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骨丹

換骨丹

HUAN G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6%
心經 17%
肺經 13%
腎經 8%
膀胱經 8%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換骨丹」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促進新陳代謝: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其補血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骨骼發育不良,活血功效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骨骼細胞的代謝和更新。
  2. 滋養肝腎,促進骨骼生長:當歸還可滋養肝腎,而肝腎精血是骨骼生長的基礎。肝主筋,腎主骨,當歸滋養肝腎,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使其更加強健。

因此,當歸在「換骨丹」中能起到補血活血、滋養肝腎的作用,促進骨骼生長和發育,對於改善骨骼相關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換骨丹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解骨骼疼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能有效舒緩因骨骼病變引起的疼痛,並改善因血瘀、氣滯所導致的骨骼不適。

二、滋養骨骼:白芍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滋養骨骼,促進骨骼生長,並有助於改善骨骼的強度和韌性。

因此,白芍在換骨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緩解疼痛,更能滋養骨骼,促進骨骼健康。

換骨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換骨丹常用於治療骨骼疾病,而人參可以補益元氣,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

2. 提高機體免疫力: 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疾病的侵襲。換骨丹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病情的反覆。

換骨丹方劑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換骨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威靈仙的藥性正可針對這些病症,起到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筋骨恢復的作用。
  2. 活血化瘀:威靈仙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有利於病竈部位的修復。這對於換骨丹治療因跌打損傷、外傷等導致的骨折、骨裂等疾病,具有積極的作用。

換骨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關節疾病、舒緩疼痛以及促進血液循環。其成分中包含天南星,這是一種具備特殊藥用價值的植物。

天南星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祛風、化痰及通絡的效果。其性微寒,味辛,能夠有效驅散體內的風邪,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感。此外,天南星還具有抗炎作用,能幫助消除由關節炎等病症引起的腫脹和疼痛。

在換骨丹的配方中,天南星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還能促進其他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透過合理的配伍,天南星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功效,從而達到調整身體、促進康復的目的。因此,天南星的選用在換骨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換骨丹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造成的疼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通絡止痛,促進骨骼癒合: 乳香能通經絡,行氣血,並能促進骨骼生長。對於骨骼損傷、骨折等,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供應,加速骨骼癒合。

因此,乳香在換骨丹中,可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絡止痛、促進骨骼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骨骼損傷。

換骨丹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是考量其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

沒藥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其藥性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創傷感染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換骨丹主要針對骨骼疾病,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同時其生肌止痛功效能緩解疼痛,促進骨骼癒合。

換骨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關節和骨骼相關的疾病。在其組成中包含麻黃,這是因為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尿消腫的功效。麻黃的主要成分麻黃鹼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對於改善關節的血液供應有正面影響。

在治療中,麻黃可以幫助緩解因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對於風寒引起的骨骼僵硬和不適,能起到良好的舒緩作用。此外,麻黃還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禦外邪對關節的侵襲,因此在換骨丹中運用麻黃是合理的。

綜合來看,麻黃的作用在於其發汗解表和促進血液循環的特性,能有效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因此成為換骨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換骨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換骨丹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澀,失音者」,乃古代治療中風後遺症之重要方劑。其功效主要針對風痰瘀阻絡脈,導致氣血不通、肢體失養之證候:

  1. 半身不遂:風邪夾痰瘀痹阻經絡,氣血不能濡養肢體。
  2. 言語謇澀、失音:痰阻舌絡或風邪上擾清竅,使舌本強硬,發聲不利。

此方以「祛風通絡、化痰活血、補益氣血」為核心,兼具「開竅醒神」之功,故亦能用於婦人血滯、傷寒閉表及小兒驚風等證,具備「通治內外風邪」之特色。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祛風通絡,透達表裏

  1. 威靈仙、防風、蔓荊子
    • 威靈仙辛溫,善走十二經絡,祛風濕、通經止痛;
    • 防風為「風藥潤劑」,解表祛風而不燥;
    • 蔓荊子輕揚上行,疏散頭面風邪,三藥協力透達內外風邪。
  2. 蒼朮、槐角(熬膏基礎):
    • 蒼朮燥濕健脾,助運化以絕痰源;
    • 槐角清肝瀉火,防風藥過燥化熱,二藥熬膏為賦形,兼調脾胃。

