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

FU MAN JIAN JIA ZHU YE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清代名醫醫案大全》卷三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脾經 8%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肝經 5%
心包經 2%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肝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清熱涼血之效。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滋腎降火。服蠻煎本身屬於溫燥之劑,用於治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而生地黃的加入,可以緩解藥性燥烈,防止傷陰,並輔助清熱涼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生地黃還可滋陰潤肺,對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也有幫助,使整體方劑更為全面,療效更佳。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該方以竹葉石膏清熱解暑,木通則協同利濕,有助於消除體內濕熱,治療暑濕蘊蒸,發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症。
  2. 通經活絡:木通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疏通經絡,利水消腫,配合服蠻煎中其他藥物,可緩解因濕熱鬱結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服蠻煎為治痰熱咳嗽之方,半夏性溫,味辛,能燥濕化痰,且可降逆止嘔,有助於清除痰熱,緩解咳嗽。
  2. 和胃降逆: 竹葉石膏湯清熱瀉火,而半夏可和胃降逆,防止石膏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因此,半夏在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起到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的目的。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效。服蠻煎本身屬溫燥之劑,加入知母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降火解毒: 服蠻煎用於治療外感熱病,而知母可清肺熱,解毒消炎,有助於緩解熱毒之症。其與石膏、竹葉等藥物相配合,可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渴之效。

總之,知母在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起到清熱瀉火、降火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熱病之目的。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方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降低體內熱度,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咽喉腫痛等症狀。
  2. 解毒散瘀: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發熱等症,牡丹皮可解毒散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熱毒,改善血瘀,達到清熱解毒、消瘀止痛的效果。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服蠻煎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麥門冬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滋潤肺陰,防止燥熱傷肺。
  2. 緩解熱病耗傷陰津:服蠻煎常用於治療熱病,熱病耗傷津液,容易導致口乾舌燥、咽乾喉痛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陰生津,緩解熱病造成的津液不足,有助於恢復機體正常功能。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 服蠻煎主治濕熱蘊結,而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清熱除煩,有助於將體內濕熱排出,配合竹葉石膏湯的清熱瀉火作用,更能有效清除濕熱。

二、 健脾利濕: 澤瀉亦能健脾利濕,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恢復脾胃功能,促進身體康復。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益氣補中之功效。方中加入茯苓,可補脾胃之氣,利水濕之邪,有助於改善患者脾虛濕盛之症狀,使藥效更顯著。
  2. 佐藥增效: 服蠻煎本身以滋陰清熱為主,而竹葉石膏湯則以清熱解毒為主。茯苓加入其中,既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和緩,又能增強補脾利濕之效,起到佐藥增效的作用,使治療更趨完善。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生津的功效。服蠻煎本身屬於溫補方劑,加入石膏可平衡其溫燥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熱,避免出現上火等不良反應。
  2. 清熱解表:竹葉石膏湯本身就有清熱解表的作用,而服蠻煎治療的病症往往伴隨有發熱、口渴等熱症,石膏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解表的效果,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是一張複方中藥處方,此方結合了多種中藥材,用於治療特定症狀或疾病。在該方中加入荸薺(又称馬蹄),主要是因為荸薺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的功效。從中醫學角度來看,荸薺性味甘寒,歸肺、胃經,適用於內熱煩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在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這一方劑中,荸薺能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強整體處方的清熱解毒之力,另一方面還能滋潤肺胃,緩解因熱病所導致的口乾舌燥等不適。此外,由於荸薺有利尿作用,對於改善水濕停滯也有一定幫助。總體來說,將荸薺納入此方,旨在通過其獨特的藥效特性,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使整體療效更為全面和完善。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利尿除濕: 淡竹葉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溼的功效。服蠻煎本身用於治療熱病、暑邪、口渴、煩躁等症,加入淡竹葉能增強其清熱解暑的功效,並有助於利尿,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暑溼所致的腫脹、煩渴等症狀。
  2. 和胃降逆,生津止渴: 淡竹葉亦具和胃降逆、生津止渴之效,可緩解服蠻煎中某些藥物可能帶來的胃部不適,並增強其生津止渴的作用,更利於病患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是一種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滋陰養血功效的中藥複方,常被用於治療病後體虛、邪氣侵襲,導致陰虛夾痰,痰瘀積聚於經絡等症狀。

  1.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2. 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心火旺盛、口瘡、尿赤、煩躁不寐、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症狀。

  3.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狀。

  4.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

  5. 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6.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

  7.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8.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9. 澤瀉: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

  10.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11. 荸薺:具有清熱解毒、清熱止渴、化痰止咳、利濕化痰等多種功效,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減少病毒和細菌的感染。荸薺還可以清熱止渴,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煩渴口乾、小便不利等症。荸薺還具有利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肺熱咳嗽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滋陰養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病後體虛、邪氣侵襲,導致陰虛夾痰,痰瘀積聚於經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橘白、木通、半夏、知母、丹皮、麥冬、澤瀉、茯苓、石膏、蔗皮、荸薺、竹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有以下

  •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利水滲濕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病後復勞感邪,虛邪襲人,陰虛夾痰,蘊戀於絡所致的寒熱往來,汗多,小便赤澀,舌苔白厚,脈數而濡。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滑利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含有石膏,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小便顏色偏黃多痰舌苔白膩

相同名稱方劑


服蠻煎加竹葉石膏湯, 出處:《清代名醫醫案大全》卷三。 組成:生地、橘白、木通、半夏、知母、丹皮、麥冬、澤瀉、茯苓、石膏、蔗皮、荸薺、竹葉。 主治:病後復勞感邪,虛邪襲人,陰虛夾痰,蘊戀於絡。始發寒熱,今則寒去而熱蒸蒸,蘊於脾肺兩經,舌苔白厚,有汗而熱不清,溺赤似痛,脈數而濡,腠理空疏,是以多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