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消暑丸

QIAN JIN XIAO S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7%
胃經 18%
心經 18%
腎經 9%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消暑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1. 燥溼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溼熱內蘊,痰濁阻滯,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不適。半夏能夠清熱化痰,使脾胃恢復正常功能,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2. 和胃降逆:暑熱傷胃,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泛酸等症狀。半夏具有降逆止嘔之功,能夠平息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等不適,使胃氣下降,恢復正常功能。

總而言之,半夏在千金消暑丸中起到了燥溼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夏季暑熱帶來的脾胃不適,提高人體抵抗力。

千金消暑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除煩: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夏季暑熱,容易導致濕熱內蘊,心煩不寧。茯苓利水滲濕,可將體內濕熱排出,並健脾寧心,達到清熱除煩的效果。
  2. 增強補氣作用,提高藥效:千金消暑丸中多為清熱解暑之藥,而茯苓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可增強其他藥物的補氣效果,進一步提升藥效,使清熱解暑作用更加顯著。

因此,千金消暑丸中加入茯苓,既可利水滲濕,清熱除煩,又可增強補氣作用,提高藥效,起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消暑功效。

千金消暑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黃芩、石膏等性寒涼,容易傷胃,甘草能緩解其寒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的清熱燥濕之效,使清熱解暑效果更佳。同時,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之效,能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千金消暑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千金消暑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中暑昏悶不醒: 指因暑熱之邪侵襲人體,導致昏迷、意識不清的症狀。
  • 伏暑停食,嘔吐瀉利: 指暑邪潛伏體內,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古籍方劑組成分析

千金消暑丸的主要成分為:

  • 半夏(醋炙): 四兩
  • 茯苓: 二兩
  • 甘草: 二兩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和古籍記載來看,千金消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祛暑化濕: 方中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醋炙後更增強其降逆止嘔之功,可有效緩解暑濕困阻脾胃導致的嘔吐;茯苓甘淡,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可將體內多餘的濕氣排出體外,減輕暑濕的影響。二者合用,共奏祛暑化濕之效。

  2. 調和脾胃: 暑邪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常。方中茯苓健脾和中,甘草調和諸藥,補益脾胃,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緩解停食、瀉利等症狀。

  3. 醒神開竅: 《醫學心悟》中提到,千金消暑丸對於中暑昏迷者有“回生之功”,這可能與半夏、茯苓的藥性有關。半夏燥濕化痰,有助於清除阻滯氣機的痰濕,使氣機通暢;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減輕腦部的濕濁壅滯。兩者配合,可能有助於改善腦部氣血循環,從而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4. 清熱解毒: 雖然方中未見明顯的清熱藥物,但《慈幼便覽》中提到“如兼腹痛泄瀉,去黃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錢半。”這提示原方中可能含有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綜合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千金消暑丸以祛暑化濕為主要治療手段,兼顧調和脾胃、醒神開竅,適用於暑濕證,特別是中暑昏迷、伏暑停食、嘔吐瀉利等症狀。其藥性偏於溫燥,可能更適合於暑濕偏重,而熱象不明顯者。對於暑熱明顯者,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加減藥物。

傳統服藥法


半夏(醋炙)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0-60丸,開水送下。昏憒者,碾碎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腹瀉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消暑丸,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 組成:半夏(醋炙)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主治:中暑昏悶不醒,並伏暑停食,嘔吐瀉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