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香散

S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3%
三焦經 10%
膽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心經 3%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香散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四香散中常與其他溫燥之品配伍,如乾薑、肉桂等,共同發揮溫中散寒之功效,用於治療寒邪客於中焦,引起的腹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症。

二、行氣止痛: 茴香亦具理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腸道痙攣,有助於緩解腹部疼痛。在四香散中,茴香與其他理氣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效果,適用於寒凝氣滯引起的腹痛。

四香散中包含木香,主要是因為木香具有以下兩大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四香散以行氣止痛為主要功效,木香的存在有助於增強此功效。
  2. 健脾和胃: 木香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四香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木香的健脾和胃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進其恢復健康。

四香散中包含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沉香氣味芳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溫暖脾胃、通暢氣血,對於寒凝氣滯、脘腹冷痛、腸鳴泄瀉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溫腎納氣:沉香入腎經,能溫腎陽、補腎氣,對於腎虛陽衰、氣虛下陷、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等症狀亦有療效。

四香散中以沉香與其他藥材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更能增強其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四香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止痛:香附性辛、苦、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效。四香散常用於治療胸腹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等症,香附能疏肝理氣,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2. 化瘀止血:香附除了理氣止痛外,還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四香散中常常還會加入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如桃仁、紅花等,香附的加入可以增強化瘀止血的效果,緩解疼痛,改善瘀血阻滯的情況。

因此,香附在四香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既能理氣止痛,又能化瘀止血,幫助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四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醫學入門》中明確提及四香散的應用,雖然其所載的四香散組成與您提供的有所不同,但仍可作為分析的依據。

《醫學入門》 提及四香散用於治療「血蠱氣蠱堅如石,水蠱腫滿俱難治」之症。這裡的「蠱」指的是癥瘕的極端形式,表現為肚腹急硬如石,腫滿如水。此症的病機被認為是「瘀結胞門,或產後為水與血搏」。文中雖未明言四香散的具體組成,但提到其功效是「調氣破血」,並強調「善治癥瘕者,調其氣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這意味著四香散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通過調暢氣機,活血化瘀,消積導滯來達到治療目的。

分析四香散的組成功效:

  • 茴香: 具有調氣止痛、溫胃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脾胃,疏通經絡,對於因寒邪引起的氣滯腹痛有良好效果。
  • 木香: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能推動氣機運行,消除腸胃積滯,改善腹脹腹痛等不適。
  • 沉香: 降逆化痰、暖肝安神,沉香善於降氣,使氣機下行,有助於消除上逆的氣機,兼有溫暖肝經和安神作用。
  • 香附: 疏肝解鬱、理氣和中,能疏解肝鬱之氣,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有和胃止痛之功。

綜合來看,四香散的配伍重點在於調氣,通過四味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行氣止痛,調和氣機的目的。其中,茴香、木香和香附偏重於疏理中焦氣機,沉香則能使氣機下行,全方能使全身氣機暢達,瘀滯消散。

結合古籍與藥物功效,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治療氣機阻滯引起的疼痛: 四香散的主要功效在於調氣,無論是《救生集》中提到的「氣痛一切應效如神」,還是《醫學入門》中用於治療氣血瘀滯的「蠱」症,都體現了其調暢氣機,解除氣滯疼痛的作用。
  2. 適用於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腹脹腹痛: 四香散中木香、茴香的溫中健脾作用,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寒氣阻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3. 可能適用於情志不暢引起的肝氣鬱結: 香附的疏肝解鬱作用,能緩解情志不暢引起的氣機不舒,對此類疼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4. 適用於瘀血阻滯的病症: 《醫學入門》中將四香散用於治療「血蠱氣蠱」,說明該方也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積滯的作用,此與《醫學入門》所提「調其氣而破其血」之理一致。

綜上所述,四香散主要通過調暢氣機、活血化瘀來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腹部脹滿等症狀。其組方精巧,各藥物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是一個以理氣為主,兼顧活血、消積的方劑。

傳統服藥法


地龍糞(火煅通紅,新瓦盆蓋覆,出火氣)5兩,寒水石(火煅通紅,依前出火氣)3兩,龍骨1兩,木香1兩,檳榔1兩,黃柏1兩(去皮),降真香1兩,楓香(研)1兩,牡蠣3兩(燒),乳香半兩(別研),雄黃(研)半兩。
上為細末。
先用荊芥湯洗,次將帛子挹乾,乾摻或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氣虛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化痰之功效,因此痰濕重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腹部腫大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四香散, 出處:《夀世新編》卷下。 組成:茴香4分,廣木香5分,沉香5分,香附(制)4錢。 主治:一切氣痛及孕婦慣氣痛者。

四香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木香1分,沉香1分,乳香1分,甘草1分,川芎5錢,胡椒5錢,陳皮5錢,人參5錢,白礬5錢,桂心1兩,乾薑1兩,砂仁1兩,茴香1兩,大茄(焙)5兩。 主治:脾氣、血氣、血蠱、氣蠱、水蠱、石蠱。

四香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地龍糞(火煅通紅,新瓦盆蓋覆,出火氣)5兩,寒水石(火煅通紅,依前出火氣)3兩,龍骨1兩,木香1兩,檳榔1兩,黃柏1兩(去皮),降真香1兩,楓香(研)1兩,牡蠣3兩(燒),乳香半兩(别研),雄黃(研)半兩。 主治: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