二、化痰活血,開竅醒神

  1. 麝香、龍腦
    • 麝香辛香走竄,深入血絡化瘀開閉;
    • 龍腦(冰片)宣散鬱火,助麝香通竅醒腦,針對中風失語、神昏。
  2. 川芎、木香
    • 川芎為血中氣藥,行氣活血;
    • 木香理氣解鬱,使氣行則血行痰消。

三、補虛扶正,固本培元

  1. 人參、紫河車、何首烏
    • 人參大補元氣,助正氣托邪外出;
    • 紫河車為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補髓;
    • 何首烏滋養肝腎,益精血以養筋骨。
  2. 五味子、地骨皮
    • 五味子斂肺益腎,防風藥耗散太過;
    • 地骨皮清虛熱,平衡溫燥之性。

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1. 苦參、犀角
    • 苦參清熱燥濕,防風濕化熱;
    • 犀角(今多以水牛角代)涼血解毒,清心肝熱毒,防痰瘀化火生風。
  2. 桑白皮
    • 瀉肺降氣,通調水道以助化痰,兼防肺熱上逆。

治療原理綜論

換骨丹之方義,體現「攻補兼施、標本同治」思想:

  • 攻邪:以風藥透絡、香藥開竅、活血藥通瘀,破除風痰瘀阻之病理產物。
  • 扶正:補氣血、益肝腎,強化臟腑功能,促使肢體功能恢復。
  • 劑型設計:以地黃、蒼朮、槐角熬膏為丸,既緩和藥性峻烈,又藉地黃滋陰潤燥,朱砂為衣安神定驚,契合中風病「虛實夾雜」之特點。

此方融匯「祛風、化痰、活血、補虛、開竅」五法,故名「換骨」,喻其效力能深入筋骨,重整氣血,猶如換骨重生。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2兩,川芎2兩,吳白朮2兩,紫河車2兩,威靈仙2兩,蔓荊子2兩,人參2兩,防風2兩,何首烏2兩,地骨皮1兩,五味子1兩,木香1兩,苦參1兩,犀角半兩,麝香半錢,龍腦半錢。
上為細末,用蒼朮半斤、槐角半斤,以地黃三斤去根、不去節,銼細,上用河水一斗八升(井水亦得),同熬至三4升,去滓,留清者,再熬成膏,和前藥,每兩作八丸,朱砂為衣。
截四時傷寒,婦人血滯,產前產後,每服1丸,酒1盞,碎捶,浸至夜,溫動化散,臨睡和滓服;小兒驚搐,每服半丸,米飲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換骨丹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陰虛火旺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貝爾氏癱瘓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酸痛顏面神經麻痺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換骨丹, 出處:《急救仙方》卷六。 組成:草烏6兩。 主治:風濕腰腳諸疾。

換骨丹,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九肋鱉甲(去裙)半兩,海蜈蚣(細銼)半兩。 主治:大風。

換骨丹, 出處:《王氏醫存》。 組成:制南星1兩,川貝母1兩,秦艽1兩,首烏1兩,制半夏1兩,五加皮1兩,石楠葉1兩,沉香5錢。 主治: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久患腿疼及破傷風。

換骨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當歸2兩,芍藥2兩,人參2兩,鐵腳威靈仙2兩,南星3兩,乳香(去油)2兩,沒藥(去油)2兩,麻黃3斤(去節,另煎膏)。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澀,失音者。

換骨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醫林方》。 組成:人參半兩,丹參半兩,紫參半兩,沙參半兩,玄參半兩,苦參半兩,天麻半兩,定風草(如無此,以天麻代之)半兩,防風半兩,細辛根半兩,白附子半兩,威靈仙半兩,何首烏半兩,藭賊半兩,山豆根半兩,穿山甲半兩,蔓荊子半兩,川芎半兩,胡麻子1斤(三棱者真,水淘,微炒香熟,另研),蜈蚣1對。 主治:諸風。

換骨丹, 出處:《宣明論》卷三。 組成:麻黃(煎膏)、仙朮、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參、防風、桑白皮、苦參、威靈仙、何首烏、蔓荊子、木香、龍腦(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各等分。 主治:癱瘓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一切風痛,暗風。血滯而不流,衛氣遏而不通,風寒濕氣相搏筋骨之間,內捨偏虛,發爲不遂之病,氣感八風,血凝五痹,筋攣骨痛,一切風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