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局方》卷七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心經 13%
脾經 13%
肺經 13%
腎經 11%
肝經 11%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硼砂丸

組成:

  • 麝香
  • 硼砂
  • 甘草
  • 芒硝
  • 寒水石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

本方由麝香、硼砂、甘草、芒硝、寒水石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等症。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硼砂丸,治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
  2. 醫學衷中參西錄》:"硼砂丸,治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皆屬風熱壅盛之證。"
  3. 《中醫臨床治療學》:"硼砂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等症。"

傳統服藥法

硼砂半兩(細研),乾薑半兩(炮裂,銼),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去子),京三稜半兩(微煨,銼),五靈脂1兩,巴豆半兩(去皮,細研,紙裹壓去油)。
上為末,入硼砂、巴豆,同研令勻,用醋熬為膏,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空心及臨臥時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硇砂丸」,《雞峰》作「大硇砂丸」。方中硼砂,《普濟方》、《雞峰》均作「硇砂」。

方劑組成解釋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竅利咽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頰生瘡等症。
  • 硼砂: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頰生瘡等症。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頰生瘡等症。
  • 芒硝:具有清熱瀉火、通便利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頰生瘡等症。
  • 寒水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頰生瘡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
扁桃腺炎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鏈球菌性咽喉炎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四肢麻痺癱瘓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硼砂1分,砒黃1分。 主治:小兒瘰癧,結核腫硬。

硼砂丸,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三引《德生堂方》。 組成:硼砂、信石、巴豆(去殼)、紅娘子各等分。 主治:耳聾。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硼砂1兩,朱砂1兩,黃丹1兩,砒霜半兩。 主治:痔瘻,下血不止,肌體黃瘦,四肢無力。

硼砂丸, 出處:《局方》卷七。 組成:麝香1兩(研),鵬砂(研)10兩,甘草(浸汁,熬膏)10兩,牙消(枯,研)2兩,梅花腦(别研)3分,寒水石(燒通赤紅)50兩。 主治:化痰利膈,生津止渴。主治:風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乾煩渴。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硼砂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京三棱1兩(微煨,銼),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香墨半兩(挺)。 主治:食癥及氣塊,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

硼砂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硼砂半兩(細研),青礞石1分(細研),穿山甲1分(炙令黃焦),磁石1分(燒,醋淬7遍,搗碎,研如粉),京三棱1分(微煨,銼),乾漆1分(搗碎,炒令煙出),虻蟲50枚(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50枚(炒令微黃),巴豆15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赤石脂1分(細研)。 主治:積年厭食癥,血氣及癥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紅輪散

相似度 80%

分金散

相似度 80%

梅花飲

相似度 66%

靈寶妙應丹

相似度 66%

朱砂散

相似度 66%

朱砂膏

相似度 61%

馬牙消丸

相似度 61%

雄朱膏

相似度 61%

一九金丹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