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生附子5錢,甘遂3錢,甘草3錢。
用蔥汁熬膏和藥。
加蟾酥、麝香、鴉片、丁香末攤貼。
方劑組成解釋
暖臍膏由當歸、白芷、烏藥、茴香、木香、香附等中藥組成。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疹的功效;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瀉的功效;茴香具有理氣和胃、止痛消脹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瀉的功效;香附具有行氣止痛、理氣調經的功效。這些中藥合用,具有溫經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少腹冷痛、痞滿寒脹、大便溏瀉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辛溫,有活血作用,陰虛血熱者慎用。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稀薄)
肺結核
胰臟炎
腹股溝疝氣
胃及十二指腸炎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嘔吐
胃下垂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四肢痿軟無力
睪丸疼痛腫脹
精液稀薄清冷
相同名稱方劑
暖臍膏, 出處:《理瀹》。 組成:生附子5錢,甘遂3錢,甘草3錢。 主治:九種心胃痛,並嘔吐噎膈,久痢疝氣。
暖臍膏, 出處:《理瀹》。 組成:柏子尖5斤,松毛心5斤,附子8兩。 主治:九種心胃痛,並嘔吐噎膈,久痢疝氣。
暖臍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母丁香2錢,白胡椒2錢,倭硫黃3錢,綠豆粉3錢,吳茱萸1錢。 主治:寒邪入裏,太陰受病,脘腹脹痛,大便泄瀉。
暖臍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4兩,白芷4兩,烏藥4兩,小茴香4兩,木香2兩,大茴香4兩,生香附4兩。 主治:行氣止痛,暖臍止瀉。主治:少腹冷痛,痞滿寒脹,大便溏瀉。
暖臍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組成:真麻油5斤,生天雄1斤,炮薑8兩,廣木香4兩,香橼皮4兩,小茴4兩,黃丹30兩,沒藥末2兩,肉桂末12兩。 主治:嘔吐泄瀉,臍腹疼痛。
暖臍膏, 出處:《膏藥方集》。 組成:清膏肉(即將棉子油10斤煎透,加入東丹3-5斤,熬至滴水成珠)4兩,胡椒2錢,肉桂3錢,母丁香2錢,硫黃(制)3錢,吳茱萸1錢。 主治:小兒受寒,腹痛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