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升降湯
FU ZI SHENG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陸仲安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升降湯中包含附子,乃因其溫陽散寒之功效。附子為烏頭的根部,性溫,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之效。
此方常用於治療陽氣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例如心陽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腰膝冷痛等。附子在方中起到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奏升陽溫陽、通經活血之效。
附子升降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相反相成: 附子性熱,善於回陽救逆,但容易燥烈傷陰。天南星性寒,善於化痰散結,且能解附子之毒,起到相反相成之效。
- 引藥下行: 天南星能引附子之熱力向下,並使痰濁下降,達到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效果。
因此,天南星在附子升降湯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既能解毒,又能引藥下行,協同附子發揮療效。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化痰,降逆止嘔: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行氣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附子升降湯主治胸悶氣逆,嘔吐痰多,而橘紅可以疏散肺氣,化解痰濁,使氣機下降,達到止嘔的效果。
- 助附子溫陽化寒:橘紅雖性溫,但與附子相比,溫陽之力較弱,但其行氣化痰的功效,有助於附子溫陽化寒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兩者相輔相成,共奏溫陽化寒、行氣止嘔之效。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附子辛熱,性峻猛,容易傷陰耗氣,而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附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猛烈而傷及正氣。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脾胃,增強藥物吸收利用,並能輔助附子溫陽補氣,提升藥效。同時,甘草還能解毒,減輕附子可能帶來的毒副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助陽,引火歸源: 附子溫陽助陽,但陽氣易上浮,容易導致頭目昏眩。肉桂性熱,能引火歸源,使附子之陽氣下降,溫煦脾腎,避免頭目昏眩。
- 溫經散寒,協調陰陽: 肉桂溫經散寒,能協同附子溫陽化寒,使寒邪散去,陰陽平衡,達到治療寒凝氣滯,脾腎陽虛之目的。
肉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附子溫陽的效果,更使之陰陽調和,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附子溫陽,吳茱萸辛溫,兩者合用,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氣逆嘔吐等症,可起到溫陽扶正,降逆止嘔的作用。
- 協調陰陽,升降平衡: 附子性熱,升陽,吳茱萸性溫,降逆,兩者相配,可協調陰陽,升降平衡。對於脾胃虛寒,氣機升降失調的患者,可起到溫陽扶正,和中降逆,調理脾胃的作用。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附子升陽: 附子性溫熱,善於回陽救逆,但容易耗傷脾氣。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可補脾氣以助附子升陽,避免附子過於燥烈傷脾。
- 燥濕利水,佐附子溫陽: 白朮具有燥濕利水之功,能協助附子溫陽化水,對於寒濕凝滯、脾陽不振引起的肢冷、腹痛、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緩解附子毒性:附子性熱,有毒,易傷陰耗津。白芍性寒,味酸,能斂陰止汗,緩解附子燥熱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其過於傷陰。
- 調和營衛:附子溫陽化氣,升發陽氣,白芍養血柔肝,滋陰降火,二者相配,可使陽氣得陰氣滋潤,陰氣得陽氣溫煦,營衛調和,氣血流通。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其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噁心等症狀。附子升降湯的組成中,附子溫陽助陽,容易導致氣上逆,而半夏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
- 燥濕化痰: 半夏除了降逆止嘔外,還具備燥濕化痰的功效。附子升降湯治療的是寒邪客於脾胃,導致的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水濕停滯等症狀。半夏可以幫助祛除體內濕氣,化解痰飲,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佐助附子溫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附子性熱,燥性較強,容易傷及脾胃,而茯苓可以健脾益氣,緩解附子燥熱對脾胃的損傷,避免藥物副作用。同時,茯苓利水滲濕,可助附子溫陽化氣,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溫陽利水之功。
- 配合升降,協調藥性:附子升降湯以附子溫陽化氣,升提陽氣為主,而茯苓則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可協調附子之升,避免其過於燥熱上行,起到升降平衡的作用。同時,茯苓也能配合桂枝、白芍等藥物,共同起到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附子升降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木香性辛溫,能行氣止痛,降逆止嘔。附子升降湯治寒邪客胃、脾胃虛寒之症,常伴有嘔吐症狀。木香加入可有效緩解嘔吐,使寒邪下行,恢復脾胃功能。
- 理氣和中: 木香具理氣和中之功,可促進腸胃蠕動,消除腹脹,解除胃脘不適。附子升降湯中附子溫陽散寒,木香理氣和中,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升降湯」以附子、天南星、橘紅、甘草、肉桂、吳茱萸、白朮、白芍、半夏、茯苓、木香為主要成分,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同時也能溫補陽氣、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適用於治療寒痰咳嗽、寒喘、胸悶、氣短、肢體痠痛等症狀。
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咳喘、胸悶、肢體痠痛等症狀。天南星性溫,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的功效,可幫助化解寒痰、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橘紅性溫,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疏通氣滯、化解痰飲、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
甘草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緩解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肉桂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可溫暖經脈、改善血氣運行不暢的症狀。
吳茱萸性熱,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白朮性平,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可健脾益氣、祛除濕氣、改善水腫、口乾舌燥等症狀。
白芍性涼,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可平肝息風、養血補血、健脾胃,改善肝氣鬱結、血虛、脾胃虛弱等症狀。半夏性溫,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可溫化寒痰、止咳化痰、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茯苓性平,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木香性溫,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可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總之,中藥方劑「附子升降湯」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平喘、溫補陽氣、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改善寒痰咳嗽、寒喘、胸悶、氣短、肢體痠痛等症狀的功效。在服用中藥方劑時,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去皮臍)1兩半,天南星(湯洗7次)1兩半,橘紅1兩半,甘草(炙)1兩半,肉桂(不見火)1兩半,吳茱萸1兩半(湯洗7次,炒),白朮(炒)3兩,白芍藥3兩,半夏(湯洗7次)3兩,白茯苓(去皮)3兩,木香1錢(不見火)。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蓋半,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肺燥咳嗽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升降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陸仲安方。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1兩半,天南星(湯洗7次)1兩半,橘紅1兩半,甘草(炙)1兩半,肉桂(不見火)1兩半,吳茱萸1兩半(湯洗7次,炒),白朮(炒)3兩,白芍藥3兩,半夏(湯洗7次)3兩,白茯苓(去皮)3兩,木香1錢(不見火)。 主治:寒痰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