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暖臍膏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溫經活血、補血養血的功效。暖臍膏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腹痛、經寒不調等,而當歸的溫經活血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二、補血養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寒疼痛。暖臍膏中加入當歸,可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既能溫經活血,又能補血養血,更全面地改善病患的症狀。
暖臍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暖臍膏旨在溫暖臍腹,驅散寒邪,緩解腹痛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增強溫經散寒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消腫止癢:白芷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暖臍膏的配方中往往還包括其他具有止痛消腫功效的藥物,白芷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消腫的效果,促進病竈的恢復。
暖臍膏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烏藥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烏藥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腹部不適。
2. 促進血液循環:烏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腹部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部冷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暖臍膏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理氣止痛:茴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腹部寒氣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具有顯著的緩解功效。
因此,暖臍膏中加入茴香,有助於溫暖腹部,驅散寒氣,理氣止痛,改善腹部不適。
暖臍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暖臍膏常用於治療因寒邪入侵、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而木香的溫中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行氣止痛,消腫止痛:木香能行氣止痛,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局部疼痛,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暖臍膏中加入木香,可增強其止痛消腫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
暖臍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驅寒止痛。其中,香附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功能。香附,學名為香附子,屬於脣形科植物,其性味辛、苦,微寒,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效果。由於其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對於寒凝引起的腹痛和脹滿有著良好的緩解作用。
在暖臍膏的配方中,香附不僅增強了藥膏的整體療效,還能有效調和其他藥材之間的作用。特別是在冬季氣候寒冷的時期,脾胃容易受寒,導致消化不良和不適,香附的加入恰好能對這些症狀起到緩解作用。同時,香附還能改善人的情緒,減少因疼痛引起的焦慮,讓使用者在療效上獲得身心雙重的保健效果。因此,香附在暖臍膏中的使用,是經過長期臨牀驗證的理想選擇。
主治功效
暖臍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 少腹冷痛: 指肚臍周圍及以下部位的寒冷疼痛感,多因脾胃虛寒、寒邪侵襲所致。
- 痞滿寒脹: 指腹部脹滿不適,並伴有寒冷感,多因脾胃虛寒,運化失職,氣機阻滯所致。
- 大便溏瀉: 指大便稀溏不成形,甚至如水樣,多因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水濕下注所致。
治療原理
暖臍膏的治療原理在於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方劑組成主要為溫熱行氣藥物:
- 溫中散寒: 茴香、烏藥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良好的溫中散寒作用,是方中的主要藥物。
- 行氣止痛: 烏藥、木香、香附均能行氣止痛,其中烏藥偏於溫腎散寒,木香偏於健脾消食,香附偏於疏肝理氣。三藥合用,可增強行氣止痛的功效,緩解腹部脹滿疼痛。
- 補血活血: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
- 解表散寒: 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可輔助散除外寒。
古文內容分析
多篇古文均提到了暖臍膏的應用,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腹痛、泄瀉: 多篇古文提到暖臍膏用於治療腹痛、泄瀉,尤其是因寒引起的腹痛泄瀉。如《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載「止瀉暖臍膏,專治一切暑熱暑寒邪,痧疫、腹痛、泄瀉、絞腹吊腳等痧,攤萬應靈膏對臍上貼之,立刻止痛止瀉神效。」《兒科萃精》提到「小兒既因臍寒而瀉,古方斷不宜服。若兒未滿月,但用暖臍膏貼之可愈,不必服藥。」《藥治通義》記載「又有寧和堂暖臍膏。治瀉痢。」
- 瘧疾: 《急救廣生集》和《雞鳴錄》均提到暖臍膏可與硃砂、胡椒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瘧疾,尤其是寒瘧。《急救廣生集》更詳細指出「用時取暖臍膏一張,挑末藥一茶匙,安放膏藥中間,勿令四眼見。對臍緊貼,雖瘧止,不輕揭,聽其自落,靡不神效。三陰瘧,十日一換,用至三膏,亦能奏功。」
- 其他: 部分古文還提到暖臍膏用於治療小兒臍部疾病(如《幼幼集》),或與艾灸等療法結合使用(如《兒科要略》、《濕溫時疫治療法》),或作為補益劑(如《理瀹駢文》)。
此外,多篇古文記載了暖臍膏的配伍用藥和使用方法,常與硫黃、丁香、麝香、蓽茇等溫熱藥物配伍,並強調了外用貼敷於臍部的重要性。
總結
暖臍膏是一個以外用為主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少腹冷痛、痞滿寒脹、大便溏瀉等症狀。古文記載中,其應用範圍還包括寒瘧、小兒臍部疾病等。通過溫熱藥物貼敷臍部,達到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目的。由於其溫熱的特性,部分古文也提到了孕婦忌用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各篇古文記載的暖臍膏組成並不完全一致,具體應用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傳統服藥法
生附子5錢,甘遂3錢,甘草3錢。
用蔥汁熬膏和藥。
加蟾酥、麝香、鴉片、丁香末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活血作用,陰虛血熱者慎用。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暖臍膏, 出處:《理瀹》。 組成:生附子5錢,甘遂3錢,甘草3錢。 主治:九種心胃痛,並嘔吐噎膈,久痢疝氣。
暖臍膏, 出處:《理瀹》。 組成:柏子尖5斤,松毛心5斤,附子8兩。 主治:九種心胃痛,並嘔吐噎膈,久痢疝氣。
暖臍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母丁香2錢,白胡椒2錢,倭硫黃3錢,綠豆粉3錢,吳茱萸1錢。 主治:寒邪入裏,太陰受病,脘腹脹痛,大便泄瀉。
暖臍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4兩,白芷4兩,烏藥4兩,小茴香4兩,木香2兩,大茴香4兩,生香附4兩。 主治:行氣止痛,暖臍止瀉。主治:少腹冷痛,痞滿寒脹,大便溏瀉。
暖臍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組成:真麻油5斤,生天雄1斤,炮薑8兩,廣木香4兩,香橼皮4兩,小茴4兩,黃丹30兩,沒藥末2兩,肉桂末12兩。 主治:嘔吐泄瀉,臍腹疼痛。
暖臍膏, 出處:《膏藥方集》。 組成:清膏肉(即將棉子油10斤煎透,加入東丹3-5斤,熬至滴水成珠)4兩,胡椒2錢,肉桂3錢,母丁香2錢,硫黃(制)3錢,吳茱萸1錢。 主治:小兒受寒,腹痛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