脾胃運化,緩解嘔吐症狀。
- 配合乾葛,增強療效: 乾葛性寒,善於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陳皮性溫,能緩解乾葛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同時也加強了乾葛的降逆止嘔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和全面。
乾葛平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乾葛平胃散以葛根、黃芩等寒涼藥物為主,甘草性甘溫,可緩解方劑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達到溫和調理的效果。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調和脾胃、解毒抗炎、緩解疼痛等功效,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止嘔止瀉的效力,使藥效更顯著。
- 保護胃黏膜: 甘草能保護胃黏膜,緩解藥物對胃的刺激,減少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乾葛平胃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葛平胃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兩類證候:
內傷吐苦水挾食,脈右關弦數
- 病機推演:右關脈候脾胃,弦脈主肝氣橫逆或痰飲,數脈為熱象。此證因脾胃受損,肝氣乘脾,胃失和降,導致嘔吐苦水(可能為膽汁上逆)夾雜未消化食物,屬「肝胃不和」兼挾食滯。
- 治法重點:需疏泄肝氣、和胃降逆,兼消食導滯。方中「乾葛」升清透熱,緩解肝胃氣逆;「平胃散」基底(蒼朮、厚朴、廣皮、甘草)燥濕健脾、行氣寬中,共奏調和肝胃之效。
寒濕痢,胸滿嘔吐飽悶,脈長者
- 病機推演:寒濕內困脾胃,氣機壅滯,故胸腹脹滿、嘔吐;若下痢兼見此症,屬「寒濕困脾」致升降失常。脈長(過本位)主氣滯或邪實,反映濕濁內阻。
- 治法重點:燥濕溫中、行氣化滯。方中蒼朮、厚朴溫燥寒濕;廣皮理氣化痰;乾葛升陽止瀉,防濕邪下趨;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辛烈之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葛(葛根)
- 作用:升發脾胃清陽,透解內鬱之熱(針對吐苦水之熱象);又能生津止瀉(治痢時防津傷)。
- 配伍意義:與平胃散合方,一升一降,調節中焦氣機。
平胃散基底(蒼朮、厚朴、廣皮、甘草)
- 蒼朮:苦溫燥烈,專祛寒濕,健運脾陽。
- 厚朴:苦辛溫,行氣消脹,協蒼朮化濕除滿。
- 廣皮(陳皮):理氣和胃,化痰止嘔,助厚朴宣通氣滯。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制約蒼朮、厚朴之燥性。
整體方義
- 治吐苦水挾食:乾葛疏解肝胃鬱熱,平胃散降逆和胃,合而調暢氣機,消除食滯。
- 治寒濕痢:平胃散燥濕運脾,乾葛升清止瀉,使寒濕得化,氣機通暢則胸滿自消。
總結
此方以「平胃散」為基礎,加入乾葛擴展其應用範圍,既能處理肝胃不和之嘔逆,又適用於寒濕中阻之痢疾。核心在於「燥濕運脾、升降並調」,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邏輯,凡病機屬濕阻中焦、氣機不暢者,皆可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乾葛、蒼朮、厚朴、廣皮、甘草。
和胃寬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乾葛平胃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 乾葛平胃散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 乾葛平胃散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消化。
- 乾葛平胃散不宜在飯後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葛平胃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乾葛、蒼朮、厚朴、廣皮、甘草。 主治:和胃寬胸。主治:內傷吐苦水挾食,脈右關弦數;寒濕痢,胸滿,嘔吐飽悶,脈長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