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丸

PENG SH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七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4%
肝經 10%
腎經 10%
三焦經 5%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硼砂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硼砂丸多用於治療神志昏迷、中風痰迷等症,而麝香有助於開竅醒神,促使患者恢復意識。
  2. 通絡止痛: 麝香亦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硼砂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而麝香的加入,可加強其通絡止痛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

硼砂丸中含有硼砂,其主要原因在於硼砂具有以下藥性: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味甘鹹,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消腫止痛: 硼砂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硼砂丸通常搭配其他中藥材,以增強療效,並降低單獨使用硼砂的副作用。然而,硼砂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不可長期服用,需遵醫囑使用。

硼砂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硼砂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其毒性亦不可小覷。甘草性甘,味平,能緩和硼砂的寒性,減少其毒副作用,使藥效更趨穏和。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趨協調,提高藥效。在硼砂丸中,甘草可以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硼砂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瀉火解毒、清熱消腫的功效。硼砂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芒硝能清熱瀉火,輔助硼砂消腫解毒,增強藥效。
  2. 引藥下行:芒硝味鹹,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藥物引導至下焦,加強其治療效果。硼砂丸中的藥物多為清熱解毒之品,芒硝可以幫助藥力下行,更有效地治療下焦熱毒。

硼砂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硼砂丸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熱毒症狀,寒水石可輔助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
  2. 利水消腫: 寒水石還能利水消腫,對於硼砂丸治療因熱毒引起的腫脹,起到輔助消腫的作用。

綜上所述,寒水石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硼砂丸的清熱解毒功效,還能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協同發揮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硼砂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硼砂丸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多篇古文記載硼砂丸可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如:

  • 《仁齋直指方論》:「硼砂丸,治口臭、口乾、口舌瘡。」
  • 《奇效良方》:「治口臭口乾,口舌瘡。」
  • 《雞峰普濟方》:「治咽喉腫痛不利口舌生瘡」
  • 《聖濟總錄》:「治咽喉腫痛,及走馬喉痹。硼砂丸方」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大人、小兒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
  • 《景岳全書》:「硼砂丸,治口瘡舌瘡。」
  • 《魯府禁方》:「硼砂丸 治口臭口乾口舌生瘡」

這些症狀多與中醫所說的「熱毒」、「上火」有關。硼砂丸中的主要成分硼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從而緩解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而馬牙硝(芒硝)、寒水石等成分也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硼砂丸的清熱解毒功效。

潤燥生津,化痰利膈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常服化痰利膈,生津止渴。」
  • 《景岳全書》:「上清丸,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止嗽清音,寬膈化痰,極效。」

其中,甘草膏具有潤燥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口乾的症狀。麝香則具有開竅醒腦,活血散結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其他功效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部分古文還提到了硼砂丸的其他一些功效,例如:

  • 《雜病源流犀燭》:「服藥後,若下小便如墨汁,膀胱之邪去矣,邪去而便通痛止矣(宜隨用硼砂丸)。」這提示硼砂丸可能還具有一定的利尿通淋作用。
  • 《魯府禁方》:「久服治男女穢氣,心腹疼痛,胸膈不利,痰症諸疾。又用一丸,投酒中,自然香美。又名共殿香。」這表明硼砂丸在古代還被用於去除口臭、改善口氣,以及治療一些消化系統疾病。
  • 《濟陽綱目》:「硼砂丸,消酒清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來看,硼砂丸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潤燥生津、化痰利膈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

  1. **清熱解毒:**硼砂、馬牙硝(芒硝)、寒水石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從而緩解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潤燥生津:**甘草膏等成分具有潤燥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口乾的症狀。
  3. **化痰利膈:**麝香等成分具有化痰利膈的作用,可以緩解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症狀。

總體而言,硼砂丸主要針對的是上焦熱盛所致的各種病症,通過清熱解毒、潤燥生津、化痰利膈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硼砂半兩(細研),乾薑半兩(炮裂,銼),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去子),京三稜半兩(微煨,銼),五靈脂1兩,巴豆半兩(去皮,細研,紙裹壓去油)。
上為末,入硼砂、巴豆,同研令勻,用醋熬為膏,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空心及臨臥時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硇砂丸」,《雞峰》作「大硇砂丸」。方中硼砂,《普濟方》、《雞峰》均作「硇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大便秘結耳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腸出血大腸激擾綜合症咽喉痛腹瀉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硼砂1分,砒黃1分。 主治:小兒瘰癧,結核腫硬。

硼砂丸,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三引《德生堂方》。 組成:硼砂、信石、巴豆(去殼)、紅娘子各等分。 主治:耳聾。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硼砂1兩,朱砂1兩,黃丹1兩,砒霜半兩。 主治:痔瘻,下血不止,肌體黃瘦,四肢無力。

硼砂丸, 出處:《局方》卷七。 組成:麝香1兩(研),鵬砂(研)10兩,甘草(浸汁,熬膏)10兩,牙消(枯,研)2兩,梅花腦(别研)3分,寒水石(燒通赤紅)50兩。 主治:化痰利膈,生津止渴。主治: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硼砂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京三棱1兩(微煨,銼),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香墨半兩(挺)。 主治:食癥及氣塊,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硼砂半兩(細研),青礞石1分(細研),穿山甲1分(炙令黃焦),磁石1分(燒,醋淬7遍,搗碎,研如粉),京三棱1分(微煨,銼),乾漆1分(搗碎,炒令煙出),虻蟲50枚(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50枚(炒令微黃),巴豆15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赤石脂1分(細研)。 主治:積年厭食癥,血氣及癥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