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膏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 解毒消腫: 硃砂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時需謹慎,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硃砂膏中加入硼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硃砂相輔相成,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收斂生肌: 硼砂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配合硃砂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硃砂膏中加入芒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引藥入肝: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經,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作用。硃砂性涼,味甘,入心經,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芒硝作為引藥,能引導硃砂入肝經,更有效地治療肝火上炎、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等症。
- 增強藥效:芒硝能與硃砂產生協同作用,增強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效。芒硝的清熱瀉火作用能幫助硃砂更好地發揮鎮驚安神功效,同時也能減少硃砂的毒性。
硃砂膏中加入金箔,並非因其藥效,而是源於古代的煉丹術和道家思想。
金箔被視為貴金屬,象徵著純陽之氣,能辟邪鎮驚、驅散陰邪,因此被加入硃砂膏中,以增強其驅邪鎮心之效。同時,金箔也具有吸附毒素、清熱解毒的作用,與硃砂膏的清熱解毒功效相輔相成。
此外,金箔也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在古代被視為美容聖品,加入硃砂膏中,可以起到美白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
硃砂膏中加入銀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功效: 銀箔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與硃砂相輔相成,可加強鎮靜安神、消炎止痛的效果,特別適用於治療外傷感染、潰瘍、燒傷等症。
2. 增強藥效: 銀箔的納米結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促進藥物吸收,提升藥效,進而提高治療效果。
硃砂膏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硃砂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症,寒水石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促進瘡瘍癒合。
2. 收斂生肌: 寒水石亦有收斂生肌之功,可促進創面癒合。硃砂膏中硃砂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與寒水石的收斂生肌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感染。
硃砂膏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硃砂膏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不安、口渴等症,石膏的加入可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更有效地緩解症狀。
- 解毒鎮驚: 石膏能解熱毒,並具有鎮驚安神之效。硃砂膏中含有硃砂,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石膏的加入可以增強硃砂的鎮驚作用,使其更有效地平息煩躁,緩解不安。
硃砂膏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硃砂毒性: 硃砂性寒,有毒,長期使用會損傷腎臟。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解毒、緩和藥性之效。與硃砂搭配,能減輕硃砂的毒性,保護臟腑。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硃砂的鎮靜安神作用更加平和有效。同時,甘草還有補氣益血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砂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心臟驚熱至甚,不省人事」,屬中醫「熱閉神昏」範疇。古代認為心主神明,朱砂膏以「朱砂」為君藥,取其鎮驚安神、清心解毒之效,針對因熱邪擾心所致的高熱驚厥、神志昏蒙等急症。外敷膏劑形式,可能透過經皮吸收或穴位貼敷(如膻中、神闕)以達急救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作用
- 朱砂、銀朱:兩者均含硫化汞,傳統用於鎮靜安神、解毒。朱砂清心火,銀朱(人工合成硫化汞)性更烈,共奏降心火、定驚狂之效。
- 章丹(黃丹)、官粉(鉛粉):皆為鉛類化合物,傳統認為能收斂生肌、拔毒,與朱砂協同強化「重鎮安神」之力,推測其金屬成分可能抑制神經興奮性。
基質配伍原理
- 松香、黃蠟、香油:形成膏體基礎,松香解毒燥濕,黃蠟定形兼潤膚,香油緩和刺激性並促進藥物滲透。此組合兼具黏附性與緩釋效果,適合長期貼敷。
整體方義
- 解毒去濕:鉛、汞類藥物自古用於瘡毒濕疹,此方可能透過重金屬的抗菌、收斂作用,外治熱毒瘡癤。
- 鎮驚開竅:全方以「金石重鎮」為主,推測其機理為通過經皮吸收,抑制中樞神經過度亢奮,對應「驚熱神昏」之證。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雖標明心熱神昏,但組成藥物多見於古代外瘍方書(如《瘍醫大全》),暗示其可能兼治癰疽潰瘍、濕瘡瘙癢。金石藥與油脂配伍,或可形成物理性封閉,阻隔外邪並促進局部修復。
注意要點
(基於要求,此處不列出注意事項,惟分析古代文獻時需釐清「外治」與「內服」差異,避免混淆。)
傳統服藥法
朱砂4兩,銀朱4兩,章丹8兩,官粉6斤,松香1斤,黃蠟4兩,香油8斤。
解毒去濕。
共熬成膏。
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朱砂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朱砂膏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朱砂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朱砂1錢,蝸牛5個,輕粉1錢。 主治:急慢驚風形候,一般皆治。
朱砂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 組成:朱砂1錢,硼砂1錢,粉霜1錢,牙消1錢,腦子1錢,麝香1錢。 主治:驚熱焦啼,煩躁口乾。
朱砂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麻油1斤,飛丹6兩,水銀5錢,朱砂(佳者)1兩半(飛),好黃蠟4兩。 主治:一切頑瘡、破瘡、杖瘡、癰疽、發背、破傷者。
朱砂膏, 出處:《得效》卷十五。 組成:朱砂1錢半,硼砂1錢半,焰消1錢半,金箔5片,銀箔5片,寒水石5錢,腦子1字,石膏5錢,粉草3錢。 主治:心臟驚熱至甚,不省人事。
朱砂膏,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朱砂(水飛)5錢,牙消2錢半,硼砂2錢半,玄明粉2錢半,麝香1字,金箔15貼,銀箔15貼,白附子3錢,枳殼3錢,川芎4錢,粉草4錢,人參(去蘆)2錢,黃芩2錢,薄荷葉2錢。 主治:小兒五心煩熱,喉痰壅盛,驚風搐搦,渴飲無時,睡中不寧,見人煩躁,口瘡糜爛。
朱砂膏,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蔥50-60斤(搗極爛,絞汁放鍋內,投入嫩松香5斤,微火熬至蔥汁滾,松香化,取下俟稍冷,即以手在汁中揉松香幾百揉,然後再放火上再烊再揉,如此5-6次,揉至松香色白無油爲度,配入後藥),當門子5錢(即頂高麝香),樟腦12兩,梅花冰片1兩,蓖麻子1斤(去殼,研如泥,另貯),乳香3兩5錢,沒藥3兩5錢(俱用燈心草炒去油),朱砂6兩(水飛)。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橫痃,乳癤,惡疽疔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